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西太後慈禧為的封建頑固勢力從中阻撓作梗都察院最終也沒有收下康有為起草的這份兒《上皇帝書》。
未時末已經在炎炎烈日下苦等了三個多時辰、且水米未進的十八省舉子們在康有為和梁啟的帶領下懷著憤懣失望的心情開始撤離都察院。圍觀的路人、百姓在支持和同情之餘也不情願地慢慢散了開去。
跟隨著已經筋疲力盡、互相攙扶著向宣武門走的舉子們馮華他們幾人的心情也是極為複雜各不相同。李九杲、賀菱和龔芳由於親自參加了在遼東的對日作戰心中對《馬關條約》的簽訂比這些舉子們還要感到更加的激憤與屈辱。經過義勇軍全體將士的浴血拚殺眼見著遼東的戰局正在向著非常有利於大清的方向變化戰勝小鬼子也已經成為了可能可是朝廷卻一心停戰求和、苟且偷安如今更是要割地賠款受此奇恥大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為親身感受到了民眾蘊含的巨大力量馮華此刻也是百感交集不由得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對中國近現代史比較熟悉的他當然知道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曆史不斷進步的主要力量。可是知道歸知道並沒有親身經曆過類似運動的馮華仍然禁不住為這些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爆出來的巨大力量和漏*點所感染心中更對自己的過分理智和謹小慎微提出了一絲懷疑:雖然頑固守舊勢力還異常強大進行大變革的條件也不成熟但是民心難道真的不可一用嗎?
北京的城區格局基本形成於明代城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其中內城的“前三門”即祟文門、正陽門和宣武門外尤其繁華熱鬧。正陽門即前門外一帶店鋪林立商眾雲集摩肩接踵喧囂交易是清代北京最繁華的鬧市區;崇文門設有稅關門內往西有會同四譯館;宣武門外則聚集著許多的會館當然最著名的菜市口刑場也在那裏。當時士子常出入宣武門商人多出入崇文門官員上下朝多進出正陽門。
“大家快閃開馬驚了!”舉子們的隊伍剛剛走出宣武門來到菜市口前麵的人群中忽然產生了一陣混亂。還沒等眾人反映過來隻見一匹驚馬拉著一車雜貨正飛地向著城門洞方向奔來。馮華剛想往邊兒上躲閃卻猛然現走在自己前麵的賀菱好像對這個意外的變故絲毫也沒有做出反映顧不上多想他一個箭步向著賀菱撲了過去。馮華與賀菱之間的距離隻有三四步遠可是迅若奔雷的驚馬卻已經快到了賀菱的近前時間有些來不及了。
就在這千鈞一之際路邊一個身材瘦小的年輕人突然衝過來抱著賀菱翻滾了出去那匹驚馬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得又是一聲仰天長嘶前蹄猛的向著地上的兩人衝踏而去。與馮華並肩而行、也已經現情況危急的李九杲此刻終於顯示出了自己過人的武術功底比馮華快上一步死死的抓住了驚馬的轡頭。隨著幾聲怒吼以及一陣馬的嘶鳴驚馬終於被李九杲的神力懾服逐漸安靜了下來。
看到事情終於轉危為安馮華已經提到嗓子眼兒的心慢慢放迴到了肚子裏。旁邊的路人和一些舉子也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紛紛讚揚起那個見義勇為的年輕人以及勇攔驚馬的李九杲來。來不及平複還有些起伏的心情馮華和剛剛才被驚醒過來的龔芳連忙向著仍倒在地上的賀菱二人跑去。
臉色煞白的賀菱此刻仍然驚魂未定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直到聽了馮華和龔芳的叫喊她才慢慢迴過魂來一抬頭卻現身子尤自被那個救了自己且異常俊朗的年輕後生緊緊抱著。雖然對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自己也一向很大方可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一個年輕後生抱著還是讓她一下子羞紅了臉。
賀菱漲得通紅的臉以及忸怩掙紮的表情讓那個年輕人不由得愣了一下。不過當看到賀菱紮的耳朵眼時他馬上就為之釋然了輕輕一笑站了起來。
“多謝兄台對舍弟出手相救不知可否見告尊姓大名?”知道賀菱安然無恙馮華沒有再多做關注而是來到那個年輕人身邊抱拳施禮問道。
“救人危難理所當然區區賤名不足掛齒兄台不必客氣。”年輕人轉過身來溫文爾雅地向馮華迴了一禮。不過兩個人一打照麵俱都不禁一愣:好麵熟啊!
馮華雖然感覺這個年輕人似曾相識但一時之間卻怎麽也想不起來曾在那裏見過。當下他再次一抱拳:“兄台可否賞光咱們在附近的酒樓坐一坐?”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馮華委婉地拒絕道:“多謝兄台厚愛小弟今日還有要事咱們他日有緣再見。”說完衝著馮華拱了拱手又衝著賀菱微微一笑然後轉身離去。
年輕人那淡然地笑容讓馮華轟然一震腦海中浮現出了在張家灣碼頭遇見的那個身穿水藍色鑲邊長裙年輕女子的身影。“就是她難道這就是‘千裏有緣來相會’嗎?”看著年輕人慢慢消失在了周圍的人群中他在心中問道:我們真的還會有緣再見嗎?一刹那間馮華有些茫然了……
年輕人離去的如此突然,讓賀菱和龔芳都不禁為之有些錯愕隻有江湖經驗異常豐富的李九杲心中明白是怎麽一迴事。看到圍觀的眾人已經慢慢散去李九杲笑著對因年輕人離去時的微微一笑而再次漲紅了臉的賀菱說道:“我說菱兒妹子平常看你也挺機靈的可是今天怎麽有些呆頭呆腦起來。你還一個勁兒的臉紅什麽呀?那個年輕後生也跟你一樣是個紮耳朵眼的!”
“什麽她也是個女的?李大哥你真壞怎麽也不早告訴我呀!竟看人家的笑話。”聽說救自己的年輕人也是個女子賀菱本有些忐忑的心情猛然一鬆人也再次活潑起來。[..tw超多好看小說]
“原來我們的菱兒是看上人家那個俊俏小夥子了用不用我去給你做個媒呀?”知道了真實情況的龔芳一邊開著玩笑一邊咯咯地笑了起來。惹得賀菱又是一陣臉紅一陣嗔怒。
剛剛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馮華他們都沒有了繼續追隨舉子們的興趣。隨意在正陽門外的一間小吃店吃了點兒杏仁豆腐和涼粉後幾個人就迴去了。不過一路上他們的話題都圍繞著那個女伴男裝、身手矯健的年輕女子展開天馬行空地猜測著她的來曆隻有馮華一直默默的不知在想些什麽。
晚飯過後馮華和李九杲再次來到東單二條胡同去拜訪一直未曾得見的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翁府的門房管事還是昨晚那人看到馮華他們到來連忙說道:“老爺已經吩咐下來隻要二位大人來訪隨時都可會見。二位大人請!”說著躬身行禮搶先一步在前麵帶路。
翁同龢的宅邸雖不如孫毓汶府邸那麽奢華卻也不失內閣大員的氣勢。二人隨著管事曲曲折折來到一座小園隻見園內清幽謐靜山石岷峨芭蕉映掩新竹吐綠十幾株海棠花枝累累那嬌豔的花朵開得正盛一條小徑直通林木深處的花廳。
聽聞馮華與李九杲來訪翁同龢不由大喜過望立即出廳相迎。賓主雙方見過禮翁同龢就像對待子侄一般十分的親切隨和。他左手執著馮華的衣袖右手挽著李九杲心中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馮將軍、李將軍老夫直到今日早朝後迴到府中才得知你們昨日前來拜訪這一下午我都在等你們。二位將軍讓老夫盼得好苦呀!”說罷他爽朗地笑了起來花白的胡須隨著滿臉的喜氣也不停地跳動著。
翁同龢如此熱情隨和讓馮華二人也深受感染。微微的一笑馮華說道:“晚輩何嚐不是也想早日朝覲聖顏聆聽大人的教誨。隻是倭奴未滅戰事未平一時無法分身啊!”
“唉!‘倭奴未滅’真是令人可恨呀!”一提到這場中日戰爭翁同龢的臉色立刻又沉重了起來。不過他隨即將愁顏一展拂須笑道:“先不說這些惱人的事二位將軍請入客廳一敘。”
三人分賓主坐定自有書童用青釉五彩蓋碗獻上普洱茶。拿出吳大澂的書信馮華恭恭敬敬地呈給翁同龢:“大人這是節製關內外防剿諸軍幫辦大臣吳大人給您的書信。”
翁同龢邊看書信邊不住地點頭。看罷方抬起頭來親切地說道:“子夏放心老夫亦仰慕將軍久已即使沒有清卿的囑托也自當極力引薦全力嗬護。況且峴帥也早有書信交待子夏乃蓋世奇才、國之棟梁是我大清中興的希望所在老夫於國於友都不敢慢待。”
馮華聽到翁同龢如此推崇自己連忙欠身說道:“大人言重了馮華才疏學淺、年少輕狂如何敢當大人‘仰慕’二字!”
翁同龢沒理會馮華的謙虛感慨萬千地繼續說道:“大清國如果多有幾個像二位將軍這樣的國之柱石何愁倭奴不滅、國家不興啊!”
“翁大人過譽了如沒有三軍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隻憑晚輩二人又豈能有迴天之力?”馮華的言語仍然極其謙恭。
翁同龢認真地說:“老夫可不是客氣之言如不是子夏在遼河三戰三捷、重挫倭寇今日還不知會是何種局麵?如果沒有義勇軍在遼東連續給予倭奴以沉重打擊《馬關條約》更不知會簽成個什麽模樣?如果我大清的軍隊都如子夏所部之義勇軍那又是怎樣一個令人振奮的局麵?”
說到此處翁同龢沉重地歎了一口氣:“覆水難收聚鐵鑄錯窮天地亦不能塞此恨也!”說罷布滿皺紋的老臉上露出失望痛心的神色眼眶裏也閃動著晶瑩的淚花。
看著老人滿臉悲切、無限傷心的樣子馮華和李九杲胸中也充滿了一股濃濃的鬱悶之氣他們明白老人所說的“覆水難收”是指《馬關條約》已經簽約蓋印一切都無可挽迴。雖然李九杲也知道這件事肯定就是如此但由於一直都不願接受這個事實而且又想起今天十八省舉子上書都察院時的悲壯情景他還是忍不住問道:“翁大人《馬關條約》真的已經正式簽訂了嗎?”
翁同龢沉痛地點點頭然後聲音哽咽地仰天長歎:“此次戰敗老夫上無以對天造之恩下無以慰薄海之望。唯今隻恨自己才略太短以菲材而當樞要以致割台賠款喪權辱國終成此奇恥大辱啊!”
麵對著翁同龢異常痛苦的自譴之辭馮華和李九杲也想不出太多的話來勸慰這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客廳裏一時間沉默了下來。
自從中日和談以來馮華和邢亮也不止一次考慮過割台的問題。二人知道日本狼子野心窺伺台灣久已它們斷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進行讓步。不過就這麽輕輕鬆鬆的把台灣割讓給小鬼子又真的是讓人心有不甘。為此邢亮曾憤憤地說:“華哥我看這腐朽無能的滿清政府肯定指望不得咱們不如也就像抗美援朝那樣成立誌願軍渡海作戰抗日援台!”
由於義勇軍當時遠在遼東鞭長莫及而且才剛剛站穩腳跟在經濟和軍事上都麵臨著極大的困難因此邢亮的這個提議並沒有被馮華采納。可是當馮華在這趟京師之行中一次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民眾的愛國熱忱與漏*點後他不由得開始思索起“成立誌願軍渡海作戰抗日援台!”的可行性……
“老夫失態、失態!到讓二位將軍見笑了。”剛剛從自悔自責中恢複過來的翁同龢一邊連聲道歉一邊又問馮華道:“子夏前幾天皇上為批約一事日思夜憂曾想問計於你隻是因你正在進京途中一時無法給你電報。目下雖然已是覆水難收但不知將軍對此事有何高見?”
知道翁同龢這是在考問自己馮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後答道:“以晚輩一孔之見倭國資源貧瘠歲不敷出如今又反複興師糜餉其勢利在戰久必不支;而我大清如若能上下一心傾舉國之力揮力量持久和人數上的優勢在幾年內必可以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翁同龢聽得連連點點頭馮華的這段分析話雖不長但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中日雙方的優劣所在。而且他也知道一力主戰的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劉坤一的許多觀點亦來自這個年輕人。
略微停頓了一下馮華將話鋒一轉:“不過對於戰和問題晚輩認為除了要充分考慮雙方實力的對比以及泰西各國的態度外關鍵還要看皇上尤其是太後是否有堅持打下去的決心。其實要想取得朝廷上下對主戰的支持李中堂馬關遇刺當是最佳時機。當時如能利用和談使節被刺泰西各國紛表同情與支持的有利時機立即中止談判迫使主和派進行妥協這場戰爭我們就取得了主動權。唉實在是可惜錯過了這一絕佳機會啊!”
一語驚醒了夢中人馮華的這番精辟透徹的分析讓翁同龢聽得後悔不迭。盡管當初軍機議事時他也是主張“撤使再戰”可是卻沒有想得那麽周詳細致。最後由於也覺得如果能利用此有利時機換取一個較好的和約內容也還不錯因此就沒有再三堅持。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翁同龢歎道:“唉真的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老夫後悔當初沒有極力堅持。不過子夏過去的就暫且先不談它了眼下可還有補救的辦法嗎?”
因為“組織誌願軍渡海援台”一事自己考慮得還不成熟馮華未敢冒失迴答隻是說:“晚輩這幾日也在時時謀劃著這件事情雖然有一點兒想法但是很多細節都未考慮清楚。”
“噢既然有主意子夏你不妨說來聽聽!”聽到此事竟然還可能有挽迴的餘地已經對馮華非常信服的翁同龢立刻來了精神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
馮華見老人很執著隻得低聲把自己初步形成的“秘密資助誌願軍渡海援台拖垮倭寇”的想法大概述說了一遍。
聽了馮華那極有創造性的建議翁同龢心中既興奮又欣慰:“子夏雖然這種做法不夠光明正大但是如果可以因此而保住台灣和澎湖你亦將功在千秋!關於覲見皇上的事你不要著急你這次來京其實是皇上欽點的報到隻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明日我就把二位將軍進京的消息和子夏你的這番考慮上奏給皇上我想以皇上的脾氣說不定即刻就要宣旨覲見。”
老少三人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客廳內不時傳出一陣陣歡愉的笑聲。家丁和書童都知道自從中日開戰以來老爺真的是好久都沒有這樣開懷了。
未時末已經在炎炎烈日下苦等了三個多時辰、且水米未進的十八省舉子們在康有為和梁啟的帶領下懷著憤懣失望的心情開始撤離都察院。圍觀的路人、百姓在支持和同情之餘也不情願地慢慢散了開去。
跟隨著已經筋疲力盡、互相攙扶著向宣武門走的舉子們馮華他們幾人的心情也是極為複雜各不相同。李九杲、賀菱和龔芳由於親自參加了在遼東的對日作戰心中對《馬關條約》的簽訂比這些舉子們還要感到更加的激憤與屈辱。經過義勇軍全體將士的浴血拚殺眼見著遼東的戰局正在向著非常有利於大清的方向變化戰勝小鬼子也已經成為了可能可是朝廷卻一心停戰求和、苟且偷安如今更是要割地賠款受此奇恥大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為親身感受到了民眾蘊含的巨大力量馮華此刻也是百感交集不由得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對中國近現代史比較熟悉的他當然知道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曆史不斷進步的主要力量。可是知道歸知道並沒有親身經曆過類似運動的馮華仍然禁不住為這些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爆出來的巨大力量和漏*點所感染心中更對自己的過分理智和謹小慎微提出了一絲懷疑:雖然頑固守舊勢力還異常強大進行大變革的條件也不成熟但是民心難道真的不可一用嗎?
北京的城區格局基本形成於明代城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其中內城的“前三門”即祟文門、正陽門和宣武門外尤其繁華熱鬧。正陽門即前門外一帶店鋪林立商眾雲集摩肩接踵喧囂交易是清代北京最繁華的鬧市區;崇文門設有稅關門內往西有會同四譯館;宣武門外則聚集著許多的會館當然最著名的菜市口刑場也在那裏。當時士子常出入宣武門商人多出入崇文門官員上下朝多進出正陽門。
“大家快閃開馬驚了!”舉子們的隊伍剛剛走出宣武門來到菜市口前麵的人群中忽然產生了一陣混亂。還沒等眾人反映過來隻見一匹驚馬拉著一車雜貨正飛地向著城門洞方向奔來。馮華剛想往邊兒上躲閃卻猛然現走在自己前麵的賀菱好像對這個意外的變故絲毫也沒有做出反映顧不上多想他一個箭步向著賀菱撲了過去。馮華與賀菱之間的距離隻有三四步遠可是迅若奔雷的驚馬卻已經快到了賀菱的近前時間有些來不及了。
就在這千鈞一之際路邊一個身材瘦小的年輕人突然衝過來抱著賀菱翻滾了出去那匹驚馬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得又是一聲仰天長嘶前蹄猛的向著地上的兩人衝踏而去。與馮華並肩而行、也已經現情況危急的李九杲此刻終於顯示出了自己過人的武術功底比馮華快上一步死死的抓住了驚馬的轡頭。隨著幾聲怒吼以及一陣馬的嘶鳴驚馬終於被李九杲的神力懾服逐漸安靜了下來。
看到事情終於轉危為安馮華已經提到嗓子眼兒的心慢慢放迴到了肚子裏。旁邊的路人和一些舉子也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紛紛讚揚起那個見義勇為的年輕人以及勇攔驚馬的李九杲來。來不及平複還有些起伏的心情馮華和剛剛才被驚醒過來的龔芳連忙向著仍倒在地上的賀菱二人跑去。
臉色煞白的賀菱此刻仍然驚魂未定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直到聽了馮華和龔芳的叫喊她才慢慢迴過魂來一抬頭卻現身子尤自被那個救了自己且異常俊朗的年輕後生緊緊抱著。雖然對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自己也一向很大方可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一個年輕後生抱著還是讓她一下子羞紅了臉。
賀菱漲得通紅的臉以及忸怩掙紮的表情讓那個年輕人不由得愣了一下。不過當看到賀菱紮的耳朵眼時他馬上就為之釋然了輕輕一笑站了起來。
“多謝兄台對舍弟出手相救不知可否見告尊姓大名?”知道賀菱安然無恙馮華沒有再多做關注而是來到那個年輕人身邊抱拳施禮問道。
“救人危難理所當然區區賤名不足掛齒兄台不必客氣。”年輕人轉過身來溫文爾雅地向馮華迴了一禮。不過兩個人一打照麵俱都不禁一愣:好麵熟啊!
馮華雖然感覺這個年輕人似曾相識但一時之間卻怎麽也想不起來曾在那裏見過。當下他再次一抱拳:“兄台可否賞光咱們在附近的酒樓坐一坐?”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馮華委婉地拒絕道:“多謝兄台厚愛小弟今日還有要事咱們他日有緣再見。”說完衝著馮華拱了拱手又衝著賀菱微微一笑然後轉身離去。
年輕人那淡然地笑容讓馮華轟然一震腦海中浮現出了在張家灣碼頭遇見的那個身穿水藍色鑲邊長裙年輕女子的身影。“就是她難道這就是‘千裏有緣來相會’嗎?”看著年輕人慢慢消失在了周圍的人群中他在心中問道:我們真的還會有緣再見嗎?一刹那間馮華有些茫然了……
年輕人離去的如此突然,讓賀菱和龔芳都不禁為之有些錯愕隻有江湖經驗異常豐富的李九杲心中明白是怎麽一迴事。看到圍觀的眾人已經慢慢散去李九杲笑著對因年輕人離去時的微微一笑而再次漲紅了臉的賀菱說道:“我說菱兒妹子平常看你也挺機靈的可是今天怎麽有些呆頭呆腦起來。你還一個勁兒的臉紅什麽呀?那個年輕後生也跟你一樣是個紮耳朵眼的!”
“什麽她也是個女的?李大哥你真壞怎麽也不早告訴我呀!竟看人家的笑話。”聽說救自己的年輕人也是個女子賀菱本有些忐忑的心情猛然一鬆人也再次活潑起來。[..tw超多好看小說]
“原來我們的菱兒是看上人家那個俊俏小夥子了用不用我去給你做個媒呀?”知道了真實情況的龔芳一邊開著玩笑一邊咯咯地笑了起來。惹得賀菱又是一陣臉紅一陣嗔怒。
剛剛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馮華他們都沒有了繼續追隨舉子們的興趣。隨意在正陽門外的一間小吃店吃了點兒杏仁豆腐和涼粉後幾個人就迴去了。不過一路上他們的話題都圍繞著那個女伴男裝、身手矯健的年輕女子展開天馬行空地猜測著她的來曆隻有馮華一直默默的不知在想些什麽。
晚飯過後馮華和李九杲再次來到東單二條胡同去拜訪一直未曾得見的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翁府的門房管事還是昨晚那人看到馮華他們到來連忙說道:“老爺已經吩咐下來隻要二位大人來訪隨時都可會見。二位大人請!”說著躬身行禮搶先一步在前麵帶路。
翁同龢的宅邸雖不如孫毓汶府邸那麽奢華卻也不失內閣大員的氣勢。二人隨著管事曲曲折折來到一座小園隻見園內清幽謐靜山石岷峨芭蕉映掩新竹吐綠十幾株海棠花枝累累那嬌豔的花朵開得正盛一條小徑直通林木深處的花廳。
聽聞馮華與李九杲來訪翁同龢不由大喜過望立即出廳相迎。賓主雙方見過禮翁同龢就像對待子侄一般十分的親切隨和。他左手執著馮華的衣袖右手挽著李九杲心中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馮將軍、李將軍老夫直到今日早朝後迴到府中才得知你們昨日前來拜訪這一下午我都在等你們。二位將軍讓老夫盼得好苦呀!”說罷他爽朗地笑了起來花白的胡須隨著滿臉的喜氣也不停地跳動著。
翁同龢如此熱情隨和讓馮華二人也深受感染。微微的一笑馮華說道:“晚輩何嚐不是也想早日朝覲聖顏聆聽大人的教誨。隻是倭奴未滅戰事未平一時無法分身啊!”
“唉!‘倭奴未滅’真是令人可恨呀!”一提到這場中日戰爭翁同龢的臉色立刻又沉重了起來。不過他隨即將愁顏一展拂須笑道:“先不說這些惱人的事二位將軍請入客廳一敘。”
三人分賓主坐定自有書童用青釉五彩蓋碗獻上普洱茶。拿出吳大澂的書信馮華恭恭敬敬地呈給翁同龢:“大人這是節製關內外防剿諸軍幫辦大臣吳大人給您的書信。”
翁同龢邊看書信邊不住地點頭。看罷方抬起頭來親切地說道:“子夏放心老夫亦仰慕將軍久已即使沒有清卿的囑托也自當極力引薦全力嗬護。況且峴帥也早有書信交待子夏乃蓋世奇才、國之棟梁是我大清中興的希望所在老夫於國於友都不敢慢待。”
馮華聽到翁同龢如此推崇自己連忙欠身說道:“大人言重了馮華才疏學淺、年少輕狂如何敢當大人‘仰慕’二字!”
翁同龢沒理會馮華的謙虛感慨萬千地繼續說道:“大清國如果多有幾個像二位將軍這樣的國之柱石何愁倭奴不滅、國家不興啊!”
“翁大人過譽了如沒有三軍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隻憑晚輩二人又豈能有迴天之力?”馮華的言語仍然極其謙恭。
翁同龢認真地說:“老夫可不是客氣之言如不是子夏在遼河三戰三捷、重挫倭寇今日還不知會是何種局麵?如果沒有義勇軍在遼東連續給予倭奴以沉重打擊《馬關條約》更不知會簽成個什麽模樣?如果我大清的軍隊都如子夏所部之義勇軍那又是怎樣一個令人振奮的局麵?”
說到此處翁同龢沉重地歎了一口氣:“覆水難收聚鐵鑄錯窮天地亦不能塞此恨也!”說罷布滿皺紋的老臉上露出失望痛心的神色眼眶裏也閃動著晶瑩的淚花。
看著老人滿臉悲切、無限傷心的樣子馮華和李九杲胸中也充滿了一股濃濃的鬱悶之氣他們明白老人所說的“覆水難收”是指《馬關條約》已經簽約蓋印一切都無可挽迴。雖然李九杲也知道這件事肯定就是如此但由於一直都不願接受這個事實而且又想起今天十八省舉子上書都察院時的悲壯情景他還是忍不住問道:“翁大人《馬關條約》真的已經正式簽訂了嗎?”
翁同龢沉痛地點點頭然後聲音哽咽地仰天長歎:“此次戰敗老夫上無以對天造之恩下無以慰薄海之望。唯今隻恨自己才略太短以菲材而當樞要以致割台賠款喪權辱國終成此奇恥大辱啊!”
麵對著翁同龢異常痛苦的自譴之辭馮華和李九杲也想不出太多的話來勸慰這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客廳裏一時間沉默了下來。
自從中日和談以來馮華和邢亮也不止一次考慮過割台的問題。二人知道日本狼子野心窺伺台灣久已它們斷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進行讓步。不過就這麽輕輕鬆鬆的把台灣割讓給小鬼子又真的是讓人心有不甘。為此邢亮曾憤憤地說:“華哥我看這腐朽無能的滿清政府肯定指望不得咱們不如也就像抗美援朝那樣成立誌願軍渡海作戰抗日援台!”
由於義勇軍當時遠在遼東鞭長莫及而且才剛剛站穩腳跟在經濟和軍事上都麵臨著極大的困難因此邢亮的這個提議並沒有被馮華采納。可是當馮華在這趟京師之行中一次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民眾的愛國熱忱與漏*點後他不由得開始思索起“成立誌願軍渡海作戰抗日援台!”的可行性……
“老夫失態、失態!到讓二位將軍見笑了。”剛剛從自悔自責中恢複過來的翁同龢一邊連聲道歉一邊又問馮華道:“子夏前幾天皇上為批約一事日思夜憂曾想問計於你隻是因你正在進京途中一時無法給你電報。目下雖然已是覆水難收但不知將軍對此事有何高見?”
知道翁同龢這是在考問自己馮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後答道:“以晚輩一孔之見倭國資源貧瘠歲不敷出如今又反複興師糜餉其勢利在戰久必不支;而我大清如若能上下一心傾舉國之力揮力量持久和人數上的優勢在幾年內必可以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翁同龢聽得連連點點頭馮華的這段分析話雖不長但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中日雙方的優劣所在。而且他也知道一力主戰的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劉坤一的許多觀點亦來自這個年輕人。
略微停頓了一下馮華將話鋒一轉:“不過對於戰和問題晚輩認為除了要充分考慮雙方實力的對比以及泰西各國的態度外關鍵還要看皇上尤其是太後是否有堅持打下去的決心。其實要想取得朝廷上下對主戰的支持李中堂馬關遇刺當是最佳時機。當時如能利用和談使節被刺泰西各國紛表同情與支持的有利時機立即中止談判迫使主和派進行妥協這場戰爭我們就取得了主動權。唉實在是可惜錯過了這一絕佳機會啊!”
一語驚醒了夢中人馮華的這番精辟透徹的分析讓翁同龢聽得後悔不迭。盡管當初軍機議事時他也是主張“撤使再戰”可是卻沒有想得那麽周詳細致。最後由於也覺得如果能利用此有利時機換取一個較好的和約內容也還不錯因此就沒有再三堅持。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翁同龢歎道:“唉真的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老夫後悔當初沒有極力堅持。不過子夏過去的就暫且先不談它了眼下可還有補救的辦法嗎?”
因為“組織誌願軍渡海援台”一事自己考慮得還不成熟馮華未敢冒失迴答隻是說:“晚輩這幾日也在時時謀劃著這件事情雖然有一點兒想法但是很多細節都未考慮清楚。”
“噢既然有主意子夏你不妨說來聽聽!”聽到此事竟然還可能有挽迴的餘地已經對馮華非常信服的翁同龢立刻來了精神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
馮華見老人很執著隻得低聲把自己初步形成的“秘密資助誌願軍渡海援台拖垮倭寇”的想法大概述說了一遍。
聽了馮華那極有創造性的建議翁同龢心中既興奮又欣慰:“子夏雖然這種做法不夠光明正大但是如果可以因此而保住台灣和澎湖你亦將功在千秋!關於覲見皇上的事你不要著急你這次來京其實是皇上欽點的報到隻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明日我就把二位將軍進京的消息和子夏你的這番考慮上奏給皇上我想以皇上的脾氣說不定即刻就要宣旨覲見。”
老少三人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客廳內不時傳出一陣陣歡愉的笑聲。家丁和書童都知道自從中日開戰以來老爺真的是好久都沒有這樣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