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分鍾就十點了,爭分奪秒啊!第一更送上,請大家多多指教!今晚繼續更新!)
一縷幽幽怨怨的笛聲從天外飄來,遠處出現了一團朦朦朧朧的白霧。:白霧愈飄愈近,笛聲也愈來愈清晰。
漸漸地,白霧散開,霧中出現了兩位衣袂飄飄的仙人。
這兩位仙人一男一女,他們隻是朝這邊看了一眼,神情盡管依依不舍,卻還是相偕遠去,笛聲也隨之飄逝而去。
空空濛濛的天地之間隻剩下了自己一個人。驀然之間,麵前出現了一條小河,河水潺潺,上有朵朵白蓮順流飄下。
河對岸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而這一邊的河岸卻是怪石嶙峋、寸步難行。
崔安走到河邊,俯下身去想要拾起一朵白蓮,水中忽然出現了一個白色的人影,這人影在搖曳的水光中逐漸清晰,竟然是師父付英傑!
隻見付英傑微笑道:“傻孩子,那邊有什麽好?對岸才是你要尋的無欲無苦之處。”
崔安茫然轉頭向身後望去,果見一片窮山惡水籠罩在薄雲慘舞之中,再瞧瞧對岸,付英傑不知何時已含笑立在岸邊,向自己招手,目光中盡是慈祥之色。
崔安胸中一熱,便要拔足涉水而過。便在此時,一陣幽幽的笛聲從身後傳來,笛聲之中似乎蘊含著無限的淒涼落寞。
崔安微微一怔,緩緩轉過身去,卻見杜曉月一身灰布衣衫,斜倚在一塊怪石旁邊,橫笛唇邊正自吹奏,麵上的神情亦是說不出的愁苦淒涼。
崔安自與他相識以來,從未見到他如此神情,正想出言相詢,忽聽付英傑在背後大聲道:“崔安!你到現在還不悔悟麽?再不過河,你就永淪地獄,萬載不得超生!”
崔安心下一凜,急忙轉過身去,隻聽四下裏一陣隆隆巨響,小河、白蓮花和對岸的付英傑都在這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眼前陡然間一片漆黑,狂風撲麵而至,風中隱隱夾有陣陣厲如梟啼的鬼哭,令人心膽俱寒。
崔安大駭之下又轉身向杜曉月瞧去,杜曉月的身形亦是恍如鬼魅飄然而起,隨著狂風隱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
崔安驀然驚醒。
觸目所及之處首先是一頂潔白的紗帳,一陣微風吹過,紗帳也輕輕隨風搖曳,而自己卻是平臥在一張竹榻之上。
在竹榻之側,還擺放著竹桌竹椅等諸般家居之物,便是牆壁也是由竹子搭就,這顯是一間小小的竹舍。
竹舍房門微掩,屋內除了自己再無旁人。但兩扇窗戶卻是大開,從窗中向外望去,可見一彎明月斜掛於蒼穹,溶溶月色下幾重黑黑的山影畫在空中,隱隱還可聽到從窗中傳來的鬆濤之聲,似乎這竹舍是建在深山之中。
崔安微微皺起眉頭,凝神思索半晌,卻說什麽也想不起來自己何以身在此處,她微微撐起身子,想要起身四下查看,突然間胸口一陣劇痛,眼前一黑,又是昏暈了過去。
幽幽的笛聲又在耳邊響起,曲調與方才夢境中所聽到的一般無二,但這次卻是從不遠處傳來。
崔安緩緩睜開雙目,卻見窗外一人背身而立,清冷的月光勾勒出他吹笛的背影,瞧上去隻覺得有幾分熟悉,但一時卻又偏偏想不起此人是誰。
突然間胸口又是一陣劇痛,崔安不由自主地微微哼了一聲。便在此時,笛聲戛然而止,窗外那人推門疾奔而入。此人一襲灰布衣衫,麵容清臒,正是杜曉月。
崔安見他衣著打扮居然與自己夢境中相同,不由一怔,正要開口相問。但突然腦中轟地一聲,猛然想起了在蝦峙島的禪房之中,師父高高舉起手掌,厲聲怒喝厲聲道:“好!我現下就斃了你這個欺師滅祖的忘恩負義之徒!”,也想起了自己掉轉劍柄,將短劍刺入胸膛時那萬念俱灰的一刻,腦中陡然一陣眩暈,喃喃地道:“我……還沒死麽?”
杜曉月滿麵歡喜之色,連連點頭道:“是,是!姑娘自然沒有死,當真是蒼天有眼,終於……終於……”說到此處,他喉頭一陣哽咽,再也說不下去。
崔安黯然道:“我本已不想活了,你又何必定要救我?”
要知大凡尋死之人,倘若被人救活,由生至死又由死至生轉了一遭,大半都不會再有勇氣求死。但崔安在蝦峙島上拔劍自戕之時便已萬念俱灰,是以醒轉後依舊是死誌甚堅。
杜曉月歎了口氣,道:“姑娘心思聰敏,卻為何在此事上如此執著?”崔安心下一酸,緩緩閉上雙目,並不迴答,心道:此事原不足為外人道,我要死便死,又何必對旁人解釋?
杜曉月見她如此神情如此落寞,一時也不知該如何相勸,隻得苦笑道:“姑娘若是一心尋死,隻怕大夥兒這十幾日來的苦心全都白費了!”
崔安微吃了一驚,睜開雙目,道:“居然過了十幾日?上島之前趙守信明明讓那水軍守備第二日就派船來接,難道至今船尚未來?”
杜曉月搖搖頭道:“這裏並非蝦峙島,在下依照姑娘吩咐,已然讓島上所有人上船,大夥兒均已安然離島了。”
崔安長籲了一口氣,閉上雙目,心道:如此說來,武當派也已離開蝦峙島,我答應師父的這一條至少已然做到了
原來當日崔安隨白劍潔去探望付英傑傷勢之後,杜曉月在寺院中遍搜趙守信等人無果,忽然靈機一動:這海島之上的寺院淡水食物全要依賴陸地以船送至,但為防備大風大浪令船隻無法出海,必然會建有地窖貯存清水食物,若遇海盜來襲,寺中僧人還可進窖藏身。此時禪房各處均無人跡,趙守信等人若還在寺中,定然是被關入這寺廟的地窖之中!
當下在寺廟後院的夥房之處細細尋找,果真在一堆柴草之下發現了地窖入口,但左近卻並無拜月教的人看守。
杜曉月下窖查看,果見趙守信等人橫七豎八地倒在地窖之中,寺中的僧人也赫然在側,但這些人隻是昏暈過去,身上也並無傷口。想是拜月教的人一心想在寺中故布疑陣,不願在寺中留下血跡,趙守信等人這才僥幸一時不死。
一縷幽幽怨怨的笛聲從天外飄來,遠處出現了一團朦朦朧朧的白霧。:白霧愈飄愈近,笛聲也愈來愈清晰。
漸漸地,白霧散開,霧中出現了兩位衣袂飄飄的仙人。
這兩位仙人一男一女,他們隻是朝這邊看了一眼,神情盡管依依不舍,卻還是相偕遠去,笛聲也隨之飄逝而去。
空空濛濛的天地之間隻剩下了自己一個人。驀然之間,麵前出現了一條小河,河水潺潺,上有朵朵白蓮順流飄下。
河對岸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而這一邊的河岸卻是怪石嶙峋、寸步難行。
崔安走到河邊,俯下身去想要拾起一朵白蓮,水中忽然出現了一個白色的人影,這人影在搖曳的水光中逐漸清晰,竟然是師父付英傑!
隻見付英傑微笑道:“傻孩子,那邊有什麽好?對岸才是你要尋的無欲無苦之處。”
崔安茫然轉頭向身後望去,果見一片窮山惡水籠罩在薄雲慘舞之中,再瞧瞧對岸,付英傑不知何時已含笑立在岸邊,向自己招手,目光中盡是慈祥之色。
崔安胸中一熱,便要拔足涉水而過。便在此時,一陣幽幽的笛聲從身後傳來,笛聲之中似乎蘊含著無限的淒涼落寞。
崔安微微一怔,緩緩轉過身去,卻見杜曉月一身灰布衣衫,斜倚在一塊怪石旁邊,橫笛唇邊正自吹奏,麵上的神情亦是說不出的愁苦淒涼。
崔安自與他相識以來,從未見到他如此神情,正想出言相詢,忽聽付英傑在背後大聲道:“崔安!你到現在還不悔悟麽?再不過河,你就永淪地獄,萬載不得超生!”
崔安心下一凜,急忙轉過身去,隻聽四下裏一陣隆隆巨響,小河、白蓮花和對岸的付英傑都在這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眼前陡然間一片漆黑,狂風撲麵而至,風中隱隱夾有陣陣厲如梟啼的鬼哭,令人心膽俱寒。
崔安大駭之下又轉身向杜曉月瞧去,杜曉月的身形亦是恍如鬼魅飄然而起,隨著狂風隱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
崔安驀然驚醒。
觸目所及之處首先是一頂潔白的紗帳,一陣微風吹過,紗帳也輕輕隨風搖曳,而自己卻是平臥在一張竹榻之上。
在竹榻之側,還擺放著竹桌竹椅等諸般家居之物,便是牆壁也是由竹子搭就,這顯是一間小小的竹舍。
竹舍房門微掩,屋內除了自己再無旁人。但兩扇窗戶卻是大開,從窗中向外望去,可見一彎明月斜掛於蒼穹,溶溶月色下幾重黑黑的山影畫在空中,隱隱還可聽到從窗中傳來的鬆濤之聲,似乎這竹舍是建在深山之中。
崔安微微皺起眉頭,凝神思索半晌,卻說什麽也想不起來自己何以身在此處,她微微撐起身子,想要起身四下查看,突然間胸口一陣劇痛,眼前一黑,又是昏暈了過去。
幽幽的笛聲又在耳邊響起,曲調與方才夢境中所聽到的一般無二,但這次卻是從不遠處傳來。
崔安緩緩睜開雙目,卻見窗外一人背身而立,清冷的月光勾勒出他吹笛的背影,瞧上去隻覺得有幾分熟悉,但一時卻又偏偏想不起此人是誰。
突然間胸口又是一陣劇痛,崔安不由自主地微微哼了一聲。便在此時,笛聲戛然而止,窗外那人推門疾奔而入。此人一襲灰布衣衫,麵容清臒,正是杜曉月。
崔安見他衣著打扮居然與自己夢境中相同,不由一怔,正要開口相問。但突然腦中轟地一聲,猛然想起了在蝦峙島的禪房之中,師父高高舉起手掌,厲聲怒喝厲聲道:“好!我現下就斃了你這個欺師滅祖的忘恩負義之徒!”,也想起了自己掉轉劍柄,將短劍刺入胸膛時那萬念俱灰的一刻,腦中陡然一陣眩暈,喃喃地道:“我……還沒死麽?”
杜曉月滿麵歡喜之色,連連點頭道:“是,是!姑娘自然沒有死,當真是蒼天有眼,終於……終於……”說到此處,他喉頭一陣哽咽,再也說不下去。
崔安黯然道:“我本已不想活了,你又何必定要救我?”
要知大凡尋死之人,倘若被人救活,由生至死又由死至生轉了一遭,大半都不會再有勇氣求死。但崔安在蝦峙島上拔劍自戕之時便已萬念俱灰,是以醒轉後依舊是死誌甚堅。
杜曉月歎了口氣,道:“姑娘心思聰敏,卻為何在此事上如此執著?”崔安心下一酸,緩緩閉上雙目,並不迴答,心道:此事原不足為外人道,我要死便死,又何必對旁人解釋?
杜曉月見她如此神情如此落寞,一時也不知該如何相勸,隻得苦笑道:“姑娘若是一心尋死,隻怕大夥兒這十幾日來的苦心全都白費了!”
崔安微吃了一驚,睜開雙目,道:“居然過了十幾日?上島之前趙守信明明讓那水軍守備第二日就派船來接,難道至今船尚未來?”
杜曉月搖搖頭道:“這裏並非蝦峙島,在下依照姑娘吩咐,已然讓島上所有人上船,大夥兒均已安然離島了。”
崔安長籲了一口氣,閉上雙目,心道:如此說來,武當派也已離開蝦峙島,我答應師父的這一條至少已然做到了
原來當日崔安隨白劍潔去探望付英傑傷勢之後,杜曉月在寺院中遍搜趙守信等人無果,忽然靈機一動:這海島之上的寺院淡水食物全要依賴陸地以船送至,但為防備大風大浪令船隻無法出海,必然會建有地窖貯存清水食物,若遇海盜來襲,寺中僧人還可進窖藏身。此時禪房各處均無人跡,趙守信等人若還在寺中,定然是被關入這寺廟的地窖之中!
當下在寺廟後院的夥房之處細細尋找,果真在一堆柴草之下發現了地窖入口,但左近卻並無拜月教的人看守。
杜曉月下窖查看,果見趙守信等人橫七豎八地倒在地窖之中,寺中的僧人也赫然在側,但這些人隻是昏暈過去,身上也並無傷口。想是拜月教的人一心想在寺中故布疑陣,不願在寺中留下血跡,趙守信等人這才僥幸一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