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也是如此,喜歡夕月輝的人多了去了,這麽說吧,這些人就算立場各異,也不見得會願意和夕月輝為敵,這種狀態才是讓老先生們擔憂的地方。
相比天項大學這邊,明光大學這裏還有些壓抑,知道的學識越多,越是聽這些教授們講課,就越是壓抑,似乎很難找到什麽辦法,
在陽明先生登台講課之後,大家都是深受觸動,深刻感覺到了自己的劣勢。
陽明先生所講述的新學內容的確是在新儒學之上更進一步,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便是認為學者需要格物致知。
可什麽是格物致知呢,這個觀點可就太大了,大家各有各的解釋,而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也是從五州的實際情況來出發的。
陽明先生說儒門的觀點其實是在隨著世界的變化製度的變化而不停改變的,這一點其實是非常正確,因為孔子的思想是在春秋時期提出來的,就必不可少的打上春秋時期的烙印,因此後世的儒學其實是一直在完善和提出新的體係思想,將其放進儒學這個框架之中,導致儒學其實亂七八糟的,什麽思想都用,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什麽都往這個框架裏裝。
陽明先生也承認自己的思想,其實就是在五州的製度下產生的產物,因為他的理論學說的核心觀點便是認為,一切思想都是要為相關製度而服務的,否則就隻能夠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等待日後由後人翻閱,看看能不能給後人啟發。
隻有那些符合製度的思想文化,才能夠順應這個時代來生存下去,才是在這個時代之中有價值的存在,才值得被大家研究。
這種觀點比較偏激,但又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因為如果你不符合當下的製度思想,那就隻能是在思想下來誕生製度,理論上來說兩者本身是互相影響的,可問題是五州又太過強勢了,根本就沒有用思想來影響製度的資格。
周枍堂製定了法理,一切思想隻有符合五州的框架才能夠生存下去,所以陽明先生這麽說也沒問題,不符合五州思想的存在,哪怕五州不可以去打壓,也一樣會顯得非常難以生存,不被人所認可,起碼在五州的統治時期是很難逆襲上位的。
你要研究也不是不行,但肯定沒有直接在五州的思想框架裏做研究方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自然也就有相當明顯的五州特色,那便是追本溯源,研究物體的變化,研究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麽,得到新的知識,然後運用到自身之中,加入到自己的理論體係,再以此來改變世界,這是一套理論,而不是單純的學術搞研究。
盡管陽明先生還沒有完善他,實際上在講課之中依然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不少人都認為他是新儒門的領袖,陽明先生從來就沒有說過自己不是入門出身,也不認為自己現在就不是一位儒門學者,而是他有了新的身份,學習新的知識,不再於儒者自居。
但很多人依然將其視為領袖,就算不是儒門領袖,也是一派學說思想的領袖,這是無法否認的,思想沒有特殊之處,哪裏能夠坐上花城大學校長的位置?
他這一套理論學說,哪怕沒有完善,也得到許多人認可的重要原因便是格物致知太實用了,也是一個極大的框架,可以包容一切。
陽明先生舉例說,我們所在的世界是圓的,而不是書裏所的天圓地方,古書是錯誤的,那麽怎麽證明這一點呢,用什麽方法來證明這一點?這就是格物致知。
而那麽多的證據都證明著天圓地方是錯誤的,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圓球之上,那麽我們得到了什麽樣的新知識,這些知識又怎麽納入我們的思想學說之中呢?這就是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它太實用,也太讓人無話可說,無法反駁了。
如此一來,明光大學這邊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劣勢,因為景唐的製度是十分複雜,很難去有大變革,就算有了新思想,想要推行都會十分困難,人也實在太多了,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很難將其中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
別的不多說,光是明光大學之中大大小小的派係勢力,往少了說都有百來號,九大學宮之外還有各大山頭,以至於他們在講學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一個問題了,那就是究竟有沒有必要把所有人都給強行綜合到一起,形成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呢?
這一點儒門學宮的宮主們其實也跟陽明先生在私下裏討論過,陽明先生給出來的意見讓他們沉默了很久,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成立三所、四所,甚至更多的大學,大家各教各的,誌同道合願意走到一起的就放到一個新的大學裏。
你們搞政治的,那就去搞政治性的大學,搞技術的那就做一個技術大學,找誌同道合的人去建立新的大學來避免內耗,然後再建立一個官方機構,像教育部這樣的機構來進行資源分配即可,能避免許多問題。
當然這麽做還是會有許多問題,什麽你有的我沒有,你拿的資源比較多,我的資源比較少,什麽你的知識體係比較多,分開之後沒有一個完整體係,招生、資源、師資、力量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解決,還都很難繞過去,真要扯皮起來也得很久。
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誌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能夠有效的避免內耗,體係也沒有那麽龐大,避免機構運轉起來太過臃腫,執行一項命令都得大半天。
不過這個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的,還得跟官方那邊進行溝通才行,光是選址都是一樁麻煩,大家分別建立幾所大學的話,幾所大學的確是會有競爭,可以知道哪家比較強勢沒錯,但又怎麽保證大家不惡性競爭呢?
不在一所大學受到的限製可就沒有那麽多了,難免還是會有派係爭鬥,這些都是需要去考慮的問題,花城大學可以把所有人都給綜合起來,成立綜合性的大學,不代表他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就是製度下的隱患了,反而是北魏那邊情況比較好,如為北魏皇室的控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那邊的學者也能夠更好地做到求同存異,內部沒有那麽多傾軋,實際情況會比他們這裏好得多。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夠感受到裏麵的問題,而且連官方都知道了這一點,陸開泰就和林修有一場對話,林雪其實話語權是不小的。
一方麵她身為陸黨的公開繼承人,將會繼承陸開泰的官方勢力,得到名義上的認可,這就是一個不小的優勢,讓大家無法忽略她的聲音。
一方麵她也是教育體係的提出者,告訴大家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而且也是她提出來可以讓學者們把五州那邊的教授們邀請過來進行講學的。
官方的人又不是傻子,他們自然也有派人過來聽教授們的講課內容,再將這些學識內容進行匯總,哪怕是官方內部的人不看好這件事的人,到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教授們的學識的確是非常有價值的,再無知的官員也會承認這一點。
這些學識哪怕隻是記錄在紙上,都能夠讓人看得心神澎湃,讓他們覺得自己付出的代價和收獲比起來,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而林雪作為發起人自然也更能得到認可,無形中就在增加她的話語權,增加的威望和資曆。
“現在的情況你也知道了,我還能再撐一段時間,天子讓位之後,我再撐半年,再給你爭取半年的時間,你去天項大學吧,盡你所能去學習,去推動,我會再跟北魏那邊進行溝通的。”
陸開泰這段時間就是在強撐,在用藥物來續命,本來他是想著天子讓位之後再撐一兩個月,利用這一兩月的時間來交接,然後就可以退休等死了。
可現在情況不允許,他們已經發現了,盡管有了劉宮主的支持,他們能夠建立大學,並且邀請五州教授們過來講學這件事已經再一次證明了建立大學的必要性,可景唐內部的掣肘還是太多了,太多太多了......這是製度上的問題。
而林雪呢,她很激進,因為她對五州有著外人超乎想像的理解,她很清楚不是大改革,翻天覆地的那種,根本就沒有對抗五州的可能,可問題是這種激進也不是外人所能夠理解的。
盡管事實已經告訴他們,景唐要大改,可景唐的製度就已經限製了大改的速度,邊說現在,他們已經在討論要分別建立及所大學了,但說實話,沒幾個月根本不可能,暫時就隻有一所明光大學,而且就算分別建立大學也會受到許多限製。
天項大學就不同了,隻要說服北魏皇室,官方就不是問題,林雪可以肆意地進行改革,而不像留在景唐,哪怕她說服了官方,說服了皇室,景唐這製度本身就已經限製了她在改革,所以陸開泰才有了讓她去天項大學的想法,自己再撐一段時間。
。
相比天項大學這邊,明光大學這裏還有些壓抑,知道的學識越多,越是聽這些教授們講課,就越是壓抑,似乎很難找到什麽辦法,
在陽明先生登台講課之後,大家都是深受觸動,深刻感覺到了自己的劣勢。
陽明先生所講述的新學內容的確是在新儒學之上更進一步,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便是認為學者需要格物致知。
可什麽是格物致知呢,這個觀點可就太大了,大家各有各的解釋,而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也是從五州的實際情況來出發的。
陽明先生說儒門的觀點其實是在隨著世界的變化製度的變化而不停改變的,這一點其實是非常正確,因為孔子的思想是在春秋時期提出來的,就必不可少的打上春秋時期的烙印,因此後世的儒學其實是一直在完善和提出新的體係思想,將其放進儒學這個框架之中,導致儒學其實亂七八糟的,什麽思想都用,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什麽都往這個框架裏裝。
陽明先生也承認自己的思想,其實就是在五州的製度下產生的產物,因為他的理論學說的核心觀點便是認為,一切思想都是要為相關製度而服務的,否則就隻能夠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等待日後由後人翻閱,看看能不能給後人啟發。
隻有那些符合製度的思想文化,才能夠順應這個時代來生存下去,才是在這個時代之中有價值的存在,才值得被大家研究。
這種觀點比較偏激,但又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因為如果你不符合當下的製度思想,那就隻能是在思想下來誕生製度,理論上來說兩者本身是互相影響的,可問題是五州又太過強勢了,根本就沒有用思想來影響製度的資格。
周枍堂製定了法理,一切思想隻有符合五州的框架才能夠生存下去,所以陽明先生這麽說也沒問題,不符合五州思想的存在,哪怕五州不可以去打壓,也一樣會顯得非常難以生存,不被人所認可,起碼在五州的統治時期是很難逆襲上位的。
你要研究也不是不行,但肯定沒有直接在五州的思想框架裏做研究方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自然也就有相當明顯的五州特色,那便是追本溯源,研究物體的變化,研究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麽,得到新的知識,然後運用到自身之中,加入到自己的理論體係,再以此來改變世界,這是一套理論,而不是單純的學術搞研究。
盡管陽明先生還沒有完善他,實際上在講課之中依然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不少人都認為他是新儒門的領袖,陽明先生從來就沒有說過自己不是入門出身,也不認為自己現在就不是一位儒門學者,而是他有了新的身份,學習新的知識,不再於儒者自居。
但很多人依然將其視為領袖,就算不是儒門領袖,也是一派學說思想的領袖,這是無法否認的,思想沒有特殊之處,哪裏能夠坐上花城大學校長的位置?
他這一套理論學說,哪怕沒有完善,也得到許多人認可的重要原因便是格物致知太實用了,也是一個極大的框架,可以包容一切。
陽明先生舉例說,我們所在的世界是圓的,而不是書裏所的天圓地方,古書是錯誤的,那麽怎麽證明這一點呢,用什麽方法來證明這一點?這就是格物致知。
而那麽多的證據都證明著天圓地方是錯誤的,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圓球之上,那麽我們得到了什麽樣的新知識,這些知識又怎麽納入我們的思想學說之中呢?這就是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它太實用,也太讓人無話可說,無法反駁了。
如此一來,明光大學這邊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劣勢,因為景唐的製度是十分複雜,很難去有大變革,就算有了新思想,想要推行都會十分困難,人也實在太多了,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很難將其中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
別的不多說,光是明光大學之中大大小小的派係勢力,往少了說都有百來號,九大學宮之外還有各大山頭,以至於他們在講學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一個問題了,那就是究竟有沒有必要把所有人都給強行綜合到一起,形成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呢?
這一點儒門學宮的宮主們其實也跟陽明先生在私下裏討論過,陽明先生給出來的意見讓他們沉默了很久,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成立三所、四所,甚至更多的大學,大家各教各的,誌同道合願意走到一起的就放到一個新的大學裏。
你們搞政治的,那就去搞政治性的大學,搞技術的那就做一個技術大學,找誌同道合的人去建立新的大學來避免內耗,然後再建立一個官方機構,像教育部這樣的機構來進行資源分配即可,能避免許多問題。
當然這麽做還是會有許多問題,什麽你有的我沒有,你拿的資源比較多,我的資源比較少,什麽你的知識體係比較多,分開之後沒有一個完整體係,招生、資源、師資、力量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解決,還都很難繞過去,真要扯皮起來也得很久。
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誌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能夠有效的避免內耗,體係也沒有那麽龐大,避免機構運轉起來太過臃腫,執行一項命令都得大半天。
不過這個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的,還得跟官方那邊進行溝通才行,光是選址都是一樁麻煩,大家分別建立幾所大學的話,幾所大學的確是會有競爭,可以知道哪家比較強勢沒錯,但又怎麽保證大家不惡性競爭呢?
不在一所大學受到的限製可就沒有那麽多了,難免還是會有派係爭鬥,這些都是需要去考慮的問題,花城大學可以把所有人都給綜合起來,成立綜合性的大學,不代表他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就是製度下的隱患了,反而是北魏那邊情況比較好,如為北魏皇室的控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那邊的學者也能夠更好地做到求同存異,內部沒有那麽多傾軋,實際情況會比他們這裏好得多。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夠感受到裏麵的問題,而且連官方都知道了這一點,陸開泰就和林修有一場對話,林雪其實話語權是不小的。
一方麵她身為陸黨的公開繼承人,將會繼承陸開泰的官方勢力,得到名義上的認可,這就是一個不小的優勢,讓大家無法忽略她的聲音。
一方麵她也是教育體係的提出者,告訴大家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而且也是她提出來可以讓學者們把五州那邊的教授們邀請過來進行講學的。
官方的人又不是傻子,他們自然也有派人過來聽教授們的講課內容,再將這些學識內容進行匯總,哪怕是官方內部的人不看好這件事的人,到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教授們的學識的確是非常有價值的,再無知的官員也會承認這一點。
這些學識哪怕隻是記錄在紙上,都能夠讓人看得心神澎湃,讓他們覺得自己付出的代價和收獲比起來,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而林雪作為發起人自然也更能得到認可,無形中就在增加她的話語權,增加的威望和資曆。
“現在的情況你也知道了,我還能再撐一段時間,天子讓位之後,我再撐半年,再給你爭取半年的時間,你去天項大學吧,盡你所能去學習,去推動,我會再跟北魏那邊進行溝通的。”
陸開泰這段時間就是在強撐,在用藥物來續命,本來他是想著天子讓位之後再撐一兩個月,利用這一兩月的時間來交接,然後就可以退休等死了。
可現在情況不允許,他們已經發現了,盡管有了劉宮主的支持,他們能夠建立大學,並且邀請五州教授們過來講學這件事已經再一次證明了建立大學的必要性,可景唐內部的掣肘還是太多了,太多太多了......這是製度上的問題。
而林雪呢,她很激進,因為她對五州有著外人超乎想像的理解,她很清楚不是大改革,翻天覆地的那種,根本就沒有對抗五州的可能,可問題是這種激進也不是外人所能夠理解的。
盡管事實已經告訴他們,景唐要大改,可景唐的製度就已經限製了大改的速度,邊說現在,他們已經在討論要分別建立及所大學了,但說實話,沒幾個月根本不可能,暫時就隻有一所明光大學,而且就算分別建立大學也會受到許多限製。
天項大學就不同了,隻要說服北魏皇室,官方就不是問題,林雪可以肆意地進行改革,而不像留在景唐,哪怕她說服了官方,說服了皇室,景唐這製度本身就已經限製了她在改革,所以陸開泰才有了讓她去天項大學的想法,自己再撐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