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來到秦國的時候,秦國的政壇,依舊在亂後的餘波中震蕩不安。
“秦國政壇不穩、呂不韋出事”的消息是李斯在鹹陽的街邊地攤上道聽途說來的,不知道當時他是不是在吃“羊肉泡饃”---李斯再要打探究竟,人家噤口不肯說了。
在李斯下塌的館驛裏,李斯再次聽人笑談到了一些所謂宮廷秘聞,他將信將疑,一時沒了主意。
躺在臥榻上,李斯忐忑不安、愁眉不展、輾轉難眠,他在思索:如果呂不韋果真出事了,計劃趕不上變化,呂不韋要是犯下重罪,自己就絕對不敢再去登門投靠。那麽,老師荀子給他謀劃的晉身之路,也就必須做出某種改變。
李斯心緒不寧,索性披衣坐起來。他踱步到窗前,吱呀呀推開戶牖,隆冬的寒氣一下子撲麵而來,李斯不禁打了個寒戰,連忙又關上了。
李斯蹲在房中取暖的炭火盆邊,漫無目的地用一根木棍撥拉著燃燒的炭火,他思考著、動作慢下來,手中的木棍已經燃起了火苗。
他在想:如果真像傳聞的那樣,呂不韋因為對秦王知情不報太後通奸之事,作為總理政務的第一責任人,他因此負罪失勢了,他又能犯什麽罪?會受到何種懲罰呢?
趙太後與嫪毐私通,呂不韋還與華陽太後私通呢!這些都是幾乎公開的秘密,大家嘴上不說,秦國上及滿朝文武大臣、下到小民百姓,這事情誰人不知?華陽太後不知道?
人之常情,秦國王室早就有私通的傳統,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秦王嬴政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耳目,就算眾人隱瞞,這事情他能不知道?再說,秦王盡管已經臨朝聽政,但他聽誰的?大政方針還是決定在華陽太後手裏,也就是說間接決定權在呂不韋手裏。(..tw好看的小說)要是那樣,呂不韋又怎麽可能獲罪呢?
秦王嬴政已經成年,正式親政了。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呂不韋必須交權,而且交權必須徹底,呂不韋的權力削弱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情。他還在擔任相國,據說是不怎麽上朝了,可那是因為閉門思過嗎?呂不韋不但有大功於國,還是秦王的“仲父”,那叫鐵杆忠臣。秦王剛剛親政,許多事情還需要呂不韋輔助調教滿朝文武,怎麽可能“大義滅親”?
嫪毐叛亂不早不晚,正選在秦王親政大典前夕,這會不會是有人處心積慮設置的圈套?目的是為秦王親政進行血祭,以立君王的威權。
要是那樣,嫪毐就是死於一場政治謀殺!秦國有本事導演這一幕的,隻有華陽太後和呂不韋,這也符合其人一貫性的辦事風格!在秦國,隻有呂不韋或華陽太後發動政變,才有可能成功!
李斯的頭腦漸漸冷靜下來、清醒過來。
他自言自語地說:“當務之急,是要盡力去爭取掌握真實的訊息,先把事情搞清楚,再做下一步打算。”
李斯轉身,從自己的行囊裏小心地翻找到一件木梒,他恭恭敬敬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打開來:裏麵的物品是四根竹簡,上麵是熟悉的字跡。
鏡頭:李斯臨行前,師弟浮丘伯把這件木梒交給他。
浮丘伯:“師兄,人生地不熟,你一個人去秦國很不容易,我覺得你需要找到幫手。師弟公孫滿(蒲城人)和子敬(芷陽人)是秦國人,但他們也是剛剛迴去,恐怕幫不上你的忙。”
“我請示了老夫子,查閱了蘭陵學館的學籍檔案,近10年間,完成學業畢業或肄業後,迴歸秦國的,共有四百五十五人(荀子的弟子中,來自秦國的最少。(..tw好看的小說))其中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在怎樣,具體知道在鹹陽擔任官職或高級幕僚的隻有這四個人的名字,你可以與他們多聯係。”
李斯:多謝師弟苦心。
浮丘伯:其他各國的師兄師弟們,也必有輾轉去往秦國發展的—師兄不妨注意查訪,畢竟多幾個人畢竟多一份力量。
李斯取出竹簡,上麵記錄的是四個人的名字和官職:
1、陸宮離,秦國小司寇(相當於司法部副部長),輔助大司寇負責典刑、獄治。
2、諸偃,秦國司士(相當於人事部部長),負責百官名籍、招錄、稽考。
3、司馬空,秦國小司徒(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
4、秦起,秦國宮外史(有別於內史,相當於對外宣傳聯絡部長)
對這四個人,李斯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各自家住哪裏。他們也未必認識李斯,貿然造訪,同門友誼也未必管用。但這些對李斯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李斯撥亮燈火,立即給他們每個人寫了一封帛書,大意是說:聽說秦國政壇不穩,荀子思念在秦國的學生安危。因為自己老邁多病難以動身,特意委托李斯來鹹陽看望他們,還專門給他們捎來了迴味悠長、令人難忘的蘭陵的美酒,讓他們與李斯會麵敘談。
李斯這個學弟,以後就全仰仗他們照應了。
會麵地點:館驛客舍
會麵時間:三日後中午
這次見麵地點和時間是李斯精心選擇的。
李斯要組織一次官員聚會。
在中國古代,除了王宮宴樂、各家婚嫁、治喪名正言順以外,私下組織官員聚會是犯忌的。高官私會有勾連朋黨、圖謀不軌之嫌,一旦被君王知道,立即會遭到罷黜。所以,不能太張揚,更不能去稠人廣眾的街頭酒肆。
不似今天某些國企領導、政府官員,在高級酒店痛飲幾瓶茅台、五糧液,吃著滿漢全席、燕窩魚翅(最近揭露有假,改為專攻海參、鮑魚了。),就約定好:我的子女去你那裏工作,你的老婆來我這裏工作(老百姓家的子女就無關緊要,不去管他(她)了!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吧,筆試過了麵試也難過!)或者誰誰誰知趣要提拔、誰誰誰不順眼要給他穿小鞋。
所以,古代的吏治傳統有道理,應當繼續得到發揚。
秦人生活簡樸,粗布麻衣,粗茶淡飯。秦國人也養蠶產絲,不過卻是柞蠶絲,不如江南和山東出產的精細。呂不韋開衢通商,招攬商戶,所以秦國當時酒樓、茶肆也不少,飯菜質量基本和路邊小攤沒什麽兩樣,當然地溝油是絕對不會用的。
呂不韋主政,為古樸民風,反對在民間開設妓院,秦國鹹陽一間女閭也沒有。也不象現在中國各地遍地歌舞廳、休閑會館、洗浴城、不會理發的發廊!
綜合以上原因,李斯就把會麵的地點幹脆選在了自己所住的館驛,還能少跑些路,帶著重金也不安全。
至於選擇晌午,是考慮到上午要早朝和處理政務,中午沒事,要是選擇晚上,喝多了又會影響第二天的早朝。
古代君王、臣下一般情況是每隔三、五日一朝,個別懶惰的就10天、半月、甚至一月一朝了,最懶惰的明代萬曆皇帝居然20多年不臨朝,大臣們都快老死、病死光了,也無人接替,那種情況就太極端了!秦國新王即位,正欲接受群臣頂禮膜拜、立威朝堂,至少與滿朝文武混個臉熟,這秦王嬴政興致勃勃,一日一朝,可把諸位匯報工作的大臣們累的夠嗆!這時候,正是要打不長眼的,哪個人也不敢怠慢。
李斯選擇三日後會麵,是考慮信件送達的早晚和預留給個人提前安排的時間:會麵之日下午的工作,也需要事先安排人頂替,以免耽誤政事。
先秦時代,雖然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不得不聽命於君王,但古代的官員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一般說個個都很勤勉。
第二日一早,李斯喚來了館驛跑堂的小廝。
“小兄弟,這四兩銀子是跑腿費(一封信一兩銀子!),你就按照寫的官府人名一一給送過去。”
那小夥子激動的差點磕頭,信件妥投不表,估計絕對比今天的特快專遞還要快!
四個人接獲李斯的傳書,如見師尊,都很興奮不表。出乎李斯所料,他們多數卻認得李斯,也都知道李斯現在就是荀子最鍾愛的“掌中寶貝”。
原來這李斯當年在蘭陵布衣求學時,轟動一時,他又跟著荀子苦學八年,這些師兄們對小師弟焉能不知?隻是年級不同、蘭陵相處時間太短、分別又太久,印象確實有些模糊了。古人尊師重教,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那是一點也不假。
諸偃當時就琢磨著:小師弟要來了,咱得有個大師兄的樣子,要速速把他招錄進公務員隊伍。
司馬空:師弟李斯要吃了公家的飯,怎麽說月俸也得多核給點半兩錢(先秦半兩)。
“秦國政壇不穩、呂不韋出事”的消息是李斯在鹹陽的街邊地攤上道聽途說來的,不知道當時他是不是在吃“羊肉泡饃”---李斯再要打探究竟,人家噤口不肯說了。
在李斯下塌的館驛裏,李斯再次聽人笑談到了一些所謂宮廷秘聞,他將信將疑,一時沒了主意。
躺在臥榻上,李斯忐忑不安、愁眉不展、輾轉難眠,他在思索:如果呂不韋果真出事了,計劃趕不上變化,呂不韋要是犯下重罪,自己就絕對不敢再去登門投靠。那麽,老師荀子給他謀劃的晉身之路,也就必須做出某種改變。
李斯心緒不寧,索性披衣坐起來。他踱步到窗前,吱呀呀推開戶牖,隆冬的寒氣一下子撲麵而來,李斯不禁打了個寒戰,連忙又關上了。
李斯蹲在房中取暖的炭火盆邊,漫無目的地用一根木棍撥拉著燃燒的炭火,他思考著、動作慢下來,手中的木棍已經燃起了火苗。
他在想:如果真像傳聞的那樣,呂不韋因為對秦王知情不報太後通奸之事,作為總理政務的第一責任人,他因此負罪失勢了,他又能犯什麽罪?會受到何種懲罰呢?
趙太後與嫪毐私通,呂不韋還與華陽太後私通呢!這些都是幾乎公開的秘密,大家嘴上不說,秦國上及滿朝文武大臣、下到小民百姓,這事情誰人不知?華陽太後不知道?
人之常情,秦國王室早就有私通的傳統,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秦王嬴政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耳目,就算眾人隱瞞,這事情他能不知道?再說,秦王盡管已經臨朝聽政,但他聽誰的?大政方針還是決定在華陽太後手裏,也就是說間接決定權在呂不韋手裏。(..tw好看的小說)要是那樣,呂不韋又怎麽可能獲罪呢?
秦王嬴政已經成年,正式親政了。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呂不韋必須交權,而且交權必須徹底,呂不韋的權力削弱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情。他還在擔任相國,據說是不怎麽上朝了,可那是因為閉門思過嗎?呂不韋不但有大功於國,還是秦王的“仲父”,那叫鐵杆忠臣。秦王剛剛親政,許多事情還需要呂不韋輔助調教滿朝文武,怎麽可能“大義滅親”?
嫪毐叛亂不早不晚,正選在秦王親政大典前夕,這會不會是有人處心積慮設置的圈套?目的是為秦王親政進行血祭,以立君王的威權。
要是那樣,嫪毐就是死於一場政治謀殺!秦國有本事導演這一幕的,隻有華陽太後和呂不韋,這也符合其人一貫性的辦事風格!在秦國,隻有呂不韋或華陽太後發動政變,才有可能成功!
李斯的頭腦漸漸冷靜下來、清醒過來。
他自言自語地說:“當務之急,是要盡力去爭取掌握真實的訊息,先把事情搞清楚,再做下一步打算。”
李斯轉身,從自己的行囊裏小心地翻找到一件木梒,他恭恭敬敬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打開來:裏麵的物品是四根竹簡,上麵是熟悉的字跡。
鏡頭:李斯臨行前,師弟浮丘伯把這件木梒交給他。
浮丘伯:“師兄,人生地不熟,你一個人去秦國很不容易,我覺得你需要找到幫手。師弟公孫滿(蒲城人)和子敬(芷陽人)是秦國人,但他們也是剛剛迴去,恐怕幫不上你的忙。”
“我請示了老夫子,查閱了蘭陵學館的學籍檔案,近10年間,完成學業畢業或肄業後,迴歸秦國的,共有四百五十五人(荀子的弟子中,來自秦國的最少。(..tw好看的小說))其中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在怎樣,具體知道在鹹陽擔任官職或高級幕僚的隻有這四個人的名字,你可以與他們多聯係。”
李斯:多謝師弟苦心。
浮丘伯:其他各國的師兄師弟們,也必有輾轉去往秦國發展的—師兄不妨注意查訪,畢竟多幾個人畢竟多一份力量。
李斯取出竹簡,上麵記錄的是四個人的名字和官職:
1、陸宮離,秦國小司寇(相當於司法部副部長),輔助大司寇負責典刑、獄治。
2、諸偃,秦國司士(相當於人事部部長),負責百官名籍、招錄、稽考。
3、司馬空,秦國小司徒(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
4、秦起,秦國宮外史(有別於內史,相當於對外宣傳聯絡部長)
對這四個人,李斯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各自家住哪裏。他們也未必認識李斯,貿然造訪,同門友誼也未必管用。但這些對李斯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李斯撥亮燈火,立即給他們每個人寫了一封帛書,大意是說:聽說秦國政壇不穩,荀子思念在秦國的學生安危。因為自己老邁多病難以動身,特意委托李斯來鹹陽看望他們,還專門給他們捎來了迴味悠長、令人難忘的蘭陵的美酒,讓他們與李斯會麵敘談。
李斯這個學弟,以後就全仰仗他們照應了。
會麵地點:館驛客舍
會麵時間:三日後中午
這次見麵地點和時間是李斯精心選擇的。
李斯要組織一次官員聚會。
在中國古代,除了王宮宴樂、各家婚嫁、治喪名正言順以外,私下組織官員聚會是犯忌的。高官私會有勾連朋黨、圖謀不軌之嫌,一旦被君王知道,立即會遭到罷黜。所以,不能太張揚,更不能去稠人廣眾的街頭酒肆。
不似今天某些國企領導、政府官員,在高級酒店痛飲幾瓶茅台、五糧液,吃著滿漢全席、燕窩魚翅(最近揭露有假,改為專攻海參、鮑魚了。),就約定好:我的子女去你那裏工作,你的老婆來我這裏工作(老百姓家的子女就無關緊要,不去管他(她)了!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吧,筆試過了麵試也難過!)或者誰誰誰知趣要提拔、誰誰誰不順眼要給他穿小鞋。
所以,古代的吏治傳統有道理,應當繼續得到發揚。
秦人生活簡樸,粗布麻衣,粗茶淡飯。秦國人也養蠶產絲,不過卻是柞蠶絲,不如江南和山東出產的精細。呂不韋開衢通商,招攬商戶,所以秦國當時酒樓、茶肆也不少,飯菜質量基本和路邊小攤沒什麽兩樣,當然地溝油是絕對不會用的。
呂不韋主政,為古樸民風,反對在民間開設妓院,秦國鹹陽一間女閭也沒有。也不象現在中國各地遍地歌舞廳、休閑會館、洗浴城、不會理發的發廊!
綜合以上原因,李斯就把會麵的地點幹脆選在了自己所住的館驛,還能少跑些路,帶著重金也不安全。
至於選擇晌午,是考慮到上午要早朝和處理政務,中午沒事,要是選擇晚上,喝多了又會影響第二天的早朝。
古代君王、臣下一般情況是每隔三、五日一朝,個別懶惰的就10天、半月、甚至一月一朝了,最懶惰的明代萬曆皇帝居然20多年不臨朝,大臣們都快老死、病死光了,也無人接替,那種情況就太極端了!秦國新王即位,正欲接受群臣頂禮膜拜、立威朝堂,至少與滿朝文武混個臉熟,這秦王嬴政興致勃勃,一日一朝,可把諸位匯報工作的大臣們累的夠嗆!這時候,正是要打不長眼的,哪個人也不敢怠慢。
李斯選擇三日後會麵,是考慮信件送達的早晚和預留給個人提前安排的時間:會麵之日下午的工作,也需要事先安排人頂替,以免耽誤政事。
先秦時代,雖然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不得不聽命於君王,但古代的官員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一般說個個都很勤勉。
第二日一早,李斯喚來了館驛跑堂的小廝。
“小兄弟,這四兩銀子是跑腿費(一封信一兩銀子!),你就按照寫的官府人名一一給送過去。”
那小夥子激動的差點磕頭,信件妥投不表,估計絕對比今天的特快專遞還要快!
四個人接獲李斯的傳書,如見師尊,都很興奮不表。出乎李斯所料,他們多數卻認得李斯,也都知道李斯現在就是荀子最鍾愛的“掌中寶貝”。
原來這李斯當年在蘭陵布衣求學時,轟動一時,他又跟著荀子苦學八年,這些師兄們對小師弟焉能不知?隻是年級不同、蘭陵相處時間太短、分別又太久,印象確實有些模糊了。古人尊師重教,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那是一點也不假。
諸偃當時就琢磨著:小師弟要來了,咱得有個大師兄的樣子,要速速把他招錄進公務員隊伍。
司馬空:師弟李斯要吃了公家的飯,怎麽說月俸也得多核給點半兩錢(先秦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