伊震雲訕笑道:“願哥,且聽兄弟慢慢道來,再責備不遲。”伊願道:“好,你說罷。”伊震雲道:“自你殉情舍生崖下,新皇即位,便傳旨剿滅俠義盟各地分社,將我俠義盟有大功於社稷之事,置若罔聞,過河拆橋,兄弟心下不忿,故而才設計了這個計中……”一語未畢,突然一劍向伊願襲來。伊願早有防備,冷哼一聲,玄鐵劍一格,兩劍相交,伊震雲虎口發麻,連退三步,兀自身形搖晃。伊願若無其事,淡淡道:“好兄弟,果然好個狠毒詐的兄弟,我不替伊祖公除掉你這個伊姓敗類,俠義盟兄弟也將殺你為嘉寧公主和周芒姑娘報仇。”
伊震雲已知伊願救出了戒台寺群雄,自己處心積慮獲得的一切,必定毀於一旦,或許命也將不保,當下將祝融劍揮舞得水潑不進,一團烏光向伊願襲來。口中叫道:“願哥,你寬仁有餘,氣魄不足,空有兼善天下之心,卻懷婦人之仁,為昏君所掣肘。且改變想法,與兄弟一道,穩坐龍廷,真正的為天下蒼生造福,才是大丈夫所為。”伊願怒道:“呸,反賊,我豈會作伊家莊的不肖子孫?”手上攻勢大漲,使出“天雷十擊”,將伊震雲逼得節節敗退。伊震雲退到乾清宮,再退至坤寧宮,已戰了五百餘合,左支右絀,眼見得便要死在伊願劍下。突然伊震雲大吼一聲,使出少林大般若禪掌,逼退伊願三步,將身一轉,逃入禦花園中,幾個起落,已不見蹤影。
伊願見伊震雲逃走,雖然怒不可遏,也知追他不上,隻得先到洪慶宮救出皇帝。卻說皇帝被囚禁於洪慶宮中,錦衣衛看守嚴密,每日僅送一碗米飯、一壺水和兩個饅頭,皇帝餓得龍體消瘦,頭暈眼花,諸病生起,躺在榻上無力行走。.tw[]伊震雲未除去張合武,不願皇帝早死,便派了馮仁木,在身側服侍,擬隱忍幾日,一並除掉。若再過得十數日,不等伊震雲動手,皇帝便會自行駕崩。這一日又躺在床上,僅喝了清水,送來的兩個饅頭和米飯,已無法下咽。馮仁木見皇帝病勢沉重,不禁淚如泉湧,泣道:“陛下,皆怨臣無能,讓陛下受苦了。”皇帝淒然笑道:“愛卿,朕誤信臣,罰卿到禦馬監受苦,真是懊悔啊。”
馮仁木泣道:“陛下,臣在禦馬監,日夜祈求菩薩,保佑大明國運昌盛,陛下龍體安康,萬壽無疆。現下雖然反賊猖狂一時,但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天必懲之,陛下萬望略進膳食,善護龍體,他日重振朝綱,蕩清寰宇啊。”皇帝長歎一聲,龍目噙淚,懊悔道:“愛卿,朕還有一件憾事,須對你言明。若屆時蒼天有眼,你還能見到朕禦弟伊願,望你日後轉告他,朕未守諾,害苦了俠義盟,伊震雲如此對朕,想來也是因果報應。朕不怨他人,唯恨不能中興大明,為天下蒼生謀得福祉。朕去後,卿請告訴伊震雲,勿傷及我朱家子孫,朕在泉下,也感激不盡。”
馮仁木聞言,泣不成聲,正欲勸慰皇帝,突然一人輕輕道:“陛下,臣堂弟犯上作亂,罪大惡極,臣犯了管教不嚴之罪,特前來向吾皇請罪。”皇帝神思恍惚,已至彌離狀態,突聞伊願之言,竟然清醒過來,精神大整,喜道:“禦弟,天不負朕,終於見到你了。”伊願跪在皇帝龍榻前,泣道:“陛下,臣萬死,未及時前來救駕,讓陛下受苦了。”皇帝執著伊願雙手,笑道:“禦弟,你來了,天下蒼生有望了。朕有要事交待於你,快快起身聽宣。”伊願站起身子,躬身聆聽,馮仁木擬詔。皇帝喃喃道:“太子年幼,著伊願、張濯、馮仁木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直至臨朝聽政至。伊願賜封為英誠王,賜終生尚方寶劍,可上打昏君,下斬臣,有先斬後奏之權。張濯起複為內閣首輔,肩負中興大明之責。馮仁木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東廠提督,負責皇兒及皇宮安危。……”
皇帝陸陸續續述完遺詔,此時俠義盟群雄和文武百官,在李鳳山的帶領之下,已將宮中伊震雲手下一幹反賊,清剿幹淨,砸開興慶宮門,來到宮中迎駕。李春福和宋應功撲到龍榻前,失聲痛苦,皇帝奮起最後一口氣,說道:“諸愛卿不必傷悲,朕自來多疾,已知大行之期不遠,故而特令伊馮二愛卿,傳朕遺詔,爾等不可沉溺於傷痛,應輔佐幼主,中興我大明。務將番邦倭寇,全逐出朝鮮國境,結兩國萬世友、好……”突然頭一歪,龍馭賓天。百官和俠義盟群難見皇帝駕崩,無不淚流滿麵,痛哭哀嚎。
碧蹄館一戰後,日本士氣大旺,有卷土重來,將明朝聯軍逐出朝鮮之勢。國事緊急,當下由馮仁木將皇帝遺詔在洪慶宮向百官宣讀,讀畢,由李春福主持皇帝喪事,並即將張濯奪情起複,擢為內閣首輔,主持一應國家大事。伊願乃皇帝禦弟,又被賜封為英誠王,係幼主王叔,張濯未入閣之前,主持朝中軍國大政。
李成玉迴到平壤休整,暫時不能收複王京漢城,卻急壞朝鮮國王。但李成玉僅僅是遼東都督僉事,碧蹄館一戰後,精銳損失太甚,短時間無法恢複。若要明廷起大兵入朝抗倭,須得再派使者前往麵奏。前次派其子海河君李津出使大明,在山海關外無名山穀,險些被張策殺死,李津勇猛過人,麵對倭寇侵略,現正在清州城附近,率領民兵與日軍作戰,無暇出使大明。朝鮮國王正覓不到人選,突然愛女貞亭公主前來主動請纓。貞亭公主名叫李華美,乃仁穆王後所生,年方十八,生得冰肌玉骨,十分美貌,且自幼熟讀詩書,習得劍術,文武雙全,頗得朝鮮王寵愛。見愛女請纓出使大明,朝鮮王雖然高興,但心下卻不願長途涉險,但李華美其意甚決,必定要到說服明皇,請其派大兵入朝,將日軍擊敗。朝鮮王隻得派了三百好手,陪貞亭公主到求援。
卻說伊願在文淵閣主持軍國大政,得鴻臚寺卿石元佑稟報,朝鮮貞亭公主已從平壤出發,不日便會抵達京城,望明廷派使者前往山海關前迎接。此時李鳳山因嘉寧公主慘死後,意誌消沉,整日裏在文淵閣醉得不省人事。一次思念嘉寧公主過度,竟誤將李春福作公主抱住,痛敘衷腸,害得李春福事後自嘲道:老夫幸虧不是女人,否則在文淵閣被駙馬抱住,傳揚開去,便沒臉見人了。伊願見李鳳山情殤太過,不能自拔,便不想派其前往迎接朝鮮公主,恐其力不能支,為宵小所趁,擬派靳衛風前往。
李鳳山見伊願不派自己迎接,竟然揪住伊願不放,惱怒道:“五哥,你、你見我喝了兩壺燒酒,便看不起兄弟本領,此次迎接朝鮮公主,他人萬萬不成,非我大明駙馬李鳳山不可。”伊願勸道:“鳳山,你、你還是留在駙馬府靜養,前次朝鮮王子朝覲大明,險些出了大事,被賊張策暗害,若此次再出意外,怎能對朝鮮國王交待啊?”李鳳山道:“五哥,兄弟此次,拚死也不會讓宵小傷害到朝鮮公主,且相信兄弟一次。”伊願道:“好,山弟,勿讓五哥我失望。”李鳳山接了命令,領一百錦衣衛,出了山海關,恐賊子又在無名山穀設伏,暗殺朝鮮國主,便讓錦衣衛士,先埋伏在山穀兩側。
卻說貞亭公主李華美,在三百朝鮮衛士陪同之下,一路疾馳,這一日離山海關已不過五十餘裏,明日一晨,便可入京。貼身宮女李倩從未到過明朝,一路行來,見大明民風純樸,富庶安寧,不僅羨慕道:“公主,大明號稱禮儀首邦,天朝上國,果然與咱們朝鮮,大不相同啊。”宮女李芰笑道:“小賤人,你是不是想找個大明郎君,永住中原啊?”李倩道:“呸,臭丫頭,我不是你,你在國內,和什麽圭植哥啊在石哥啊昌燮哥啊,都說不清道不明。你看人家明人女子,豈有像你這般下賤穢的啊?”
李華美早知二人一旦接上嘴,便針尖對麥芒,不爭個筋疲力盡,斷然不會罷休。正要出言喝阻,大隊已前行到一無名山穀前。李華美但見山穀兩旁壁立千仞,穀中怪石嶙峋,頗是險惡,望之令人心驚。當下問道:“你們可知這山穀叫什麽名字啊?”一名衛士上前稟道:“公主,這便是山海關外的無名山穀,昔日王子和使臣,便險些在此穀中遭遇了不測。我們還須小心,勿重蹈覆轍才是啊。”李華美道:“言之有理,你領一隊人馬,前往打探,若有異樣,聲提醒。”那衛士得令,領二十名衛兵,疾馬進入穀中。行了一程,已將出穀口,並不見兩旁響動,叫道:“公主,此穀安全,且放心入穀。”
伊震雲已知伊願救出了戒台寺群雄,自己處心積慮獲得的一切,必定毀於一旦,或許命也將不保,當下將祝融劍揮舞得水潑不進,一團烏光向伊願襲來。口中叫道:“願哥,你寬仁有餘,氣魄不足,空有兼善天下之心,卻懷婦人之仁,為昏君所掣肘。且改變想法,與兄弟一道,穩坐龍廷,真正的為天下蒼生造福,才是大丈夫所為。”伊願怒道:“呸,反賊,我豈會作伊家莊的不肖子孫?”手上攻勢大漲,使出“天雷十擊”,將伊震雲逼得節節敗退。伊震雲退到乾清宮,再退至坤寧宮,已戰了五百餘合,左支右絀,眼見得便要死在伊願劍下。突然伊震雲大吼一聲,使出少林大般若禪掌,逼退伊願三步,將身一轉,逃入禦花園中,幾個起落,已不見蹤影。
伊願見伊震雲逃走,雖然怒不可遏,也知追他不上,隻得先到洪慶宮救出皇帝。卻說皇帝被囚禁於洪慶宮中,錦衣衛看守嚴密,每日僅送一碗米飯、一壺水和兩個饅頭,皇帝餓得龍體消瘦,頭暈眼花,諸病生起,躺在榻上無力行走。.tw[]伊震雲未除去張合武,不願皇帝早死,便派了馮仁木,在身側服侍,擬隱忍幾日,一並除掉。若再過得十數日,不等伊震雲動手,皇帝便會自行駕崩。這一日又躺在床上,僅喝了清水,送來的兩個饅頭和米飯,已無法下咽。馮仁木見皇帝病勢沉重,不禁淚如泉湧,泣道:“陛下,皆怨臣無能,讓陛下受苦了。”皇帝淒然笑道:“愛卿,朕誤信臣,罰卿到禦馬監受苦,真是懊悔啊。”
馮仁木泣道:“陛下,臣在禦馬監,日夜祈求菩薩,保佑大明國運昌盛,陛下龍體安康,萬壽無疆。現下雖然反賊猖狂一時,但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天必懲之,陛下萬望略進膳食,善護龍體,他日重振朝綱,蕩清寰宇啊。”皇帝長歎一聲,龍目噙淚,懊悔道:“愛卿,朕還有一件憾事,須對你言明。若屆時蒼天有眼,你還能見到朕禦弟伊願,望你日後轉告他,朕未守諾,害苦了俠義盟,伊震雲如此對朕,想來也是因果報應。朕不怨他人,唯恨不能中興大明,為天下蒼生謀得福祉。朕去後,卿請告訴伊震雲,勿傷及我朱家子孫,朕在泉下,也感激不盡。”
馮仁木聞言,泣不成聲,正欲勸慰皇帝,突然一人輕輕道:“陛下,臣堂弟犯上作亂,罪大惡極,臣犯了管教不嚴之罪,特前來向吾皇請罪。”皇帝神思恍惚,已至彌離狀態,突聞伊願之言,竟然清醒過來,精神大整,喜道:“禦弟,天不負朕,終於見到你了。”伊願跪在皇帝龍榻前,泣道:“陛下,臣萬死,未及時前來救駕,讓陛下受苦了。”皇帝執著伊願雙手,笑道:“禦弟,你來了,天下蒼生有望了。朕有要事交待於你,快快起身聽宣。”伊願站起身子,躬身聆聽,馮仁木擬詔。皇帝喃喃道:“太子年幼,著伊願、張濯、馮仁木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直至臨朝聽政至。伊願賜封為英誠王,賜終生尚方寶劍,可上打昏君,下斬臣,有先斬後奏之權。張濯起複為內閣首輔,肩負中興大明之責。馮仁木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東廠提督,負責皇兒及皇宮安危。……”
皇帝陸陸續續述完遺詔,此時俠義盟群雄和文武百官,在李鳳山的帶領之下,已將宮中伊震雲手下一幹反賊,清剿幹淨,砸開興慶宮門,來到宮中迎駕。李春福和宋應功撲到龍榻前,失聲痛苦,皇帝奮起最後一口氣,說道:“諸愛卿不必傷悲,朕自來多疾,已知大行之期不遠,故而特令伊馮二愛卿,傳朕遺詔,爾等不可沉溺於傷痛,應輔佐幼主,中興我大明。務將番邦倭寇,全逐出朝鮮國境,結兩國萬世友、好……”突然頭一歪,龍馭賓天。百官和俠義盟群難見皇帝駕崩,無不淚流滿麵,痛哭哀嚎。
碧蹄館一戰後,日本士氣大旺,有卷土重來,將明朝聯軍逐出朝鮮之勢。國事緊急,當下由馮仁木將皇帝遺詔在洪慶宮向百官宣讀,讀畢,由李春福主持皇帝喪事,並即將張濯奪情起複,擢為內閣首輔,主持一應國家大事。伊願乃皇帝禦弟,又被賜封為英誠王,係幼主王叔,張濯未入閣之前,主持朝中軍國大政。
李成玉迴到平壤休整,暫時不能收複王京漢城,卻急壞朝鮮國王。但李成玉僅僅是遼東都督僉事,碧蹄館一戰後,精銳損失太甚,短時間無法恢複。若要明廷起大兵入朝抗倭,須得再派使者前往麵奏。前次派其子海河君李津出使大明,在山海關外無名山穀,險些被張策殺死,李津勇猛過人,麵對倭寇侵略,現正在清州城附近,率領民兵與日軍作戰,無暇出使大明。朝鮮國王正覓不到人選,突然愛女貞亭公主前來主動請纓。貞亭公主名叫李華美,乃仁穆王後所生,年方十八,生得冰肌玉骨,十分美貌,且自幼熟讀詩書,習得劍術,文武雙全,頗得朝鮮王寵愛。見愛女請纓出使大明,朝鮮王雖然高興,但心下卻不願長途涉險,但李華美其意甚決,必定要到說服明皇,請其派大兵入朝,將日軍擊敗。朝鮮王隻得派了三百好手,陪貞亭公主到求援。
卻說伊願在文淵閣主持軍國大政,得鴻臚寺卿石元佑稟報,朝鮮貞亭公主已從平壤出發,不日便會抵達京城,望明廷派使者前往山海關前迎接。此時李鳳山因嘉寧公主慘死後,意誌消沉,整日裏在文淵閣醉得不省人事。一次思念嘉寧公主過度,竟誤將李春福作公主抱住,痛敘衷腸,害得李春福事後自嘲道:老夫幸虧不是女人,否則在文淵閣被駙馬抱住,傳揚開去,便沒臉見人了。伊願見李鳳山情殤太過,不能自拔,便不想派其前往迎接朝鮮公主,恐其力不能支,為宵小所趁,擬派靳衛風前往。
李鳳山見伊願不派自己迎接,竟然揪住伊願不放,惱怒道:“五哥,你、你見我喝了兩壺燒酒,便看不起兄弟本領,此次迎接朝鮮公主,他人萬萬不成,非我大明駙馬李鳳山不可。”伊願勸道:“鳳山,你、你還是留在駙馬府靜養,前次朝鮮王子朝覲大明,險些出了大事,被賊張策暗害,若此次再出意外,怎能對朝鮮國王交待啊?”李鳳山道:“五哥,兄弟此次,拚死也不會讓宵小傷害到朝鮮公主,且相信兄弟一次。”伊願道:“好,山弟,勿讓五哥我失望。”李鳳山接了命令,領一百錦衣衛,出了山海關,恐賊子又在無名山穀設伏,暗殺朝鮮國主,便讓錦衣衛士,先埋伏在山穀兩側。
卻說貞亭公主李華美,在三百朝鮮衛士陪同之下,一路疾馳,這一日離山海關已不過五十餘裏,明日一晨,便可入京。貼身宮女李倩從未到過明朝,一路行來,見大明民風純樸,富庶安寧,不僅羨慕道:“公主,大明號稱禮儀首邦,天朝上國,果然與咱們朝鮮,大不相同啊。”宮女李芰笑道:“小賤人,你是不是想找個大明郎君,永住中原啊?”李倩道:“呸,臭丫頭,我不是你,你在國內,和什麽圭植哥啊在石哥啊昌燮哥啊,都說不清道不明。你看人家明人女子,豈有像你這般下賤穢的啊?”
李華美早知二人一旦接上嘴,便針尖對麥芒,不爭個筋疲力盡,斷然不會罷休。正要出言喝阻,大隊已前行到一無名山穀前。李華美但見山穀兩旁壁立千仞,穀中怪石嶙峋,頗是險惡,望之令人心驚。當下問道:“你們可知這山穀叫什麽名字啊?”一名衛士上前稟道:“公主,這便是山海關外的無名山穀,昔日王子和使臣,便險些在此穀中遭遇了不測。我們還須小心,勿重蹈覆轍才是啊。”李華美道:“言之有理,你領一隊人馬,前往打探,若有異樣,聲提醒。”那衛士得令,領二十名衛兵,疾馬進入穀中。行了一程,已將出穀口,並不見兩旁響動,叫道:“公主,此穀安全,且放心入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