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日後一個寒冷的晌午,陽光晦暗、薄薄的冬雲在鹹陽城的上空遊走不定,迷蒙的天空中飄灑著細碎的雪花。(..tw無彈窗廣告)入骨陰冷的寒風漸漸地停了,鹹陽最繁華街坊上酒館旅店前懸掛的旗幟有氣無力地低垂下來,大冷天店家們的生意蕭條,城中街道上的人跡依舊稀少。茶肆的店家和小二看著空落落的街巷,百無聊賴地與店裏僅有幾名客商閑聊著,交換著各自對秦國政局的看法或對未來的估計,人們偷偷議論著秦國的各種宮中奇事,同時小心提防著官府暗探們無孔不入的眼睛。
秦國的高級官吏、將軍統領們也正匆忙趕赴華陽太後的長樂宮中,他們是去參加一次極為重要的軍政會議。這些人中文武百官中有大秦國相國呂不韋、上卿偎狀、小司徒司馬空、左禦史大夫馮去疾、右禦史馮劫、幕府將軍昌文君、昌平君兄弟,還有大批的軍事將領如李信、蒙武、蒙恬、蒙毅、王賁、王造、楊端合、辛懋、剛剛從上黨戰地趕迴來的王翦等人。
陸續到來的百官進入長樂宮後,自覺地交出了隨身攜帶的武器,交給侍者們暫時保管起來。一行人被引入後園,那是一處龐大的臘梅林,華陽太後就將舉行國事會議的地點選在了露天的梅園之中。
一開口說話就凝結出一團白氣,眾人惴惴不安地搓手跺腳、裹緊身上棉布長襦,相繼被引入後花園,而眼前所出現的景象令人瞠目結舌。
但見那樹樹臘梅都已經綴滿了花骨朵,那些花蕾掛著冰雪淩寒待放。映襯著地上的薄雪宛若一片迷蒙的紅粉色彩雲。梅園幾株低矮的臘梅樹下。放置著一張碩大的木案,案頭放置著一隻水晶托盤。裏麵隻有七八枚被狠心摘下來的臘梅花蕾。水晶托盤一旁,赫然放置著大秦國的國璽和十幾隻虎符。華陽太後端坐在華蓋之下。她身著寬大鮮豔的錦袍,頭頂奪目的鳳冠,蒼白的麵龐上顯現出已被冬日的嚴寒凍得紅紫色的痕跡,她沒有一絲笑的模樣,想必也是心中冷酷如冰霜。在她的兩側,肅立著兩列盔明甲亮的宮廷衛士。
“給尊太後請安!”,百官露天朝賀。
“人都到齊了?”,華陽太後緩緩地問身邊的大太監管和。“嗯,迴太後的話。太後親手擬定簿記花名冊裏的人,都已經到齊了。”
“好!諸位公卿、將軍們聽著,本宮今日召喚你們前來,原本不為別的,隻是邀集大家前來觀賞梅子。它們如今隻是含苞待放,臘梅開過春天也就來了。可是,大秦國還會度過這個冬天嗎?恐怕花開之時,就江山易色、人頭落地了!”
華陽太後抬手從水晶盤中捏起幾隻花蕾,用玉指將它們撚的粉碎。輕輕將殘香碎萼拋灑在案頭。百官驚心,大氣不敢出。
華陽太後迴顧起大秦國的曆朝曆代:“昔日,大秦的先祖效忠於周室,血戰羌戎。始封秦邑。篳路藍縷、艱辛創業,至穆公時方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即至惠公,敗於晉國。大秦羞恥三十年而見笑於諸侯,任人欺侮。孝公勵精圖治。嚐言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乃用衛鞅實施變法,秦國國勢方起。曆經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驅除三晉,初定河西。昭王竟烈,逐鹿天下,乃稱西帝。(史記?魏世家》:“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天下合縱攻秦不絕。昭王之後,大秦君主再無雄者。”
華陽太後話鋒一轉:“列強環峙,秦國所以能存者,上下鼎力同心也。觀之天下諸國謀逆、篡位之亂,秦國也並非沒有。秦獻公(公子連)自魏國返國,國人曾殺死了年幼的秦出公及其母以迎獻公,彼時,秦人不堪、內憂外亂、見辱於諸侯,大秦人心思變也!此次政變,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但不是所有的政變都是好事!本宮的先夫孝成王,無享國之福,莊襄王子楚嗣位,亦是三年而薨。留下幼主嬴政至今七年還未曾親政。期間,本宮與相國呂不韋還有諸位大臣、將軍們苦心孤詣,才使得大秦度過了無數的難關,包括五國伐秦的艱難時刻,輔佐幼主一步步成長起來,也希望這位新的君主能夠統領我大秦子民重振國威,再不見辱於天下諸侯。秦王親政在即了,國中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鬼事、怪事,一些人無非是在醞釀一場政變罷了!”
華陽太後的政變之說,聽了讓許多大臣們心中更加惶恐不安。心想:“這華陽太後今日召開會議,莫不是要大開殺戒了?”
華陽太後接著說道:“近來,天上出現了彗星、還有一些異常的天象,秦軍在上黨郡周遭也受到了一些嚴重的挫折。於是,有人就造謠惑眾說什麽上天拒絕嬴政這個大秦人主,說什麽秦王不是王室的血親,還說什麽子楚是本宮勾結呂不韋害死的,大秦如今是外戚掌權亂政,要起來推翻嬴政、另立新王了。這些人都是王室宗親,本宮不忍嗜殺也!隻是讓他們離開鹹陽,異地悔過。可是怎麽樣?他們還是要造反的!天上突如其來異象乃是尋常之事,幾十年來彗星又何曾斷絕過?人心的奸佞險惡才是非常,又何必假口於天呢?
秦王是不是王室的血脈,隻有他的母親知道,外人如何能甄別?本宮派人調查了當年邯鄲所有知情的人,包括盤詰當時子楚的老師、相國呂不韋、其母趙太後,也未能搞清楚究竟。除了一些當事人的口述,確實拿不出更多令人信服的證據。本宮也讓太卜在大秦宗廟占卜測試過多次,也是難以認定,也難以否定。嬴政的出身成了謎團。可是他的容貌又的確特殊,此與先王子楚有很多地方是吻合的。現在。大秦國先王子楚隻留下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嬴政。一個是成矯,成矯的血統毫無疑問,但是大秦的君主卻是嬴政。是選擇哪一個跟好呢?嬴政威武剛烈而質勝於文,成矯文弱而文勝於質,事關君主威儀,總不能讓國人共同做出選擇吧?
從大秦的江山社稷著想,本宮支持尚武的嬴政。從維護君主的血脈傳承不受疑似的玷汙來講,宗室貴族們也許認為成矯更合適一些。所以,矛盾也就來了。而且不可調和。現在,宗室貴族要公然造反了,因為他們看到對本宮忠心耿耿的老將鑣公、蒙驁、王齕都已經不在了,你們之中某些人物也能為其所用,軍隊裏某些將領也在撥打著自己的算盤、謀劃著個人的出路,看看該倒向哪一個方麵?這些都沒錯吧!
無論怎樣,大秦必須在這個冬季結束之前,解決這個內部的紛爭。如果秦宮不能迅速安定下來,春天天氣轉暖的時候。關東諸國就一定會再一次趁機聯手攻秦,借著秦國的內亂紛爭來一勞永逸地肢解掉他們心中的心腹大患。到那個時候,諸位的公卿世祿也就到頭了!
現在,你們就表明一個態度。發表一些見解,本宮絕不勉強,也不會因有反對而摘取異見者的人頭。”
華陽太後點名:“李信將軍。你先來說一說吧!”
李信現在是秦國資格最老的軍事將領,而且其與宗室姻親關係深厚。也是密謀動亂者們努力說服爭取的目標。
李信臉上青一塊、白一塊,無可奈何地跪倒說道:“迴尊太後的話。俺是個軍人,隻聽從王國的軍令,並不敢參與謀逆之事。心中之私的確如尊太後所言,打算誰拿著兵符和詔書就擁護誰。”
華陽太後淡淡地問:“昔日,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奪了晉鄙的兵權,難道你就不打算問一問兵符和詔書的來曆嗎?象汝一樣當牆頭草的人,朝中還有很多,那汝等說說看,大秦國誰的旨意才是需要秉承的呢?”
李信:“自然是秦王的詔書,不不如今是尊太後的懿旨。”
華陽太後:“可惜兵符和詔書都可以偽造,所謂懿旨不也可以出自兩宮(暗指夏太後)嗎?”
李信倒也不怕了:“上命不合,臣下無措。但微臣確實未曾參與宗族起事,還請尊太後明察。”
華陽太後:“大凡欲造反,沒有不密謀起事的。大凡要鎮壓反賊,沒有不分化瓦解地方陣營的,也總會有謀事不密的時候,總會有逡巡告密的人。正因為汝等將軍們大多想作壁上觀,宗族們才有恃無恐,現在就快到了攤牌的時候。本宮原本實在不忍心看到宗室相殘,才召集諸位前來問計求安的。若是到了無可奈何、被逼索急切之日,本宮也就不再會顧惜什麽顏麵了。”
蒙武拉著兒子蒙恬、蒙毅趨前奏道:“尊太後,臣家中一門,自祖上起世代享受大秦的公爵,吾父蒙驁不久前為國捐軀,王國也給予了隆重的葬儀,自當披肝瀝膽、報答君恩。臣今日攜兒子們宣示,吾家一門甘願侍奉秦君嬴政,永無叛心。”
蒙恬、蒙毅叩首:“吾等二人與秦王陛下少時一同成長,情同手足。如今,秦王堂上為君,二子階下為臣,亦是永不負心也!君王若有不測,吾等為拱衛我王,寧肯戰死於宮門之下。”
王賁、王造、楊端合、辛懋等秦王的少時玩伴、今日的秦軍青年將領們紛紛出列:“臣等軍士,皆願不避死生,誓與秦王共進退!”
華陽太後激動落淚:“本宮等得就是你們這一句話!為了培養秦王嬴政,本宮煞費了多年的苦心,青絲熬成了白發,多少年的掙紮苦度!我怎麽會容忍在大秦君主就要領天授命、登台問政的時候,有人會來摧毀著一切!就像摧折這些待放的臘梅?不,絕對不可能!”
華陽太後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關閉夏太後宮宇(長春宮)的大門,禁止任何人再行出入!”
上卿偎狀:“臣請尊太後當機立斷,立即抓捕叛逆宗室成員,明正典刑!”
昌文君、昌平君兄弟:“臣願意親自帶人前去捕捉亂黨。”
兩個禦史大夫馮去疾與馮劫也疾唿:“臣等即刻彈劾罷免一些宗室外藩,以快製快、確保成功。”
相國呂不韋:“本官不同意給參與謀逆的宗室治罪!宗室是袒護王國的羽翼,羽翼盡去,則鵬鳥何飛?當前的亂局,本相是有責任的,這些不能夠推卸。宗室所忌憚猜疑的本是秦王的血統,臣在這個事情上無法取信眾人,驅逐宗室這件事情又操之過急,致使秦宮內亂,也就必須自己擔當下來。臣夙興夜寐、為秦所謀者,固然有個人的宏圖抱負,更是有愧對先王的負疚,日夜不敢忘懷。臣願意登門逐個去與宗室們談判,打消他們對抗到底的念頭。此前的措施若有不當,臣請更改初衷,收迴一些激起怨怒的政令。如果輕易給宗室治罪,國家的宗廟誰還會去祭祀?秦人也不會心服口服的,也會給天下伐秦的借口。若可化幹戈為玉帛,亦為大秦之福呀!
呂不韋:“臣更不同意加罪於長安君成矯或是其母韓太後,成矯無罪,其母亦無罪。刑名加於無罪之人,乃是迫人造反,不得不反。”
華陽太後:“守死善道,無功於國!呂公的心思本宮明白,隻是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呂不韋的意見沒有被聽從,華陽太後點派兵符,發布詔書勒令擒拿黑名單上的贏姓王室宗族成員,大索三秦、捉拿這些人歸案,一時四處雞飛狗跳,許多原本的宗室貴族一夜下獄,宗室們欲圖發動內亂、在鹹陽起事的陰謀在華陽太後的鐵腕下被粉碎了。
秦王嬴政聽從仲父呂不韋的請托,親自去找祖後(華陽太後)為贏姓宗室們求情,不成想祖後華陽大怒,斥責秦王不能見威於宗室、更何況天下諸侯,還完全不具備一個君王應有的威儀。華陽太後竟然不由分說、立即下令將嬴政親政的時間再推遲兩年,秦王自討苦吃、觸了個大黴頭,而輔政大臣秦相呂不韋又意外多執政了兩年。
秦王嬴政十三即位,二十弱冠也不得親政,直到公元前238年,也就是他二十二歲那一年,才真正君臨大秦國山河。
華陽太後派心腹迫令夏太後服毒自盡,又將成矯的生母韓後也監視居住起來,而對於身在上黨的長安君成矯,華陽太後卻使用了另一個毒辣的手段:將計就計、誘使其叛秦!
因為,秦王唯一的弟弟、起初宗室們所擁護的成矯一旦叛秦,秦王的正統地位就會得到徹底的、道義宗法上的根本保障。成矯若不鬧事、分封在秦國一日,關於秦王地位合法性的問題就一日不會終止。成矯就是死了,也會被人說是華陽太後、呂不韋一夥加害死的。可是,假如成矯叛離了秦國,無論其生死如何,這個事關大秦君主合法性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秦國的高級官吏、將軍統領們也正匆忙趕赴華陽太後的長樂宮中,他們是去參加一次極為重要的軍政會議。這些人中文武百官中有大秦國相國呂不韋、上卿偎狀、小司徒司馬空、左禦史大夫馮去疾、右禦史馮劫、幕府將軍昌文君、昌平君兄弟,還有大批的軍事將領如李信、蒙武、蒙恬、蒙毅、王賁、王造、楊端合、辛懋、剛剛從上黨戰地趕迴來的王翦等人。
陸續到來的百官進入長樂宮後,自覺地交出了隨身攜帶的武器,交給侍者們暫時保管起來。一行人被引入後園,那是一處龐大的臘梅林,華陽太後就將舉行國事會議的地點選在了露天的梅園之中。
一開口說話就凝結出一團白氣,眾人惴惴不安地搓手跺腳、裹緊身上棉布長襦,相繼被引入後花園,而眼前所出現的景象令人瞠目結舌。
但見那樹樹臘梅都已經綴滿了花骨朵,那些花蕾掛著冰雪淩寒待放。映襯著地上的薄雪宛若一片迷蒙的紅粉色彩雲。梅園幾株低矮的臘梅樹下。放置著一張碩大的木案,案頭放置著一隻水晶托盤。裏麵隻有七八枚被狠心摘下來的臘梅花蕾。水晶托盤一旁,赫然放置著大秦國的國璽和十幾隻虎符。華陽太後端坐在華蓋之下。她身著寬大鮮豔的錦袍,頭頂奪目的鳳冠,蒼白的麵龐上顯現出已被冬日的嚴寒凍得紅紫色的痕跡,她沒有一絲笑的模樣,想必也是心中冷酷如冰霜。在她的兩側,肅立著兩列盔明甲亮的宮廷衛士。
“給尊太後請安!”,百官露天朝賀。
“人都到齊了?”,華陽太後緩緩地問身邊的大太監管和。“嗯,迴太後的話。太後親手擬定簿記花名冊裏的人,都已經到齊了。”
“好!諸位公卿、將軍們聽著,本宮今日召喚你們前來,原本不為別的,隻是邀集大家前來觀賞梅子。它們如今隻是含苞待放,臘梅開過春天也就來了。可是,大秦國還會度過這個冬天嗎?恐怕花開之時,就江山易色、人頭落地了!”
華陽太後抬手從水晶盤中捏起幾隻花蕾,用玉指將它們撚的粉碎。輕輕將殘香碎萼拋灑在案頭。百官驚心,大氣不敢出。
華陽太後迴顧起大秦國的曆朝曆代:“昔日,大秦的先祖效忠於周室,血戰羌戎。始封秦邑。篳路藍縷、艱辛創業,至穆公時方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即至惠公,敗於晉國。大秦羞恥三十年而見笑於諸侯,任人欺侮。孝公勵精圖治。嚐言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乃用衛鞅實施變法,秦國國勢方起。曆經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驅除三晉,初定河西。昭王竟烈,逐鹿天下,乃稱西帝。(史記?魏世家》:“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天下合縱攻秦不絕。昭王之後,大秦君主再無雄者。”
華陽太後話鋒一轉:“列強環峙,秦國所以能存者,上下鼎力同心也。觀之天下諸國謀逆、篡位之亂,秦國也並非沒有。秦獻公(公子連)自魏國返國,國人曾殺死了年幼的秦出公及其母以迎獻公,彼時,秦人不堪、內憂外亂、見辱於諸侯,大秦人心思變也!此次政變,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但不是所有的政變都是好事!本宮的先夫孝成王,無享國之福,莊襄王子楚嗣位,亦是三年而薨。留下幼主嬴政至今七年還未曾親政。期間,本宮與相國呂不韋還有諸位大臣、將軍們苦心孤詣,才使得大秦度過了無數的難關,包括五國伐秦的艱難時刻,輔佐幼主一步步成長起來,也希望這位新的君主能夠統領我大秦子民重振國威,再不見辱於天下諸侯。秦王親政在即了,國中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鬼事、怪事,一些人無非是在醞釀一場政變罷了!”
華陽太後的政變之說,聽了讓許多大臣們心中更加惶恐不安。心想:“這華陽太後今日召開會議,莫不是要大開殺戒了?”
華陽太後接著說道:“近來,天上出現了彗星、還有一些異常的天象,秦軍在上黨郡周遭也受到了一些嚴重的挫折。於是,有人就造謠惑眾說什麽上天拒絕嬴政這個大秦人主,說什麽秦王不是王室的血親,還說什麽子楚是本宮勾結呂不韋害死的,大秦如今是外戚掌權亂政,要起來推翻嬴政、另立新王了。這些人都是王室宗親,本宮不忍嗜殺也!隻是讓他們離開鹹陽,異地悔過。可是怎麽樣?他們還是要造反的!天上突如其來異象乃是尋常之事,幾十年來彗星又何曾斷絕過?人心的奸佞險惡才是非常,又何必假口於天呢?
秦王是不是王室的血脈,隻有他的母親知道,外人如何能甄別?本宮派人調查了當年邯鄲所有知情的人,包括盤詰當時子楚的老師、相國呂不韋、其母趙太後,也未能搞清楚究竟。除了一些當事人的口述,確實拿不出更多令人信服的證據。本宮也讓太卜在大秦宗廟占卜測試過多次,也是難以認定,也難以否定。嬴政的出身成了謎團。可是他的容貌又的確特殊,此與先王子楚有很多地方是吻合的。現在。大秦國先王子楚隻留下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嬴政。一個是成矯,成矯的血統毫無疑問,但是大秦的君主卻是嬴政。是選擇哪一個跟好呢?嬴政威武剛烈而質勝於文,成矯文弱而文勝於質,事關君主威儀,總不能讓國人共同做出選擇吧?
從大秦的江山社稷著想,本宮支持尚武的嬴政。從維護君主的血脈傳承不受疑似的玷汙來講,宗室貴族們也許認為成矯更合適一些。所以,矛盾也就來了。而且不可調和。現在,宗室貴族要公然造反了,因為他們看到對本宮忠心耿耿的老將鑣公、蒙驁、王齕都已經不在了,你們之中某些人物也能為其所用,軍隊裏某些將領也在撥打著自己的算盤、謀劃著個人的出路,看看該倒向哪一個方麵?這些都沒錯吧!
無論怎樣,大秦必須在這個冬季結束之前,解決這個內部的紛爭。如果秦宮不能迅速安定下來,春天天氣轉暖的時候。關東諸國就一定會再一次趁機聯手攻秦,借著秦國的內亂紛爭來一勞永逸地肢解掉他們心中的心腹大患。到那個時候,諸位的公卿世祿也就到頭了!
現在,你們就表明一個態度。發表一些見解,本宮絕不勉強,也不會因有反對而摘取異見者的人頭。”
華陽太後點名:“李信將軍。你先來說一說吧!”
李信現在是秦國資格最老的軍事將領,而且其與宗室姻親關係深厚。也是密謀動亂者們努力說服爭取的目標。
李信臉上青一塊、白一塊,無可奈何地跪倒說道:“迴尊太後的話。俺是個軍人,隻聽從王國的軍令,並不敢參與謀逆之事。心中之私的確如尊太後所言,打算誰拿著兵符和詔書就擁護誰。”
華陽太後淡淡地問:“昔日,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奪了晉鄙的兵權,難道你就不打算問一問兵符和詔書的來曆嗎?象汝一樣當牆頭草的人,朝中還有很多,那汝等說說看,大秦國誰的旨意才是需要秉承的呢?”
李信:“自然是秦王的詔書,不不如今是尊太後的懿旨。”
華陽太後:“可惜兵符和詔書都可以偽造,所謂懿旨不也可以出自兩宮(暗指夏太後)嗎?”
李信倒也不怕了:“上命不合,臣下無措。但微臣確實未曾參與宗族起事,還請尊太後明察。”
華陽太後:“大凡欲造反,沒有不密謀起事的。大凡要鎮壓反賊,沒有不分化瓦解地方陣營的,也總會有謀事不密的時候,總會有逡巡告密的人。正因為汝等將軍們大多想作壁上觀,宗族們才有恃無恐,現在就快到了攤牌的時候。本宮原本實在不忍心看到宗室相殘,才召集諸位前來問計求安的。若是到了無可奈何、被逼索急切之日,本宮也就不再會顧惜什麽顏麵了。”
蒙武拉著兒子蒙恬、蒙毅趨前奏道:“尊太後,臣家中一門,自祖上起世代享受大秦的公爵,吾父蒙驁不久前為國捐軀,王國也給予了隆重的葬儀,自當披肝瀝膽、報答君恩。臣今日攜兒子們宣示,吾家一門甘願侍奉秦君嬴政,永無叛心。”
蒙恬、蒙毅叩首:“吾等二人與秦王陛下少時一同成長,情同手足。如今,秦王堂上為君,二子階下為臣,亦是永不負心也!君王若有不測,吾等為拱衛我王,寧肯戰死於宮門之下。”
王賁、王造、楊端合、辛懋等秦王的少時玩伴、今日的秦軍青年將領們紛紛出列:“臣等軍士,皆願不避死生,誓與秦王共進退!”
華陽太後激動落淚:“本宮等得就是你們這一句話!為了培養秦王嬴政,本宮煞費了多年的苦心,青絲熬成了白發,多少年的掙紮苦度!我怎麽會容忍在大秦君主就要領天授命、登台問政的時候,有人會來摧毀著一切!就像摧折這些待放的臘梅?不,絕對不可能!”
華陽太後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關閉夏太後宮宇(長春宮)的大門,禁止任何人再行出入!”
上卿偎狀:“臣請尊太後當機立斷,立即抓捕叛逆宗室成員,明正典刑!”
昌文君、昌平君兄弟:“臣願意親自帶人前去捕捉亂黨。”
兩個禦史大夫馮去疾與馮劫也疾唿:“臣等即刻彈劾罷免一些宗室外藩,以快製快、確保成功。”
相國呂不韋:“本官不同意給參與謀逆的宗室治罪!宗室是袒護王國的羽翼,羽翼盡去,則鵬鳥何飛?當前的亂局,本相是有責任的,這些不能夠推卸。宗室所忌憚猜疑的本是秦王的血統,臣在這個事情上無法取信眾人,驅逐宗室這件事情又操之過急,致使秦宮內亂,也就必須自己擔當下來。臣夙興夜寐、為秦所謀者,固然有個人的宏圖抱負,更是有愧對先王的負疚,日夜不敢忘懷。臣願意登門逐個去與宗室們談判,打消他們對抗到底的念頭。此前的措施若有不當,臣請更改初衷,收迴一些激起怨怒的政令。如果輕易給宗室治罪,國家的宗廟誰還會去祭祀?秦人也不會心服口服的,也會給天下伐秦的借口。若可化幹戈為玉帛,亦為大秦之福呀!
呂不韋:“臣更不同意加罪於長安君成矯或是其母韓太後,成矯無罪,其母亦無罪。刑名加於無罪之人,乃是迫人造反,不得不反。”
華陽太後:“守死善道,無功於國!呂公的心思本宮明白,隻是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呂不韋的意見沒有被聽從,華陽太後點派兵符,發布詔書勒令擒拿黑名單上的贏姓王室宗族成員,大索三秦、捉拿這些人歸案,一時四處雞飛狗跳,許多原本的宗室貴族一夜下獄,宗室們欲圖發動內亂、在鹹陽起事的陰謀在華陽太後的鐵腕下被粉碎了。
秦王嬴政聽從仲父呂不韋的請托,親自去找祖後(華陽太後)為贏姓宗室們求情,不成想祖後華陽大怒,斥責秦王不能見威於宗室、更何況天下諸侯,還完全不具備一個君王應有的威儀。華陽太後竟然不由分說、立即下令將嬴政親政的時間再推遲兩年,秦王自討苦吃、觸了個大黴頭,而輔政大臣秦相呂不韋又意外多執政了兩年。
秦王嬴政十三即位,二十弱冠也不得親政,直到公元前238年,也就是他二十二歲那一年,才真正君臨大秦國山河。
華陽太後派心腹迫令夏太後服毒自盡,又將成矯的生母韓後也監視居住起來,而對於身在上黨的長安君成矯,華陽太後卻使用了另一個毒辣的手段:將計就計、誘使其叛秦!
因為,秦王唯一的弟弟、起初宗室們所擁護的成矯一旦叛秦,秦王的正統地位就會得到徹底的、道義宗法上的根本保障。成矯若不鬧事、分封在秦國一日,關於秦王地位合法性的問題就一日不會終止。成矯就是死了,也會被人說是華陽太後、呂不韋一夥加害死的。可是,假如成矯叛離了秦國,無論其生死如何,這個事關大秦君主合法性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