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自方寧這邊一路引著兵馬,急急趕往北海而去的時候,忽兒傳來江東孫堅乘青,兗二州大戰之際,亦乘勢起兵攻打荊南四郡,想以為據地,怎奈,這曆史的車輪太過沉重,孫堅雖然逃脫了死於江夏黃祖之手,但這隻獨眼猛虎其最後的結局,確仍然是同曆史上一樣,仍是死於亂箭之中。


    孫堅的突然陣亡,其子又年幼,其一眾下一時亦無法,隻得依著老成持重的程普話,讓孫堅長子孫策往依淮南袁術處,以求庇護。


    說起來這話當自中平元年說起,當初十九路諸侯討董後,把個董卓打退到了長安,十九路諸侯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終是各自四散而去。


    孫堅也迴到了他的長沙。隻是當時孫堅被傷了一隻左眼,在長沙整日憂憤難平,好在孫堅終究是有梟雄之姿,雖如此,仍然是窩在長沙養精蓄銳以圖長計。


    隻是當初孫堅他深受重傷的時候,確是被劉表這家夥給伏擊了一場,以此懷恨在心,孫堅是勢要報此大仇。


    然而,孫堅此時隻占著個長沙郡,而劉表當時,確是占了江陵,南郡,江夏,襄陽等大郡,不管是兵力上,還是經濟上,都不是孫堅所占據的那個小小的長沙郡可比的。


    為了能與劉表分庭抗衡,孫堅選擇了先行攻略荊南四郡以圖安身,爾後再借勢迴身與劉表上長短。


    荊南其它四郡裏,卻都是掌在各宗族手上,其所掌握的力量,可能比剛進荊州的劉表都還要強大。


    實在無法想像,孫堅怎麽會想到要先去攻打荊南四郡的,當然,若按史上先去攻打江夏郡,卻也是個死路。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乘勢就迴江東,以孫家在江東的名望,加上孫堅的勇,絕對可以輕鬆平定整個江東。


    或許,是孫堅在當時,還有那麽點忠義之心吧,也或許,孫堅是位很有自信人。所以,此刻,孫堅選擇了先行出兵荊南四郡。


    悲劇,就這麽產生了,在攻打武陵郡之時,被善於翻山如履平地的五溪蠻夷前後夾攻,後來,孫堅直接被五溪蠻王沙摩柯一箭偷襲致死。


    可憐一代天驕,大業未成,卻中道而崩,可謂天妒其英才也。悲哉。。


    悲哉。。。壯哉。。。嗯!!到了方寧這,就不是悲哉了,而是壯哉,壯孫堅之膽色也。


    天下間,諸路諸侯聞孫公大業未成,卻中道而崩,無不扼腕歎息,如此英雄人物,怎奈天妒其能,早早就把他給收了迴去。如今孫家亦隻剩他家幾個黃口小兒。


    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尚香,孫朗。五子一女,此時最大的孫策才十九歲,最小的孫朗甚至還隻是個流鼻涕的小盆友。


    如此人物,在孫策名聲又不顯的情況下,誰又還敢再來投靠,又如何能招得到兵馬,更何況,此時的孫堅剛死,卻是死在戰陣之上,對麵荊南四郡的其它宗賊可不管你是否剛死了老子,他們此時正高興著孫堅這頭猛虎的死去,而正在密秘商議著反攻呢。


    在這種情況下,孫策哪還敢在呆在長沙,當下會合程普,黃蓋等一眾大將,領著大軍,從了程普的建議,直接投淮南袁術去了。


    此時的孫堅剛死,孫策又投了袁術,至於袁術是什麽貨色,幾乎全天下的人也都知道。所以,一時間也就絕了天下眾豪傑相投孫氏的念頭。


    對於孫堅的死,方寧也隻有歎息一翻,可憐如此英雄人物了,隻是也就歎息一番罷了,方寧自己這會也是連哭都還來不急呢。若是處理不好,過不了這個關卡,方寧估計,下一個悲劇的就將是自己了。


    引著大軍,一路拍馬急往北海郡而去,行不過三五日,忽有探馬來報,徐庶引兵據守股陽縣,乘勢大敗了曹仁一場,複又大膽出兵,連夜進兵萊蕪,偷襲曹營大寨,雖然後來被曹操引兵殺了個大敗,可是卻成功的把方悅,孫禮,蔣奇他們給救出了重圍。


    聞得這一消息,方寧自是大為高興。誠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方寧現在手下攏共也就那麽幾個人,若方悅,蔣奇他們有個什麽三長兩短,方寧真的是要哭死。


    好在,如今被徐庶乘亂給救了出來,雖然損失了很多兵馬。但方寧是一點也不覺得心疼,反倒是招過人來,讓人傳過話去,好好的勉勵了徐庶一番。


    自曹操攻入青州以來,這是唯一一件讓方寧比較開懷的事了,雖然損失了那麽多兵馬,亦是苦中作樂,但相比起來說,卻也是要讓方寧少去了幾分擔憂,多上幾分信心的。


    如今徐庶已經把整個股陽防線全部交給了方悅,而自己卻隻身帶著兩小將,往方寧這邊而來。


    北海城,自有孔家之後,世代便為青州,乃至於整個山東的文化中心,人才的聚急地。(ps:此處的山東,不是指山東省,而是指泰山以東,就如沮授當初諫袁紹說的撮河北之眾,意思就是整合整個黃河以北的士兵。隻是個大概的方位,並不是地名。)


    至漢靈帝時期,有孔子二十世孫孔融複歸相裏,自請以為北海相。這裏我們卻不得不簡單的介紹一下孔融這位牛牛的人物。


    孔融表字文舉,乃孔子二十世孫,可謂家學淵源,且其人少有異才,十歲讓梨,一門爭義的故事,可謂是讓我們耳熟人詳。


    至年方十六七,便聲名大噪,州郡幾辟孝廉而不就,後於靈帝時辟入司徒楊賜府,後來曆任侍禦史,司空掾,至董卓掌政時,累遷至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後來卻是因為孔融這家夥書讀太多,讀成了個傻子,懷著滿腔的正氣去欺負人家董胖子,畏著孔融這家夥是孔子的世孫,董卓當時想著要收名望這事兒,所以也就沒殺他,安排了個北海相的職位給他,美其名曰榮歸故裏。


    你不是仗著自己是孔子二十世孫嗎?董卓指望著撈些好名聲,自然是不能殺孔融,可是黃巾賊不管啊?當時北海,東萊那些地方,方寧還沒派兵去打下來。自然是有夠亂的,董卓讓他一個文弱書生去主持北海,可想而知,這借刀殺人之計,雖然粗鄙卻是相當的實用。


    怎奈人家孔融命好,自己雖然不行,可是他有名詞啊,迴到北海,修複置城邑,崇學校,設癢序,舉賢才,表顯儒術,得大賢相助,以彭璆為方正、邴原為有道,王修為孝廉,其它如管寧,華歆等人,更是常為坐上賓。一時間北海倒也是繁榮非凡。


    求金磚求收藏了。。。。夜裏晚點還有一更,大家若是等得住可以稍等片刻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戰在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關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關山並收藏征戰在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