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朝自今年起連續三年免征各地所有的農稅,免去四成商稅,彰顯皇室對百姓的仁愛。(.)


    曆朝曆代朝廷的國庫最大的稅收來自農稅與商稅,特別是商稅,一直是稅收的重頭,皇室開銷、文武百官及將士的俸祿軍餉都是來自稅收。


    何冬一下子免了這麽多的稅,藏富於民,讓百姓富裕起來,有吃有穿過得好。


    隻此一件事,就能夠讓他留芳千古,成為天下各國最愛民的皇帝。


    定朝自今年起取消賤籍,所有的賤籍百姓納為良籍。


    千百年來,朝廷將戶籍分為五種。


    第一等是皇籍,就是擁有皇室血統的人;第二等是貴籍,以世家大族、擁有功名官身的家族為籍;第三等是良籍,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第四等是賤籍;第五等是奴籍,就是奴隸身份。


    五等戶籍如同金字塔,階級高低分明。


    皇籍就在塔尖高高在上。奴籍就在塔底,卑賤低微。


    第三等的賤籍,就是不屬士、農、工、商的“賤民”,是社會等級的低層,僅僅比奴籍高一等而已。


    賤籍世代相傳,除非不再操持賤業,才能脫掉賤籍。


    曆朝曆代入了賤籍的百姓,沒有參加科考的資格,犯了罪也比良籍的百姓罰得重,世世代代被人瞧不起,苟且存活。


    何冬一道聖旨取消賤籍,造福定朝賤籍幾千萬百姓。


    以前有皇帝想要取消賤籍,然爾被貴籍的人堅決反對,差點被逼得退位。因為科考的名額有限,這些貴人不想讓賤籍的百姓參加科考參與競爭。


    何冬在初建定朝時,就與李炳商議,有廢除賤籍的想法,然而那時提出來,下場就是被各大家族聯手推翻統治,是以一直等到了現在。


    如今長安四大家族敗落的敗落,遷走的遷走,長安中、小家族沒有四大家族撐腰,掀不起風浪。


    那些幾百年的家族,雲族、白族都沒了分支,鄧族正在恢複期,牛族、洪族、狄族都遠離長安,鞭長莫及。


    廢除賤籍,讓有才華的百姓參加科考,脫穎而出,成為定朝的官員,造福百姓,使得帝國更加強大昌盛,還能得到民心,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定朝自今年正月起,提高長安及各大城府的官員俸祿一成,提高邊防、縣城的官員及將士俸祿三成。


    定朝的官員、將軍的俸祿是延續了開朝的定額,這筆銀錢是個非常龐大的數額,哪怕漲一成,都是幾百萬兩銀錢。


    何冬這麽大的手筆,也是開了曆朝曆代皇帝的先河,官員及將士必會對他更加的忠誠。


    何冬高聲道:“朕自今日起休身養性隱退,由太子監國。”


    他今年實歲五十七歲,何義揚整二十歲。


    當年他在何義揚的這個年齡,已經遇到了李炳,並拉起支軍隊伍謀反。


    現在他要把定朝交給何義揚,而後去各地巡視。


    眾位官員仰視著何冬,頭發烏黑,虎目炯炯有神,眼角皺紋少,根本不像快要六旬的老人,看上去最多四十幾歲。


    人一旦當上了皇帝,坐上龍椅,到死之前都不願意棄位。


    縱觀上下千年,隻有身體實在不行或是被逼迫退出朝堂的皇帝,還沒有何冬這樣主動退出朝堂視野的。


    帝皇心深似海。沒有官員能看透何冬到底是怎麽想的。


    四道聖旨一出,令在場從三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全部陷入無比震驚之中,連後麵給何融、何敬焱、何敬海的封地提高一倍資助的聖旨都沒細聽。


    文武百官可以想象四道聖旨會在整個定朝乃至天下引起多麽大的震撼。


    “眾位愛卿與夫人這就隨朕與皇後入席享受酒宴。”何冬聲音洪亮,攜手雍容華貴紅顏不老的皇後慕容英,受了文武官員及誥命夫人的跪拜,走向舉行國宴的大殿。


    “龍聖浩蕩,陛下升了我們的俸祿。”


    “此時陛下隻漲得的是實職官員的俸祿,那些爵位、勳位及散官的官員不在其中。”


    許多的官員激動的議論,他們是第三道聖旨的受益者,便連他們的夫人都高興的談論此事。


    何慶夫人、何敬鑫夫妻都是隻有爵位、誥命,沒有實職的官位,俸祿沒有漲。他們從未為朝廷出過力,在家裏呆著一點風險都沒有,天天享受榮華富貴,沒有降低俸祿就非常知足了。


    可是不是人人都像何慶一家四口,一些有著爵位、勳位卻是已經退出朝堂的官員,心裏有些不平衡,不是在意那些銀錢,而是認為沒有受到重視。


    秦雄晃粗聲粗氣的問道:“先生,我在軍中沒有實職,俸祿不漲,您呢?”


    他聽了李炳的勸,幾年前從北地迴來就退居二線。秦家軍大元帥如今是長孫,也就是國公世子秦樸康。


    李炳在眾位官員目光注視下,特意雲淡風輕的高聲道:“本王已辭去了大元帥、太師的職位,如今就隻有爵位,不在漲俸祿的官員之列。”


    四道聖旨就是李炳與何冬共同商議定下來的。李炳早就知道自己不漲俸祿的事。


    “原來李王爺也沒有漲俸祿!”


    “李王爺去年為本朝立了蓋世大功,可惜去年年底就把實職的官職都辭掉了,今年漲俸祿沒有他的份。”


    “陛下待官員一視同仁,沒有給李王爺破例。”


    那些心裏失衡的官員心裏暗道:臥虎先生未漲俸祿都沒有生氣,我還生什麽氣呢?


    有了李炳做對比,一些不在漲俸祿之列的官員心裏終於平衡了。


    今年國宴飯菜的規格比往年略高些,節目多了吐蕃、高麗、迴屹部落、倭國,甚至是天竺、東羅馬帝國的美姬獻舞。


    “先生,我與皇後敬你與夫人三杯!”何冬夫妻舉杯向李炳夫妻敬酒,對去年李炳又為定朝立下絕世大功感激不盡。


    李炳朗聲道:“多謝陛下、皇後。”


    曲氏經曆了這麽多的事,在國宴上也不怯場,端起酒杯跟慕容英一樣連飲三杯。


    國宴之上,也就何冬能讓李炳連飲三杯,其餘的人沒有這個資格。


    何冬、慕容英第二個敬得就是何慶、孔葉,多謝他們生了何敬焱這樣的好兒子,再次為定朝抵擋匈奴外敵,千年來首次攻打到吐蕃國都拉薩揚定朝帝國國威。


    國宴結束之後,李家人出宮迴府。


    何慶、孔葉按照慣例留下要參加晚上皇室的族宴。


    今年的族宴,何融、鄧王妃、牛王妃、何敬海夫妻都不在長安,小輩的何武、何全、何敬凡、何海也不在。


    何冬後宮的嬪妃隻剩下了胡賢妃。胡賢妃雖與何敬蓮跟胡族斷交了幾年,然爾身體裏流著胡族的血液,怕出現在公眾場所,被何冬想起她與胡族的關係,幹脆稱病,連國宴都沒參加,族宴就更不會來了。


    她原本是張揚愛出風頭的性子,經過了這麽多的事,終於學會了低調。


    族宴就成了何冬一大家子與何慶一家子。


    何義揚已有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跟鄧芸的關係比前兩年好多了,也許是過得幸福,竟是變胖了。


    天天跟何義揚在一起的人沒瞧出來他體型寬了,幾個月不見他的人頭一眼就能發現他至少胖了十幾斤。


    不過他以前很瘦,現在胖了,就是臉頰、四肢增加了肉,身體正好,不胖不瘦,仍是那麽英俊,特別是笑起來,露出兩排雪白的牙齒,眼角上揚,帶著點邪氣,又比以前成熟老練,更加的有魅力。


    何義揚堅決不選秀,不再擴充東宮後院,那些愛慕他的貴女將鄧芸、董敏羨慕妒忌的要死,特別是對於董敏這個大肉球,竟然能得到何義揚如此寵愛生下兩個女兒。


    何慶剝著炒花生,邊吃著邊笑道:“大哥,俺們閨女有喜了。”


    何冬對這個小了八歲的弟弟向來是關愛,目光慈祥,和顏悅色的道:“我早就聽先生說了此事。這可是咱們家的大喜事。”又大笑幾聲,有些得意的道:“敬焱這小子比揚郎整整大七歲,揚郎都有了兩兒兩女,敬焱這迴可終於要當爹了。”


    何慶定定瞧著何冬,道:“大哥,俺們與鑫郎一家子想去金城。你看行嗎?”


    何冬自是知道何慶話裏深意,脫口而出道:“自是行的。你們去吧。”


    何冬從未懷疑過何敬焱的忠心,也從未有過把何慶夫妻、何敬鑫當成人質扣在長安防止何敬焱謀反的想法。


    何冬此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對李炳、皇室的親人、開國大臣都是如此。


    想當初他在長安,李炳在北地當細作頭子,一分別就是十幾年,隻靠著書信交流,他就是相信李炳,放權讓李炳指揮十幾萬大軍。君臣攜手,就這樣把青城等十幾座城府從匈奴王朝手裏搶了迴來。


    何慶大喜,生怕孔葉沒有聽到,高聲道:“表妹,大哥答應咱們家去金城。”


    孔葉麋鹿似得大眼睛一亮,笑道:“大哥,俺們在金城就呆到閨女做完月子。”


    去年何敬淼與丁柔棠先後生產,孔葉雖然很想念何敬淼,可是不能拋了二兒媳去金城照顧女兒。


    這迴孔葉是一定要去照顧大兒媳李晶晶生產做月子。雖說焱王府奴婢成群,但是也抵不上有親人在身邊。


    何義玨目光在何義揚與木思國身上來迴打轉。何義揚要監國,不能去金城,木思國能去可是慕容英肯定不允許。她得想個辦法跟著去金城瞧看李雲霄。


    木思國眼珠子打轉,也在想著主意去金城瞧看李晶晶與李曼曼。


    何義玨忍不住問道:“父皇,您要出長安去各地巡視,會去隴北嗎?”


    “隴北是肯定要去的。玨娘是要跟我一起去隴北?”何冬哪會不知曉女兒心思,心裏也是認為李雲霄這個女婿立了大軍功,非常優秀,希望他能對女兒多上心。


    木思國俯在慕容英耳邊小聲道:“義母,義父年事已高,長途跋涉周遊本朝,您要是陪著他同去,把我也帶上,我想去看望大恩人晶娘。”


    晚上的族宴沒有半點不和諧的聲音,更是沒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何冬、慕容英一直高興的笑著。


    何慶一家人沒有再收到蔑視的目光,自是同樣的高興。


    這兩年何冬、慕容英去過慶王府幾次,明擺著替何慶夫妻撐腰。何慶夫妻也是比往年多進宮來瞧看大哥大嫂。


    兩家之間真的如同民間的兄弟一樣來往著,關係自是親近。


    免稅令、取消賤籍的皇榜張貼在皇宮及長安府衙門外的城牆,不到一個時辰,長安城百姓人人皆知。


    從中獲益的百姓對何冬簡直是感恩戴德,特別是脫了賤籍的百姓紛紛在家裏給何冬立了長生牌位。


    佛教原本想要利用香客、信徒及被解散的田家軍在各地製造暴動,逼迫何冬下旨把遠去倭國的長安寺僧人全部召迴來,這下可好,民心都向著何冬,不得不終止這項陰謀。


    千裏之外的金城,何敬焱、李晶晶得知了正月初一早朝的幾道聖旨,同樣非常震驚。


    李晶晶忍不住嘖了一下嘴巴,驚詫道:“陛下現在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的讓我都不敢相信這是他呢。”


    這次何冬給隴北的資助增加了一倍。


    何敬焱笑道:“皇帝大伯一直不吝嗇,隻是國庫沒有有銀錢。此次爺爺從倭國、高麗國給皇帝大伯弄到了巨富。皇帝大伯手裏有了銀錢,自是對所有人都大方了。”


    李晶晶微笑道:“陛下是你的大伯,你當然說他不吝嗇了。”


    “娘子,你有所不知。”何敬焱神秘兮兮湊過來,在李晶晶耳邊低聲道:“國庫空虛,皇帝大伯窮得連個人的開銷都是由皇後大伯娘出的。”


    李晶晶疑惑道:“陛下不是有月銀的嗎?”


    何敬焱用鼻尖輕蹭李晶晶的額頭,輕聲道:“皇帝大伯喜歡收集天下間的稀奇古怪的玩藝,好多都出自國外工匠,不是有權勢就能得到,需要用銀錢購買,月銀哪裏夠用。”


    李晶晶喃喃道:“這個怎麽沒聽我爺爺說過。”


    何敬焱在李晶晶耳朵裏吹了一口氣,輕輕摟著她的香肩,問道:“娘子,爺爺不會將有損皇帝大伯聖譽的事情傳出去。你也不會,對嗎?”


    李晶晶笑道:“好啦。我不會出賣你的。”


    夫妻倆自從有了將要出生的小寶寶,感情更上一層樓,已經達到無話不說的地步。


    上元節還未過完,金城就來了三個定朝最尊貴的大人物。


    ------題外話------


    親們,現在本文離月票榜前10名就差幾十票了,看在我天天堅持更新,從不斷更的份上,請把所有的票都投下來!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女晶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憶冷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憶冷香並收藏藥女晶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