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宮的侍寢製度一般說是非常繁瑣和嚴格的:


    1、內宮編製娘娘、嬪妃、才人(不同朝代稱唿不同)等級森嚴,吃穿用度相差懸殊。(..tw)她們平時由小丫鬟及男(去勢的太監)、女仆人照顧生活起居,服飾、膳食、梳理洗浴均有專門機構負責管理。


    2、雖然原則上宮中所有的女人都屬於君王所有,君王可以隨時臨幸所看中的任何宮中女子,但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


    對侍寢權利的爭奪,曆來是嬪妃們的人生大事,一旦爭取來陪侍君王的機會,就意味著能生兒育女,而為君王生育兒女,就會立即改變自身的命運,嬪妃級別獲得晉升,甚至能直抵王後的寶座。不能生育,即使是王後,地位也朝夕不保。能否生育,甚至直接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安危。君王駕崩,凡是沒有生育的禁宮嬪妃一般都要殉葬(武則天就是為了避免殉葬,才被李治安排出家的)。這也是華陽夫人必須認養義子的原因!


    大凡君王繼承王位時,大多數已經衰老了,機能減退,許多嬪妃侍寢的機會本就不多,甚至機會來了也難以受孕,這就真是悲哀了。


    中國曆史上由於爭奪侍寢權利引發的宮廷爭鬥,俯拾皆是,個個殘酷驚心,手段毒辣,無所不用其極!


    3、王後主持禁宮全麵工作,總管太監的地位也幾乎至高無上。


    《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正一品,德妃淑妃賢妃),九嬪(正二品,貴姬、從二品:昭儀


    昭媛昭容昭華、庶二品:淑儀淑媛淑容淑華),二十七世婦(正三品至五品,從儀到較低級的姬),八十一禦妻(正六品至八品,從嬪到禦女、采女)共121人。五者相參,以定尊卑。與外朝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對應。


    秦王贏政兼並六國,統一天下,稱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後。下麵依次為第一級:“夫人”。第二級:“美人”。第三級:“良人”。


    第四級:“八子”。第五級:“七子”。第六級;“長使”。第七級:“少使”。


    先秦時期,秦宮的嬪妃製度要簡化許多:一般王後居住在王城的東宮或西宮,東宮為正宮,禮製上設兩後,君王輪流就寢於兩宮,另設幾個美人、嬪妃為替補,其它均為低級別的宮女,侍寢的大致程序是:


    1)白天,由主管侍寢的內務府敬事房太監報請君王,通過抽牌選定侍寢之人,凡是因患病、受傷、月例或沒給主管太監上禮的宮女,號牌統統被放倒,沒有被選取的機會。古代入宮是處女,殉葬時還是處女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入宮不久就殉葬,實在悲慘。


    2)被君王選作當夜侍寢的人,自然是歡天喜地,整日忙著梳理打扮,研習宮幃之術,千方百計展示魅力,討得君王歡心,承恩接露,號稱為“蒸”或“烝”,蒸靈液以播雲的意思。“烝”還有一解為古代祭祀時以牲之全體置於俎上,取祭祀之禮。此外還有一解為娶父兄之妻(庶母或嬸嫂)亂倫的意思。最後一種解釋最不合理,因為古代在這個事情上還沒有太多的禁忌。


    3)帝王去東西二宮不受限製,象唐代楊貴妃那樣“春從春遊夜專夜”很正常。除了兩後,其他侍寢嬪妃和宮女夜晚陪侍君王是不允許穿衣服的。洗浴後裸體用布帛包裹,由太監抬入君王寢宮,結束後再被抬走,這還真如同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差不多了。


    4)侍寢後最重要的一項是:除了君王與王後同房,對於君王臨幸的其它婦人,宮廷內史會詢問皇帝,龍精留不留?


    如果君王迴答:留。


    宮內史就立即記錄下來:某年某月某日某個時辰,君王臨幸某某嬪妃。太監們把人先抬到側室,配合禦醫緊急處理(略),再抬迴去好好保養,竭力受孕保胎。


    如果君王說:不留。


    太監們就會把她抬到暗室,清洗身體內部以去除龍精、迫使服下避孕草藥來處理,此事處理的不好,女子可能就此喪失懷孕的可能。


    這個時候,太監們和禦醫快速處理的手段和方式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所以,古代嬪妃爭相收買太監和禦醫,幹係重大啊!


    以上隻不過是定製而已,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定製並不會真正約束到君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