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方寧現在照著做的,無非也就是當年魯肅版的三國策論而已。隻是這其中的差別卻是多少有上那麽一些的。


    (ps:其實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早的是魯肅提出來的三國鼎力論,隻是,當時魯肅說的三國乃是指曹操,孫權,劉表三人,因為當時劉備全沒名氣,自己還借居在劉表家呢,隻是等劉表死後,劉備得了諸葛亮之後,才漸漸展露出了一代梟雄英姿來的。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一下魯肅的個人傳。)


    方寧的起點在青州,在得了徐州後,卻不想,又轉攻入淮南去了,再然後,便是盡得整個江東之地。


    如今,在大漢的版圖上,整個東南一禺都屬於方寧的地盤兒,比之史上的東吳之地,那是要強得太多太多。


    而此刻的方寧,卻正值少壯之年,再給得方寧三五年時間展,卻是足夠了方寧稱帝的資本了。


    當然,現在卻並不是方寧稱帝的時候,反正他還年輕著呢。今年他才二十三,人生的路,漫漫長,他還有的是時間去拚搏。


    當務之急,當然是想著怎麽乘現在這個空檔把個荊南四郡給弄過來。


    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個大郡,原本這四個大郡裏是宗賊橫行無忌,隻是後來,劉表入了荊州後,借助於蔡瑁與那蒯氏兄弟的力量,一舉打跨了這些所謂的宗賊勢力,而盡占了這荊南四群。


    如今,這四郡之地裏,除了長沙郡之外,其它三郡展的,隻能算是勉勉強強。因為除了長沙之外,其它三郡所麵臨著同樣一個問題,五溪蠻夷的侵擾。並且,這其中的侵擾還更嚴重。


    因為,在江東這邊的山越蠻夷他們沒有一個像樣的領導,所以他們並不可怕,可是,在荊南那邊的五溪蠻不同。


    在這一代,他們五溪蠻裏出了位驚才絕豔的蠻王,他叫沙摩柯,使一柄鐵骨狼牙棒,其一身武力,可謂是打遍五溪洞蠻而無敵手。


    當然,這並不可怕,可怕的卻是這蠻人有文化。


    沒錯,沙摩柯雖然是個蠻人,可是,他卻是位聰明的蠻人,他十二歲便自拜入那荊襄馬家門下做了一名雜役,至二十歲餘,曆時十數年之久,在那馬家盡學盡力做事,竭盡所能去學習。


    那荊襄馬家,這一輩裏出了五子,其中那老大馬良,老二馬謖,皆是世間少有的奇才也,沙摩柯身隨於這二人身邊,學得一身學問,雖然對於一個真正的有學問的人來說,那隻能算是些皮毛,可是,沙摩柯用之來管理他的五溪洞蠻足矣,也因此而讓他一舉成為五溪洞蠻的蠻王領袖。


    如今,這荊南四郡裏,之所以五溪洞蠻們能如此大膽的出來劫掠,而又展得如此的快,這其中沙摩柯可謂是居功至偉的。


    方寧想要入主這荊南四郡,除了麵對劉表方麵的壓力之外,當然,這其中最大的壓力,卻當屬這五溪蠻王沙摩柯了。


    很自然的,方寧便想到了一點,招降於他們,與江東山越之民的條件一樣,讓他們受學,讓他們有地種,有飯吃。。。


    當然,這種事情是宜早不宜遲的。


    像江東山越蠻夷這種人,在大漢朝並不少,其中比較有名的,比如這荊南的五溪蠻夷,比如川西的僮蠻,再比較西涼的羌人,氐人等等。


    這些個全國各地都存在著這個或那個的隱患,數千年來,一直都是沒能徹底的解決過。


    他們降了又叛,叛了又降,來來迴迴,殺不甚殺,這樣隻會越來越加得於雙方之間的仇恨。


    而如今,方寧在這江東之地,突然之間,用另外一種全新的方法,去安定於這些隱患,此時,相信全天下的諸侯也都在用眼看著江東這邊的結果。


    如果結果不好的話,他們自然也就無所謂了,可是若是結果好的呢?那全天下間,有種同樣隱患的諸侯,必將爭相效仿。


    不說別人,就光說荊州的劉表,必定是要學著用上這一招的。


    方寧敢擔保,隻要劉表一用出這一招來,那五溪洞蠻必會直接降於劉表,而到那個時候他們為了悍衛自己的土地,必將拚死而與來犯之軍血戰到底。


    五溪洞蠻,這得是多大的一股戰力,方寧又如何肯就此舍得放棄他們而把他們交給別人成為自己的阻力呢?


    所以,很自然的,方寧就想到了先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平定荊南四郡,而得到整個五溪蠻的效忠後,再選擇是兵進荊北,還是豫州,或者是益州。


    招得來陳宮,龐統二位軍師,再加上大將張遼,甘寧,朱恆,淩統,淩操,賀齊,呂岱,董襲,潘漳,謝旌,留讚等數十員大將,就在這壽春城內,商議著出兵的事宜。


    做為軍師,而且還是個荊襄本土人士,龐統,自然是最有言權的,此時卻見得龐統站起身來,環眼掃視過眾人一圈後,方才開口道:“荊南四郡,於吳楚之間,上連中原大荒,下守吳越之千山,左占益州之倉口,右憑青,豫之交隔,其地水路縱橫,四通八達,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今主公兵荊南,統以為,當需水路並進,二軍齊頭,直下三江,長驅而入。“


    “如今,荊南四郡以為劉景升盤踞多年,其中勢力,早已根深地固,主公若想要迅攻下荊南四郡之地,統以為,當需先兵於桂陽郡,一舉而下桂陽郡,再以江東安越民之法,招降於荊南五溪蠻夷之眾。”


    “若五溪蠻夷降,則零陵,武陵二郡不攻而可自破矣,如此,荊南四郡之地,唯剩長沙一郡之地。”


    “區區長沙一郡十二縣,待我大軍至時,必手到而擒來矣。”


    “如此主公當安座於長沙,揮軍而北上,區區劉表,亦可翻手而下也,至不濟,以我水軍之威武,亦可與那劉表劃長江而治也。”


    下一步,吞荊州了,各位大大們,快投收藏投金磚。吼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戰在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關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關山並收藏征戰在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