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相當於給了小孩一個坦克所有關鍵部位的剖解圖紙,還告訴你這些東西為什麽會這樣構造的。


    而且還告訴你其中的原理。


    這如何讓張院長不激動。


    趙無點了點頭道:“沒錯,因為機緣巧合拿到了機甲的研發日誌,但目前隻存在我的腦袋裏,所以我隻能解答你們的問題。”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趙無寫出來整個機甲的研發日誌。


    不過這不切實際,趙無根本沒這麽多時間。


    機甲的研發日誌那得多少啊,寫出來那得什麽時候。


    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講解問題。


    針對性的指出意見。


    能進龍科院的都不是一般人。


    他們很多時候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是沒辦法扭轉其中的觀點。


    這種觀點可能是從小到大,限製住了他們的想象。


    趙無要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觀念,讓他們知道多角度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見趙無這麽說了,張院長便不再說什麽。


    出門便快開始安排這次的研討會了。


    地下基地多媒體辦公室中,趙無坐在最中心的位置。


    而他的下麵是龍科院研究機甲的各個行業的專家。


    在其他方麵,趙無敬佩他們的存在,但是在機甲相關知識上麵,他就是權威的代表。


    幾個年紀頗大的科研人員,看到趙無的樣子露出一絲狐疑。


    “張院長,不是機甲方案的研討會嗎?”


    “怎麽還有個小孩啊?”


    “是啊,雖然學界不分先來後到,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趙無聽後也納悶呢,那狗日的超級智腦把機甲的研發日誌送到了我的腦子了,我也沒有辦法。


    看了看自己的樣子,難怪對麵會露出狐疑的目光。


    自己穿的這身軍裝再加上這個年紀,確實讓人不信任。


    趙無道:“主要還是探討下機甲的各方麵知識,大家相互學習學習。”


    張院長在旁邊打著圓場道:“對對,就是相互討論,匯報下大家最近的研發情況。”


    見張院長這麽說了,眾人不再說什麽了。


    雖然腦子裏不是很清楚,但張院長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就當是研究機甲之後的放鬆放鬆了。


    等所有人都到齊了,門口的警衛自然的把門帶上。


    趙無坐在講台上有些尷尬,此時上百雙眼睛全部看向自己。


    “今天主要根據機甲研發的問題,大家做一個探討而已,有什麽問題可以直接問出來。”


    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這幫人從早到晚都在一起研究,不會因此還開一個什麽研討會的。


    隻可能是眼前的趙無解答自己的問題才召開這個研討會。


    而趙無說的研討會本質還是解答問題的會議,隻是說的比較含蓄。


    “大家有什麽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討論。”


    張院長位置在趙無的旁邊,此時他站起來讓大家踴躍發言。


    如果沒有他的帶頭話,其他人不知道該怎麽做呢。


    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個戴眼鏡的短發男研究員站了出來。


    對著趙無道:“我是研究機甲平衡方便的,我想問下,對於機甲的平衡你是怎麽看的。”


    機器人的平衡問題永遠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麽大部分的機器人要麽采用輪胎來當腳,要麽采用四腳站立方法。


    因為這樣平衡問題比較容易解決。


    如果是像人一樣兩腳站立,那就太難了。


    人能保持平衡是因為有肌肉有大腦,保持平衡非常簡單。


    但是機器人不一樣,機器人沒有這些器官,很難以人的形態保持平衡。


    更不要說機器人還要做出奔跑和單腳立等其他動作了。


    趙無對此調查了機甲的研發日誌,發現這是一條動態平衡算法來讓機器人保持平衡的。


    在人體單腳站立的時候,你的身體剛開始肯定是傾斜的,隨後小腦發出指令,讓你調整自己的手臂、上身等部位。


    這樣可以讓你改變重心的位置重新把握平衡。


    機器人同樣如此,他的平衡掌控不是小腦來絕對,而是通過芯片上的動態平衡算法來絕對,當機器人出現身體傾斜的時候。


    這個時候機器人就會通過傳感器探知傾斜方向(傳感器: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視覺傳感器等)。


    再把這部分反饋給機器人的動態平衡算法,來發出指令進行微調。


    所以看似機甲駕駛員駕駛得很輕鬆,那是因為機甲的核心芯片已經代替了人工做了太多的事情了。


    人類駕駛員隻要發出幅度較大的指令就可以了,比如跳躍、跑動等動作。


    同時這個動態平衡算法還會周期性的進行全方位的掃描。


    掃描周期可能是0。1毫秒甚至0。01毫秒,用於時刻把握機器人目前的平衡問題。


    如果讓一個人完全控製一個機甲,那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準四代機甲可以做到,因為它相比機甲,更像是一個外骨骼,將人包裹在裏麵。


    聽完趙無的介紹,眾人倒吸一口氣。


    他們驚訝的是趙無年紀輕輕居然懂得這麽多,至於趙無說的他們也懂,周期性掃描和平衡算法他們也考慮過。


    但,這裏麵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套平衡動力的算法公式。


    “趙先生,我這有一套我們共同編寫的平衡動力算法,你能幫我們看看嘛?”


    聽到趙無之前的講解,眾人已經不把趙無當成門外漢了,而是當成了自己的同僚。


    “可以,那我來我幫你看看。”


    因為藍星上還沒有腦電波的傳輸方式,所以用的還是原始的數據傳輸。


    剛才提問的研究員找到了自己的算法不太明白的地方,隨後將設備遞給了趙無。


    “哦,這裏啊。這裏應該改成這樣……”


    經過趙無的講解,研究員豁然開朗,多日來困擾自己的問題一下就通了。


    “多謝了,趙教授。”


    不知不覺中眾人對於趙無的稱唿都變了。


    這弄的趙無有點不好意思,自己隻不過開了個掛而已。


    緊接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依次詢問趙無。


    “趙教授,在機甲的材質方麵,我們發現目前地球所有已知的金屬都無法達到那種強度和重量。”


    “對,這是一種新型材質,化學成分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獲得傳送門,已上交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坷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坷德並收藏開局獲得傳送門,已上交國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