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李斯與秦重驅車馬直抵呂不韋府第。.tw[]


    “你等去傳話:門客李斯求見!”李斯對相府前值守的官兵喚道。


    少頃,前去通報的門房返迴:相國正小睡,你等暫且恭候。


    等了大約有一個時辰,裏麵又傳出話來:相國處理諸事緊急,先生請迴吧!


    果不其然,呂不韋不願意再見李斯。


    李斯吼道:去通報相國,楚人李斯有要事稟報!


    門房先生:李斯,相國不要見你,奈何鼓噪?!


    李斯撣了撣袍服、正了正冠帽,大踏步直闖相府。


    守備的官軍交叉長鈹鏗鏘攔在李斯胸前,喝令:退後!否則,休怪吾等不客氣!


    值守軍官聞聲奔出大門,站在石階之上,將腰間的長劍掣出一半:“何人在此喧鬧?王國重地,擅闖者斬!”


    秦重飛身而上,把李斯護在身後,怒喝:休傷我家大人!


    李斯厲聲說:爾等速去,再給相國傳話:李斯有軍國要事稟報!


    那值守軍官也還認得李斯,思量片刻,說道:爾且停步,容吾再報!


    呂不韋正在園中與幾個門客座談,商議《呂氏春秋》的編篡問題。


    《呂氏春秋》是呂不韋費盡心血、組織眾多門客編輯的一部古代大百科全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誌》等將其列入雜家。


    《呂氏春秋》對先秦諸子的思想進行了總結批判。如:“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倪良貴後。”它認為,不同的思想應當統一起來,才能“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一穴。”統一思想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對百家學說批判吸收的過程。


    呂不韋:時光荏苒,倏忽不韋已執政多年。縱觀前後,有得有失。吾早年嚐私下讚同墨家之“非攻”(即反對戰爭),篤信“備周則不懼”,致使五國伐秦之時,喪師辱國,幾亡我大秦。


    “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滋眾,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大意是:一味地反對戰爭是沒有意義,並且是不對的,正義的戰爭,即“攻無道而伐不義”的戰爭,不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還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


    “今之於古也,猶古之於後世也。今之於後世,亦猶今之於古也。故審知今,則可知古,知古則可知後,古今前後一也。”(曆史的發展是一環扣一環的,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無古不成今。了解過去,有助於了解今天。了解過去並不意味著拘泥不變,時代變化了,為政者製定的法規、政策等也應該因勢利導,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大秦國的政策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而做出適時的調整。


    “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入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以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救劍若此,不亦惑乎!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


    (此寓言故事都是諷刺那種泥古不知變的人,而呂不韋的“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之辭,更成為千古名言。)


    呂不韋繼續說:今老夫欲歸田園,正值此書將成,大秦有此巨著,可爍古今,我心足慰矣。爾等宜精益求精,還要山不辭石、海不辭水,暢納百家之言,就把此書在國子監公開展示,凡能指其中之誤或言語更為精辟者,皆予重賞。


    相府門房此時急急跑來,“相國,李斯執意不去,其說有軍國要事要稟告大人。”


    呂不韋無奈地說:那就讓他進來,中堂麵晤吧。


    李斯、呂不韋終於又見麵了。


    呂不韋:李斯,昔年棄我去者已五載矣!別來無恙!


    李斯施禮:五年之期,乾坤殊異。相國夙夜憂思,亦生華發。


    呂不韋:草木逢秋,琨黃葉落。天道昭然,人子何為?


    李斯:呂公以一身扶邦國,已鑄千秋偉業。方今為輔秦王親政,呂公老驥伏櫪,又計殺嫪毐,續寫華章--李斯佩服!


    呂不韋不漏聲色:嫪毐之事,國有定論,汝不可妄加揣測。李斯,何為汝所言軍國大事?


    李斯取出一卷竹簡,遞給呂不韋展讀。


    “看茶!”仆役給李斯斟滿茶碗,李斯悠然品味。


    “怦”的一聲巨響,呂不韋把簡書拍在案上。


    呂不韋按捺不住,騰身站起來,麵色緋紅、須發顫抖,厲聲說:汝所言果真?


    李斯輕輕放下茶碗:真的假不了!


    呂不韋一把拉住李斯的衣袖,大唿:速備車馬入宮!!!快--快--快!


    李斯的簡書赫然寫著:六國用間謀於秦,爪牙遍及秦川、巴蜀,大隱於市井、宮廷,組織嚴密、苦心經營已積年矣!專司探察秦國軍政情事,伺機刺殺秦國君臣要員。其主腦不明,巢穴不明,而韓國派來、韓後保舉的衛國水利專家鄭國身份已經暴露,此人為六國潛伏諜報人員中的分支小頭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