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詩竹道:“阿依別克大哥,你能將這個傳說講給我聽嗎?”阿依別克道:“好的。古代,我們部族有一位英俊、勇敢、而又足智多謀的國王,他為了統一勇士們的穿戴,在遠征之前,召集四十位謀臣,要他們用四十天時間,給每個軍民準備好一頂統一的帽子,這頂帽子既要像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像一朵色彩斑斕的花朵;既要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冰峰,又要像一個綠草如茵的山環;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風沙襲擊。三十九天過去了,三十九位謀臣都因設計的帽子,未能達到國王的要求而一一被殺。最後,第四十位謀臣的才貌出眾、聰明能幹的女兒,急中生智,設計出了這種白氈帽,國王非常滿意,便下令所屬軍民戴用,從而傳襲至今。”


    祝詩竹聽得讚道:“原來這帽子還有這麽優美的故事啊。”阿依別克道:“是的,我們非常愛護這帽子,平日都把它掛在高處,不能隨便拋扔,更不能用腳踩踏,也不能用它來開玩笑。伊願兄弟是我們尊貴的客人,我會送一頂最美麗的聖帽給他。”祝詩竹道:“阿依別克大哥,我也是你們的客人,你送給我什麽啊?”阿依別克笑道:“你的禮物啊,要我妹妹親自送給你才行,我不能送你啊。”祝詩竹道:“哦。”


    眾人吃了黃羊,繼續趕路,這一日來到大漠裏的綠洲,柯爾克孜部落——阿拉爾。部落首領別克木拉提早得到勇士們的報信,有貴客來臨,率領部落男女,夾道迎接,男女各以長幼為序,排成兩行,男的站在大道右邊,女的站在大道左邊。伊願騎馬一到,別克木拉提親自上前,扶伊願下馬,阿依別克妹妹布巴提瑪扶祝詩竹下馬。(..tw)


    伊願慌得右手撫胸,彎腰向別克木拉提行了晚輩之禮,布巴提瑪則擁抱了祝詩竹,眾人見禮畢,別克木拉提將伊願迎進氈房。祝詩竹見伊願進了房中,大急,便要闖進伊願所在氈房,布巴提瑪笑道:“祝姐姐,那是男客聚會的場所,你是女賓,由我們來招待。”祝詩竹雖然心下不願離開伊願,但隻得尊重柯爾克孜風俗,和布巴提瑪進到另一座氈房。


    伊願進入氈房後,以長者別克木拉提為尊,眾部落長老,按順序圍而盤坐,不能將腳露在外麵。阿依別克左手提溫水壺,向伊願手上澆淋,右手端臉盆接水。伊願洗完手,按柯爾克孜禮儀,手上的水不能亂灑,伊願也知曉其俗,阿依別克取出一條幹毛巾,讓伊願把手擦幹,自出房準備飲食。


    不一刻,阿依別克端來牙爾瑪、茯茶和馬奶,眾人便開始飲茶。那牙爾瑪是用青稞發酵製成。柯爾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後加鮮奶和食鹽,果然味道甘辭鮮美,伊願連飲了三杯。茯茶又稱“邊銷茶”,功能消食、暖胃、減肥、降脂等。別克木拉提喝了一杯茯茶,笑道:“客人,你來得正巧,不過幾日,便是我們部落的謝爾乃節,我們要在節日舉辦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歡迎尊貴的客人也能參加。”


    這謝爾乃節,又叫“西依姆”、“依裏特衣希”,約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舉行,是柯爾克孜人的傳統節日。據傳古代柯爾克孜族,經常遭到北方部落的侵擾,後來有一位英雄聯合柯爾克孜各部落,及其他被奴役的民族部落,團結一致,共同打敗了侵略者,使人民獲得了自由和幸福,為紀念這一鬥爭的勝利,柯爾克孜人就在每年的此時舉行慶祝活動。


    伊願見別克木拉提鄭重邀請,何等榮幸?不敢拂逆,當下恭敬應允。別克木拉提大喜,當晚就在草地,舉行了盛大的篝火晚會,在綠草茵茵的地上,擺上數十丈長的餐布,全部落不分男女老幼,圍著餐布而坐,共進美食和飲馬奶酒。特地宰殺了馬駒和駝羔燒烤,又請了年高德昭的長者相陪。座中還有“庫姆孜奇”(庫姆孜琴手)彈唱,笑話巨匠講笑話,歡迎伊願的到來。晚會上規則不是很嚴,祝詩竹趁機坐在伊願身邊。


    不一刻晚會開始,布巴提瑪捧了馬奶酒,和三名美麗的柯爾克孜姑娘來到伊願麵前,唱祝酒歌敬酒。四名姑娘歌聲優美,喝道:


    園丁愛自己種下的花朵,牧人愛自己放牧的羊群。我們柯爾克孜人,愛尊敬的客人。請飲了杯中的美酒,接受我們衷心的祝福,願尊敬的客人像那空中的雄鷹,展翅翱翔;願尊敬的客人同那大漠的胡楊,健康長壽……


    伊願和祝詩竹恭敬肅立,聽完祝酒歌,飲了馬奶酒,迴禮畢。伊願迴唱道:“熱情美麗的柯爾克孜人,你們像那天山上的雪豹,高貴勇敢;你們好比草原上的駿馬,勤勞善良;多謝甘甜的馬奶美酒,多謝主人的濃情厚意;祝願你們平安幸福……”


    布巴提瑪聽了伊願的歌唱,高興萬分,便迴到座中。阿依別克接著彈起了庫姆孜琴,唱道:


    為了人們的心情愉快


    我給大家演唱英雄


    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


    我不演唱怎麽能行


    ……


    柯爾克孜人把舞蹈稱為“比依”,眾人用過晚餐,就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唱起了“讚美歌”,跳起了“扞氈舞”。祝詩竹看得興奮不已,拉起伊願,來到場中,隨著柯爾克孜人,一起歌唱舞蹈。眾人聯歡至深夜子時,方迴到木房歇休。伊願上床後,此時雖是盛夏,但大漠一早一晚,溫差極大,夜裏寒冷,阿依別克親自為其蓋上毛毯。柯爾克孜人之熟忱好客,禮儀之盛,比之漢民族,絲毫不差。


    自那夜幽靈右使顧神水被伊願打敗之後,大漠幽靈再也沒有劫殺商旅的消息傳來。伊願心中高興,每日裏和阿依別克放牧牛羊,或騎馬獰獵,或摔跤演武,感情大增。這一日謝爾乃節來臨,全阿拉爾的柯爾克孜人齊聚草原,開始慶賀。


    這謝爾乃節,是柯爾克孜人盛大的節日,舉行了賽馬、叼羊、摔跤、馬上角力和追姑娘等活動。這次的賽馬是賽跑馬,不賽走馬和躍馬。以從綠洲頭到綠洲尾,大約的三十裏左右。這賽馬第一名可獲得九個銀元寶、九峰駝羔、九匹馬駒、九隻羊羔。獎品豐厚,頗為榮耀,共有四十名青年參賽。伊願是客人,沒有參加此項賽事,由一名叫別克迫拉提的青年獲得冠軍。


    第二項叼羊大賽,比賽前,別克木拉提把一隻羊羔的頭割去,去掉內髒,然後在食鹽水裏泡了一個時辰,使肌肉變緊,便於抓拿。叼羊騎手分成兩隊,每隊十人。一隊由伊願領銜,一組由阿依別克帶隊。賽前,在草地上挖了一個五尺見方的小坑,以備勝者將叼到的羊投進去。


    這叼羊大賽,來源於一個傳說。古代,柯爾克孜首領馬納斯,率領四十勇士與敵人肉搏時,發現敵人用海底撈月的技法,掠奪牛羊財物;又用蹬裏藏身之術,砍殺他們的士兵;再用飛馬傳遞之技,搶掠婦女與兒童。為了取勝,瑪納斯就將自己的四十名勇士分作兩隊,用羊羔訓練破敵之法。他們經過訓練,終於練就了超越敵人的本領,將敵人搶走的財物又奪了迴來,取得了勝利。從那時起,柯爾克孜人就將這一練兵術,逐漸發展成叼羊遊戲。


    叼羊冠軍,最受柯爾克孜人尊敬和羨慕。比賽結束,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阿克沙合爾”,意為“白須長者”,一般兼任部落首領。阿拉爾的首領,自然是別克木拉提,要把無頭的羊羔,在眾人的歡唿聲中,頒贈給勝者。據傳,誰要能吃上一口這隻羊羔肉,就可得到傳說中四十勇士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優勝者,就像凱旋的英雄一般,他的親人和子女都用擁抱、親吻和贈送禮物等形式來表示祝賀。若優勝者是一位未婚青年,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會得到一塊塊繡有精美圖案的真絲手帕。


    別克木拉提一聲令下,將手中羔羊拋在地上,兩隊選手縱馬前去爭奪。阿依別克騎術精湛,在馬上一探腰,如山鷹獵兔,抄起羊羔,向土坑疾馳。伊願隊中勇士,截住阿依別克去路。阿依別克來到陣前,突然勒住馬頭,將手中羊羔拋給一名隊友,那隊友早等在土坑不遠處,接住羊羔,大喜,便奮力向土坑投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嶽劍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原畫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原畫蝶並收藏南嶽劍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