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聲見祝詩竹嬌美可愛,一對眼珠子滴溜溜打轉,心下憐惜她無處可去,他代武當大俠,仁心慈懷,見人有難豈會袖手旁觀,當下斥道:“不許胡說,先生豈能不知?”他若知道祝詩竹初時行逕,隻怕便不會出手相助。
伊願不敢多言,隻得偷偷的瞪了祝詩竹幾眼,祝詩竹垂手恭立,楚楚可憐,一派無辜。伊願害怕在祝詩竹身邊停留,便尾隨莫高聲去找文荊川,祝詩竹和王博二人向伊願伸出舌頭,扮了幾個鬼臉。
文荊川聽完莫高聲匯報,憶起在孤山之上“焚梅烤雞”的白衣女子,他雖然距離太遠,未曾親見,但旁人多有提及,知道祝詩竹非一善茬,若收留了她恐怕日後鬧得書院雞犬不寧,故意道:“我們書院向來不缺工役,她一孤身女子,加上又生得貌美,隻怕死後生出是非,叫人為難。”莫高聲道:“此事不勞院長費心,我會對她詳加交待,再三叮囑,諒她也不敢闖禍。”
文荊川正要推卻,走進來一工役,那工役平時負責書院裏的花樹,文荊川道:“夥計,你有什麽事?”那花匠道:“院長,我今日收到家裏書信,母親病故,須得辭工奔喪。”文荊川道:“即是母喪,你就先迴去吧。”那花匠稱謝退下。莫高聲見花匠離去,工役缺了一人,忙道:“院長,這院裏花卉眾多,若無專人料理,恐有損書院形象,恰巧那女子懂得花草,心思細密,不如就讓她侍弄院內花樹。”文荊川再不便推辭,隻得應允。莫高聲聞言欣然離開,伊願心下苦惱,又不知向誰傾述。
伊願待莫高聲走後,向文荊川說了自己對《淳化閣法帖》的種種推測,文荊川認真聽完,沉默半晌,道:“凡是賊子要盜竊一樣東西,第一是要有作案動機,有偷盜的前提,第二是必定先要踩點,摸清得手後的逃路路線。你剛才所說都是推測,那三名學子盜書動機不詳,因此,現下這三人可以說都有嫌疑,但也可以說都沒有嫌疑。武朝著名宰相狄仁傑,人稱神探,他破案之前,從不亂加猜測,先入為主,完全從細微之處著手推斷,用證據將所有疑點連結起來,然後偵破。你可以先去和錢掌書仔細詢問,這幾日有那些學子頻頻進入藏,然後搜集證據,才不致誤入歧途。”
伊願得文荊川指點,茅塞頓開,當下來到藏,和錢為書細細討論。錢為書思索良久,道:“這幾日和平常也沒有區別,那孫玉喜除昨日外也沒有來過藏,至於汪亮和馮衛,他二人倒是經常到來借書看,但所借都非《淳化閣法帖》。至於李奪,他也極少光臨藏,今日前來借《淳化閣法帖》,想來也是偶然為之,殊無意外。”
猛然記起一件事情,道:“前日馮衛帶了一隻狸貓前來看書,我見那狸貓毛白如玉,非常可愛,便摸了幾下,雖然狸貓進了,但它終究是個畜生,不能盜書,此外再無疑點。”伊願見錢掌書如此一說,知道問不出個所以然來,當下上了二樓,在書架間不停查找,希望能有所發現。.tw[]找了半天,在兩個書架相交的角落裏,突然看到一個貔貅玉佩,心頭一喜,將那玉佩拿在手中,凝神一思,憶起這玉佩正是孫玉喜平常所戴之物。原來孫玉喜平素迷信,相信鬼神,這貔貅傳說是龍王的第五個兒子,力大無窮,戰無不勝,頗具神通。古人打仗出征,便先要祭拜這貔貅一番,或將其形象繪於旗上,祈盼勝利。孫玉喜武功平平,卻相信此說,因此將這貔貅玉佩日日裏掛在腰際,唯望有朝一日和伊願打鬥,獲得大勝。
伊願得了貔貅佩玉,心頭高興,在二樓幾個窗前向四下探望了一番,見窗外也無大樹,賊人盜書之後,要想從樹上逃脫,便無可能。尋思道:賊人要想逃脫,除非串通好門房和巡邏,才能得手,想到這一層上,也不和錢掌書言明,徑自迴了閣樓,蒙頭大睡。第二日五更,聽得樓下房門聲如山崩,猛的驚醒過來,叫道:“是誰如此打門?”門外那人道:“邋遢漢,快起床了,睡得像個死豬一般,真是個死豬漢。”
不須言明,又是那粉麵羅刹祝詩竹,伊願叫道:“你這女子,我想睡便睡,關你何事?你一個婦道人家,要敲男子房門也要輕輕為之,不讓外人聽到,胡亂猜疑才對,怎的反而用力捶打?”祝詩竹道:“我輕輕敲門又震不醒你,隻得死勁捶打。”伊願穿好衣服,下了閣樓,打開門,問道:“你有何事?”祝詩竹道:“非常奇怪,我適才到藏前去澆花,發現花叢下有這樣一個物事,你看下這個書套有什麽作用。”伊願接過一看,喜道:“你得了這個東西,我就不追究你昨天打我巴掌的事了。”祝詩竹手中的東西,原來是假做的一個《淳化閣法帖》書套,這書套做得非常精致,簡直可以以假亂真。
祝詩竹道:“這個書套有什麽作用?”伊願將昨日裏撿到的貔貅和今日裏的書套,串聯起來一思索,偷書賊的逃跑路線漸漸浮出水麵。當下道:“這個我現在無法告知你,待我破了這個案子,再和你詳說。”祝詩竹見伊願如此高興,也受其感染,笑道:“邋遢漢,你破了這個案子,便將顧先生的畫送給我,好不好?”伊願見這丫頭的執著勁兒一點也不遜色王博,大惱道:“我見你適才說話,非常的通情達理,以為你到了書院,受到教化,性情變得好了,豈知不過是偶然為之,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祝詩竹聽得大怒,抄起門旁笤帚,不問青紅皂白,便向伊願當頭打來。伊願大吃一驚,顧不得還未洗漱,撒腿就跑,祝詩竹在後麵窮追不舍。二人一前一後,在書院裏四處亂竄,此時天色尚早,書院裏除了早起雜役,學生們還未到館,伊願跑得興起,展開輕功,在館閣間四處打轉,那祝詩竹如影隨行。跑不了幾個來迴,伊願已著了幾記笤帚,打得後背火辣辣生痛,伊願輕功原本不低,豈知那祝詩竹更是了得,她一展開步法,任伊願東躲西藏,不過三五十步,必定吃她一記笤帚。[..tw超多好看小說]
伊願被打得忍無可忍,倏的停住身形,祝詩竹追得起勁,不及提防,身子重重的撞到伊願懷中,伊願恨她潑辣,決心整治一番。故意雙手緊緊箍住祝詩竹腰身,笑道:“詩竹妹妹,你如此喜歡哥哥,就讓哥哥好生抱抱罷。”祝詩竹提著笤帚被伊願緊緊箍在懷中,動彈不得,她身子本來瘦弱,內力不及伊願,半晌掙紮不脫,又急又羞,提起右腳,在伊願左腳背上重重的踩跺一下,痛得伊願一聲慘叫,隻得鬆開雙臂,祝詩竹方始掙脫。
祝詩竹罵道:“邋遢漢,本姑娘花容月貌,豈肯讓你這渾身髒臭的野小子一親芳澤?現下你抱了本姑娘良久,本姑娘心頭惱怒,快些將那顧山水的畫給我,否則叫你好看。”伊願顧不得腳背疼痛,誠懇央求道:“祝姑娘,你給我說實話,你死死追要顧先生的墨寶,到底要幹什麽?若是理由正當,我或可考慮一番。”祝詩竹見伊願口氣鬆動,說道:“這個,這個,我喜歡,我就要了,沒有其它理由。”伊願道:“祝姑娘,你縱然要要,也應低聲懇求於我才對,何苦非打即罵,強行搶奪?”
祝詩竹道:“我娘親告訴我,對付你這種臭男人,絕不能姑息,要打罵齊上,方能達到目的。”伊願心道怪不得你如此潑辣,原來是有這樣的娘親,那就怪你不得,當下道:“祝姑娘,好祝姑娘,你聽我一言,你既在書院做了花工,和書院先生日夜見麵,你態度謙遜一些,他日遇見顧先生,向他討要墨寶,顧先生素來通情達理,心胸寬大,他見你一柔弱女子,孤身在外,多有不易,必定會給你一幅。再說顧先生已經送我,那是他對我的一番心意,我怎能惘然不顧,轉贈他人?”
祝詩竹道:“你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待我考慮片刻,若是在顧先生那裏討到了字畫,我便不要你那幅。”伊願見祝詩竹應允,暗道世上潑辣之人,若是誠心待他,他也不會無理取鬧,這真是捉蛇要抓七寸,捕鼠要用靈貓。見祝詩竹變得溫婉,笑道:“祝姑娘,我要洗漱一番,再入館聽課,你起得忒早,也去小憩一會罷。”祝詩竹見伊願說話體貼自己,不好再行胡鬧,隻得迴房歇休。
伊願洗漱完畢,拿了假書套和玉佩來到文荊川房間,文荊川正在洗漱,一見伊願,笑道:“發現了什麽線索?”伊願道:“找到這個玉佩和假書套。”文荊川清洗完畢,接過書套一看,沉思半晌,問道:“伊願,你說賊子將這假書套放在花叢裏想要做什麽?”伊願道:“先生,學生如此猜想,不知是否妥當,請先生評判。”文荊川道:“講。”伊願道:“賊子一定是早將《淳化閣法帖》真本盜走,將假書套放迴原處,混淆作案時間,錢掌書清查書藉,自然不會打開書套看裏麵的法貼,因此不知法帖早就丟失。待李奪前去請求查閱,錢掌書打開一看才知少了法貼,又怕先生怪責其失職,故而將假書套藏於花叢中,欲將全部責任推在賊子身上,不知學生如此推斷是否有幾分道理。”
文荊川道:“有一定道理。但那貔貅作何解釋?”伊願道:“這貔貅或許真有可能是孫玉喜遺落之物,與本案關係不大。”文荊川道:“玉貔貅何等珍貴?孫玉喜日夜佩帶,且絲繩係得牢固,怎會無端遺失?此事你不妨深思,若是倉促定論,非常不妥。”伊願道:“依先生之見如何?”
文荊川長歎一聲,道:“孩子,世上萬事萬物,確有巧合發生,但一切巧合,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巧合隻是規律下的一種表現形式,並非破例。那玉佩落在書架角落,有兩種可能,其一確是無意遺失,其二是有人故意栽贓,若是第一種還好辦,若是第二種,就可能牽連太廣。對方處心積慮,籌劃多日,連些許線索都不留下,好一個工於此道的高人。”
伊願道:“聽先生如此分析,想是已有眉目,不知可否向學生透露一二。”文荊川道:“猜測隻能是猜測,算不得真,我現下告知於你,你必定牽腸掛肚,追根問底,無心學習,這樣吧,你還是先不要知道,等時機成熟,我自然全盤托出。”伊願應聲退下。
到了藝館,周南山和孫玉喜等蒼山派弟子都在,謝成隨父親去了台州,請假休課,伊願剛到座位,孫玉喜湊上前來,訕笑道:“伊學兄,我那隻貔貅佩玉不知遺失在了何處,好生可惜,你若拾到,歸還於我,我定有重酬。”伊願道:“不曾見到,你去問問其它學兄。”周南山道:“伊學兄,昨日聽錢掌書說你到了藏偵破那盜書案,不知可有端倪?”伊願道:“此事令人費解,目前沒有。”周南山道:“我和蒼山派幾位學兄思來想去,大夥兒群策群力,倒是有所發現。”
伊願道:“願聞周學兄高見。”周南山道:“這賊子能偷完書後安然身退,必定熟悉藏防衛,因此,一定有內應相幫。”伊願道:“這一層我也有想到,但賊子是如何得手逃走的,卻茫然無解。”周南山道:“我問過掌書,前日閉館,隻有汪亮、馮衛和孫學兄三人最後離開,孫學兄出自蒼山名門,自然不會做這等下三濫之事,但那汪亮,素來家境貧寒,食不果腹,想那宋版《淳化閣法帖》法帖,何等珍貴,他若得到,隨便一賣,得銀何止萬兩?此事他嫌疑最大。”
伊願道:“說人偷書要有證據,周學兄無憑無證,不要如此猜疑。”周南山笑道:“若是沒有證據,我也不會這樣說他。”伊願驚道:“周學兄已有了證據?”周南山道:“正是。我昨日裏派七十二盟下屬去了那汪亮的家,汪亮自來貧寒,但下人卻在他家中見到他家人正大吃大喝,桌上擺滿山珍海味,若將那酒席折合成銀錢,估計不少於十兩紋銀。古語雲: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僅此一項,當可推斷汪亮一家,必定得了浮財。”
伊願道:“有這等事?但說不定是他家親戚相送,僅以此為憑,讓人難以信服。”周南山道:“還有一件,今日裏汪亮不曾到藝館聽課,豈非不正常?”那汪亮低伊願一級,二人求學於不同藝館,是故伊願不知汪亮今日上課與否,聞言隻得道:“說不定他家有事,今日休假,也是巧合。”周南山似笑非笑,不再言語。
當日散學,伊願出了書院,向汪亮家行去,剛走得幾步,聽得一人在身後道:“邋遢、邋遢小子,你去哪裏,等等我。”伊願迴首一望,見是祝詩竹,心裏懼怕她耍潑搗亂,隻得勉強應承道:“你跟著我也可以,但不許招惹事非。”祝詩竹道:“我依你就是。”二人結伴同行,不一刻來到城南一破爛房舍前,汪亮父母在集市上經營豆腐,本小利微,家無餘錢,所謂家貧出才子,因此汪亮平素讀書極是刻苦,成績優異,素為書院先生青睞。
伊願上前敲門叫道:“汪亮,汪亮,我是學兄伊願。”叫了半晌,無人應答,伊願心下遲疑,叮囑祝詩竹道:“你就在門外,我先進去瞧瞧。”祝詩竹道:“你不許私自一人扔下我逃走。”伊願見這丫頭說話比自己還找不著方寸,又不好說她,隻得道:“自然不會。”一個縱身,輕輕落到院內。
那院內雖然破爛,但打掃幹淨,想那汪亮父母也是勤快之人,但中間房門洞開,理應有人在家,因何叫了半天也無人出來開門?一念及至,心上頓生警惕,當下躡手躡腳,來到房中,卻見汪亮父親後背中刀,倒在地上,已死去多時。進到裏房一看,汪亮母親也被人一劍穿心,滿身血汙仰麵躺在床上,雙目圓睜,似是死不瞑目。再四下尋查一番,卻不見汪亮蹤跡。當下俯身仔細觀看汪亮父母致命傷痕,卻見汪亮父親所中那刀,從後背而入,死者死前定是發現賊子進屋,要告知妻子趕快逃跑,故而身子向前撲倒,後背所中那一刀勢大力沉,使刀之人定是膂力非凡。卻看不出是何門派。汪氏所中一劍,正中左胸口心房,劍尖剛剛刺破心房,便不再深入,使劍之人力道控製恰好,必是劍術高超之人,但同樣查看不出出自何門何派。
伊願思索良久,隻得折轉身形,出了院門,見祝詩竹一人蹲在地上,觀看螞蟻打架,急得叫道:“祝姑娘,我們快去通知官府,這汪亮父母都被人殺死在屋中。”祝詩竹聞言吃了一驚,問道:“是何賊子,如此膽大包天,膽敢殺人全家?”伊願道:“我也不知。”他二人這一吵鬧,隔壁鄰居早就跑出不少人來,一老者上前驚道:“你,你們說些什麽?汪三畝被人殺死在家中?”伊願道:“正是,我剛才敲門,不見有人前來,就進到屋裏,卻發現汪伯父二人都被殺死屋中。”那老者駭道:“你這小哥兒,我們就住在他隔壁,昨晚還和他夫妻嘮了幾句家常,一宿都未聽到打鬥聲,你首先發現他們死了,此事大是蹊蹺,且隨我們到官府報告,將事情說個明白。”
伊願道:“這是自然。不勞老伯擔憂。”
伊願不敢多言,隻得偷偷的瞪了祝詩竹幾眼,祝詩竹垂手恭立,楚楚可憐,一派無辜。伊願害怕在祝詩竹身邊停留,便尾隨莫高聲去找文荊川,祝詩竹和王博二人向伊願伸出舌頭,扮了幾個鬼臉。
文荊川聽完莫高聲匯報,憶起在孤山之上“焚梅烤雞”的白衣女子,他雖然距離太遠,未曾親見,但旁人多有提及,知道祝詩竹非一善茬,若收留了她恐怕日後鬧得書院雞犬不寧,故意道:“我們書院向來不缺工役,她一孤身女子,加上又生得貌美,隻怕死後生出是非,叫人為難。”莫高聲道:“此事不勞院長費心,我會對她詳加交待,再三叮囑,諒她也不敢闖禍。”
文荊川正要推卻,走進來一工役,那工役平時負責書院裏的花樹,文荊川道:“夥計,你有什麽事?”那花匠道:“院長,我今日收到家裏書信,母親病故,須得辭工奔喪。”文荊川道:“即是母喪,你就先迴去吧。”那花匠稱謝退下。莫高聲見花匠離去,工役缺了一人,忙道:“院長,這院裏花卉眾多,若無專人料理,恐有損書院形象,恰巧那女子懂得花草,心思細密,不如就讓她侍弄院內花樹。”文荊川再不便推辭,隻得應允。莫高聲聞言欣然離開,伊願心下苦惱,又不知向誰傾述。
伊願待莫高聲走後,向文荊川說了自己對《淳化閣法帖》的種種推測,文荊川認真聽完,沉默半晌,道:“凡是賊子要盜竊一樣東西,第一是要有作案動機,有偷盜的前提,第二是必定先要踩點,摸清得手後的逃路路線。你剛才所說都是推測,那三名學子盜書動機不詳,因此,現下這三人可以說都有嫌疑,但也可以說都沒有嫌疑。武朝著名宰相狄仁傑,人稱神探,他破案之前,從不亂加猜測,先入為主,完全從細微之處著手推斷,用證據將所有疑點連結起來,然後偵破。你可以先去和錢掌書仔細詢問,這幾日有那些學子頻頻進入藏,然後搜集證據,才不致誤入歧途。”
伊願得文荊川指點,茅塞頓開,當下來到藏,和錢為書細細討論。錢為書思索良久,道:“這幾日和平常也沒有區別,那孫玉喜除昨日外也沒有來過藏,至於汪亮和馮衛,他二人倒是經常到來借書看,但所借都非《淳化閣法帖》。至於李奪,他也極少光臨藏,今日前來借《淳化閣法帖》,想來也是偶然為之,殊無意外。”
猛然記起一件事情,道:“前日馮衛帶了一隻狸貓前來看書,我見那狸貓毛白如玉,非常可愛,便摸了幾下,雖然狸貓進了,但它終究是個畜生,不能盜書,此外再無疑點。”伊願見錢掌書如此一說,知道問不出個所以然來,當下上了二樓,在書架間不停查找,希望能有所發現。.tw[]找了半天,在兩個書架相交的角落裏,突然看到一個貔貅玉佩,心頭一喜,將那玉佩拿在手中,凝神一思,憶起這玉佩正是孫玉喜平常所戴之物。原來孫玉喜平素迷信,相信鬼神,這貔貅傳說是龍王的第五個兒子,力大無窮,戰無不勝,頗具神通。古人打仗出征,便先要祭拜這貔貅一番,或將其形象繪於旗上,祈盼勝利。孫玉喜武功平平,卻相信此說,因此將這貔貅玉佩日日裏掛在腰際,唯望有朝一日和伊願打鬥,獲得大勝。
伊願得了貔貅佩玉,心頭高興,在二樓幾個窗前向四下探望了一番,見窗外也無大樹,賊人盜書之後,要想從樹上逃脫,便無可能。尋思道:賊人要想逃脫,除非串通好門房和巡邏,才能得手,想到這一層上,也不和錢掌書言明,徑自迴了閣樓,蒙頭大睡。第二日五更,聽得樓下房門聲如山崩,猛的驚醒過來,叫道:“是誰如此打門?”門外那人道:“邋遢漢,快起床了,睡得像個死豬一般,真是個死豬漢。”
不須言明,又是那粉麵羅刹祝詩竹,伊願叫道:“你這女子,我想睡便睡,關你何事?你一個婦道人家,要敲男子房門也要輕輕為之,不讓外人聽到,胡亂猜疑才對,怎的反而用力捶打?”祝詩竹道:“我輕輕敲門又震不醒你,隻得死勁捶打。”伊願穿好衣服,下了閣樓,打開門,問道:“你有何事?”祝詩竹道:“非常奇怪,我適才到藏前去澆花,發現花叢下有這樣一個物事,你看下這個書套有什麽作用。”伊願接過一看,喜道:“你得了這個東西,我就不追究你昨天打我巴掌的事了。”祝詩竹手中的東西,原來是假做的一個《淳化閣法帖》書套,這書套做得非常精致,簡直可以以假亂真。
祝詩竹道:“這個書套有什麽作用?”伊願將昨日裏撿到的貔貅和今日裏的書套,串聯起來一思索,偷書賊的逃跑路線漸漸浮出水麵。當下道:“這個我現在無法告知你,待我破了這個案子,再和你詳說。”祝詩竹見伊願如此高興,也受其感染,笑道:“邋遢漢,你破了這個案子,便將顧先生的畫送給我,好不好?”伊願見這丫頭的執著勁兒一點也不遜色王博,大惱道:“我見你適才說話,非常的通情達理,以為你到了書院,受到教化,性情變得好了,豈知不過是偶然為之,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祝詩竹聽得大怒,抄起門旁笤帚,不問青紅皂白,便向伊願當頭打來。伊願大吃一驚,顧不得還未洗漱,撒腿就跑,祝詩竹在後麵窮追不舍。二人一前一後,在書院裏四處亂竄,此時天色尚早,書院裏除了早起雜役,學生們還未到館,伊願跑得興起,展開輕功,在館閣間四處打轉,那祝詩竹如影隨行。跑不了幾個來迴,伊願已著了幾記笤帚,打得後背火辣辣生痛,伊願輕功原本不低,豈知那祝詩竹更是了得,她一展開步法,任伊願東躲西藏,不過三五十步,必定吃她一記笤帚。[..tw超多好看小說]
伊願被打得忍無可忍,倏的停住身形,祝詩竹追得起勁,不及提防,身子重重的撞到伊願懷中,伊願恨她潑辣,決心整治一番。故意雙手緊緊箍住祝詩竹腰身,笑道:“詩竹妹妹,你如此喜歡哥哥,就讓哥哥好生抱抱罷。”祝詩竹提著笤帚被伊願緊緊箍在懷中,動彈不得,她身子本來瘦弱,內力不及伊願,半晌掙紮不脫,又急又羞,提起右腳,在伊願左腳背上重重的踩跺一下,痛得伊願一聲慘叫,隻得鬆開雙臂,祝詩竹方始掙脫。
祝詩竹罵道:“邋遢漢,本姑娘花容月貌,豈肯讓你這渾身髒臭的野小子一親芳澤?現下你抱了本姑娘良久,本姑娘心頭惱怒,快些將那顧山水的畫給我,否則叫你好看。”伊願顧不得腳背疼痛,誠懇央求道:“祝姑娘,你給我說實話,你死死追要顧先生的墨寶,到底要幹什麽?若是理由正當,我或可考慮一番。”祝詩竹見伊願口氣鬆動,說道:“這個,這個,我喜歡,我就要了,沒有其它理由。”伊願道:“祝姑娘,你縱然要要,也應低聲懇求於我才對,何苦非打即罵,強行搶奪?”
祝詩竹道:“我娘親告訴我,對付你這種臭男人,絕不能姑息,要打罵齊上,方能達到目的。”伊願心道怪不得你如此潑辣,原來是有這樣的娘親,那就怪你不得,當下道:“祝姑娘,好祝姑娘,你聽我一言,你既在書院做了花工,和書院先生日夜見麵,你態度謙遜一些,他日遇見顧先生,向他討要墨寶,顧先生素來通情達理,心胸寬大,他見你一柔弱女子,孤身在外,多有不易,必定會給你一幅。再說顧先生已經送我,那是他對我的一番心意,我怎能惘然不顧,轉贈他人?”
祝詩竹道:“你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待我考慮片刻,若是在顧先生那裏討到了字畫,我便不要你那幅。”伊願見祝詩竹應允,暗道世上潑辣之人,若是誠心待他,他也不會無理取鬧,這真是捉蛇要抓七寸,捕鼠要用靈貓。見祝詩竹變得溫婉,笑道:“祝姑娘,我要洗漱一番,再入館聽課,你起得忒早,也去小憩一會罷。”祝詩竹見伊願說話體貼自己,不好再行胡鬧,隻得迴房歇休。
伊願洗漱完畢,拿了假書套和玉佩來到文荊川房間,文荊川正在洗漱,一見伊願,笑道:“發現了什麽線索?”伊願道:“找到這個玉佩和假書套。”文荊川清洗完畢,接過書套一看,沉思半晌,問道:“伊願,你說賊子將這假書套放在花叢裏想要做什麽?”伊願道:“先生,學生如此猜想,不知是否妥當,請先生評判。”文荊川道:“講。”伊願道:“賊子一定是早將《淳化閣法帖》真本盜走,將假書套放迴原處,混淆作案時間,錢掌書清查書藉,自然不會打開書套看裏麵的法貼,因此不知法帖早就丟失。待李奪前去請求查閱,錢掌書打開一看才知少了法貼,又怕先生怪責其失職,故而將假書套藏於花叢中,欲將全部責任推在賊子身上,不知學生如此推斷是否有幾分道理。”
文荊川道:“有一定道理。但那貔貅作何解釋?”伊願道:“這貔貅或許真有可能是孫玉喜遺落之物,與本案關係不大。”文荊川道:“玉貔貅何等珍貴?孫玉喜日夜佩帶,且絲繩係得牢固,怎會無端遺失?此事你不妨深思,若是倉促定論,非常不妥。”伊願道:“依先生之見如何?”
文荊川長歎一聲,道:“孩子,世上萬事萬物,確有巧合發生,但一切巧合,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巧合隻是規律下的一種表現形式,並非破例。那玉佩落在書架角落,有兩種可能,其一確是無意遺失,其二是有人故意栽贓,若是第一種還好辦,若是第二種,就可能牽連太廣。對方處心積慮,籌劃多日,連些許線索都不留下,好一個工於此道的高人。”
伊願道:“聽先生如此分析,想是已有眉目,不知可否向學生透露一二。”文荊川道:“猜測隻能是猜測,算不得真,我現下告知於你,你必定牽腸掛肚,追根問底,無心學習,這樣吧,你還是先不要知道,等時機成熟,我自然全盤托出。”伊願應聲退下。
到了藝館,周南山和孫玉喜等蒼山派弟子都在,謝成隨父親去了台州,請假休課,伊願剛到座位,孫玉喜湊上前來,訕笑道:“伊學兄,我那隻貔貅佩玉不知遺失在了何處,好生可惜,你若拾到,歸還於我,我定有重酬。”伊願道:“不曾見到,你去問問其它學兄。”周南山道:“伊學兄,昨日聽錢掌書說你到了藏偵破那盜書案,不知可有端倪?”伊願道:“此事令人費解,目前沒有。”周南山道:“我和蒼山派幾位學兄思來想去,大夥兒群策群力,倒是有所發現。”
伊願道:“願聞周學兄高見。”周南山道:“這賊子能偷完書後安然身退,必定熟悉藏防衛,因此,一定有內應相幫。”伊願道:“這一層我也有想到,但賊子是如何得手逃走的,卻茫然無解。”周南山道:“我問過掌書,前日閉館,隻有汪亮、馮衛和孫學兄三人最後離開,孫學兄出自蒼山名門,自然不會做這等下三濫之事,但那汪亮,素來家境貧寒,食不果腹,想那宋版《淳化閣法帖》法帖,何等珍貴,他若得到,隨便一賣,得銀何止萬兩?此事他嫌疑最大。”
伊願道:“說人偷書要有證據,周學兄無憑無證,不要如此猜疑。”周南山笑道:“若是沒有證據,我也不會這樣說他。”伊願驚道:“周學兄已有了證據?”周南山道:“正是。我昨日裏派七十二盟下屬去了那汪亮的家,汪亮自來貧寒,但下人卻在他家中見到他家人正大吃大喝,桌上擺滿山珍海味,若將那酒席折合成銀錢,估計不少於十兩紋銀。古語雲: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僅此一項,當可推斷汪亮一家,必定得了浮財。”
伊願道:“有這等事?但說不定是他家親戚相送,僅以此為憑,讓人難以信服。”周南山道:“還有一件,今日裏汪亮不曾到藝館聽課,豈非不正常?”那汪亮低伊願一級,二人求學於不同藝館,是故伊願不知汪亮今日上課與否,聞言隻得道:“說不定他家有事,今日休假,也是巧合。”周南山似笑非笑,不再言語。
當日散學,伊願出了書院,向汪亮家行去,剛走得幾步,聽得一人在身後道:“邋遢、邋遢小子,你去哪裏,等等我。”伊願迴首一望,見是祝詩竹,心裏懼怕她耍潑搗亂,隻得勉強應承道:“你跟著我也可以,但不許招惹事非。”祝詩竹道:“我依你就是。”二人結伴同行,不一刻來到城南一破爛房舍前,汪亮父母在集市上經營豆腐,本小利微,家無餘錢,所謂家貧出才子,因此汪亮平素讀書極是刻苦,成績優異,素為書院先生青睞。
伊願上前敲門叫道:“汪亮,汪亮,我是學兄伊願。”叫了半晌,無人應答,伊願心下遲疑,叮囑祝詩竹道:“你就在門外,我先進去瞧瞧。”祝詩竹道:“你不許私自一人扔下我逃走。”伊願見這丫頭說話比自己還找不著方寸,又不好說她,隻得道:“自然不會。”一個縱身,輕輕落到院內。
那院內雖然破爛,但打掃幹淨,想那汪亮父母也是勤快之人,但中間房門洞開,理應有人在家,因何叫了半天也無人出來開門?一念及至,心上頓生警惕,當下躡手躡腳,來到房中,卻見汪亮父親後背中刀,倒在地上,已死去多時。進到裏房一看,汪亮母親也被人一劍穿心,滿身血汙仰麵躺在床上,雙目圓睜,似是死不瞑目。再四下尋查一番,卻不見汪亮蹤跡。當下俯身仔細觀看汪亮父母致命傷痕,卻見汪亮父親所中那刀,從後背而入,死者死前定是發現賊子進屋,要告知妻子趕快逃跑,故而身子向前撲倒,後背所中那一刀勢大力沉,使刀之人定是膂力非凡。卻看不出是何門派。汪氏所中一劍,正中左胸口心房,劍尖剛剛刺破心房,便不再深入,使劍之人力道控製恰好,必是劍術高超之人,但同樣查看不出出自何門何派。
伊願思索良久,隻得折轉身形,出了院門,見祝詩竹一人蹲在地上,觀看螞蟻打架,急得叫道:“祝姑娘,我們快去通知官府,這汪亮父母都被人殺死在屋中。”祝詩竹聞言吃了一驚,問道:“是何賊子,如此膽大包天,膽敢殺人全家?”伊願道:“我也不知。”他二人這一吵鬧,隔壁鄰居早就跑出不少人來,一老者上前驚道:“你,你們說些什麽?汪三畝被人殺死在家中?”伊願道:“正是,我剛才敲門,不見有人前來,就進到屋裏,卻發現汪伯父二人都被殺死屋中。”那老者駭道:“你這小哥兒,我們就住在他隔壁,昨晚還和他夫妻嘮了幾句家常,一宿都未聽到打鬥聲,你首先發現他們死了,此事大是蹊蹺,且隨我們到官府報告,將事情說個明白。”
伊願道:“這是自然。不勞老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