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講,製片人不太出圈,除了那些標榜自己是製片人的名人…


    還很喜歡道歉。


    沈夢溪不太一樣,他導演拿過奧斯卡,演員拿過百花影帝,製片的項目,包攬了國產電影票房前三名…


    屬於天選之子!


    所以,圈外也很有名…


    就這場首映,好多人都是衝著沈夢溪才來的。


    廣木木海風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受邀過來的——土豆百大up主,他排67名!


    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可以接廣告、恰爛錢的程度!


    《泰囧》確實蠻好笑的,鼻涕眼淚流了一把…


    習慣性把鼻涕抹在放映廳的椅子上,然後碰到了一個男人在做同樣的事情!


    眼神交匯,他趕緊扭頭,心裏暗罵一句:呸!沒素質!


    他想著,然後注意力集中在了《泰囧》宣傳團隊分享幕後故事上了…


    徐爭先發表講話:“我們在《人在囧途》的時候,其實有一些挫敗感,因為感覺那個電影是可以票房過億的…”


    “續集在籌備的時候,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繼續按照兩種身份不同,階級不同引發笑料,故事在中國發生;另一種就是《泰囧》,但是《泰囧》更成熟,有現成的本子…”


    “希望觀眾在我們中小成本電影裏能夠看到製作感,希望他們到電影院裏來看我們的電影所獲得的觀影體驗不亞於一部大片。”


    他說的比較正經,王寳強就一點也不端著了:“我覺得我的女裝非常好看!”


    “也許可以競爭一下最佳女主角?”


    “最難忘…那肯定是給楊小蜜做spa…”


    “沒有,因為在戲裏我也給黃博做了一次,所以,對比很強烈…”


    黃博被問最多的是為什麽要接這個戲…


    就你看,《人在囧途》這個故事特質就決定了不可以變成三個人的電影,它必須還是兩個人的電影,所以黃博的處理變成獨立給他一個線索,讓他負責一層壓力…


    他的角色實際上是配角!


    “就幫忙啊…”


    “我們之間,他說需要我去演一個角色,我隻要有時間,肯定就去了!”


    到了沈夢溪:“其實我們做電影的最重的是真誠,把觀眾當成朋友,做喜劇,就是讓人笑,大部分國產片都在把觀眾當傻子,拍科幻的不懂科幻,拍奇幻的不懂奇幻,不懂曆史的號稱還原曆史!”


    “《泰囧》從題材上來說就是正宗賀歲喜劇,我們做劇本、添包袱,都是原創,我相信大家應該能分辨誰是真誠的做電影,誰是隨便糊弄觀眾。”


    “其實我們跟很多電影人都聊過,什麽叫拍電影的誠意?不少導演的理解是觀眾都是傻樂嗬的,所以拍一部傻樂嗬的電影?他們從出發點就錯了!拍電影的誠意首先得問問自己你拍的是什麽,想要表達什麽。而不是妄度揣測觀眾有多傻有多需要你去咯吱他笑。”


    “那你覺得什麽叫沒誠意的喜劇?”


    沈夢溪想都沒想直接迴答:“黃百銘這幾年做的所謂賀歲喜劇就是沒誠意的代表!”


    “隨便從網上抄幾個段子,選一些年度熱詞,組合一下,觀眾就會笑了嗎?”


    “我們的主流觀眾是很挑剔的,你必須想在他們前麵…”


    觀眾提問:“我感覺這電影有點像《宿醉2》…”


    “你想多了,它跟《宿醉2》唯一的共同點是發生在泰國,事實上,我們參考了《午夜狂奔》、《雨人》、《第八日》…”


    徐爭補充:“要成為一部好看的喜劇片,首先得有一個好看的故事。要有一個好看的故事,前提就得有一個有趣的主題,一個好故事,才應該是喜劇電影的終極目的,然後用了一個讓別人發笑的形式,讓別人接受。”


    ……


    跟原時空相比,《泰囧》宣傳少了一個標簽:票房黑馬!


    所謂黑馬,就是無人看好嘛!


    但現在不一樣了,《泰囧》首映之後,一騎絕塵,無論上座率還是單日票房…


    很多人分析過《泰囧》的成功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隊友配合:


    “路川就是腦袋秀逗了,電影這個東西,根本不看過程,隻看結果。


    《王的盛宴》從任何一方麵看都沒有大賣的可能,況且這片的素質實在一般。


    《1942》這類片,既不大眾,也不會被大多觀眾“主動”接受。再加上本就生活幸福指數不斷下降的社會,人們還是更傾向於選擇有趣的輕鬆的事情,至少看著不那麽累。


    什麽《大上海》《血滴子》又那麽不嚴肅。在加上這個本就乏味和壓抑的冬天。《泰囧》成功了。”


    這個時空,大概就是宣傳加上《一鏡到底》的影響!


    宣傳策略:上映前,各種吊胃口,沈夢溪負責吹票房,各種宣傳短視頻衝刺互聯網;上映後,媒體軟廣告…


    廣告到什麽程度呢?


    你隨手看一個營銷微博都開始轉了。


    但是這種宣傳很少引起別人反感,比起其他大片一開映就是鋪天蓋地的各種宣傳,泰囧這次抓住了普通觀眾的心。


    《一鏡到底》、《泰囧》都采用的這種宣傳方式!


    口碑方麵,大部分觀眾都給了好評,至少是及格的——故事本身比較圓;


    當然還有《人在囧途》的效應影響,以及三個演員本身就有很高的國民好感度!


    如果把黃博換成新晉金雞影帝,你就是覺得違和…


    20號上映,首日5200萬,力壓《十二生肖》的3900萬;


    次日,周五,迎來首周末,連續三天,6100萬,9400萬,8700萬…


    首周票房出爐2.74億…


    24號,工作日,但是趕上了聖誕,單日再拿5500萬…


    瘋了!


    根本攔不住,感覺比《一鏡到底》還要讓人瘋狂!


    到什麽程度呢——上座率高達70%!


    以至於很多城市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


    畢竟總銀幕數量才一萬四千塊…


    理論上,二十小時票房空間可以達到6個億…


    這不是理論上嘛,誰尼瑪半夜跑去看電影?


    與此同時呢,很多批評《泰囧》的聲音開始興起:


    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曉蘇炮轟《泰囧》,表示《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電影,低俗、庸俗、媚俗;更提出《泰囧》其實代表了當下中國電影的兩種不良傾向——“賤下”與“炫富”,挖苦、諷刺、作賤老百姓,並且赤裸裸地宣揚拜金主義。


    很多大v也帶節奏說什麽‘國民欣賞水平偏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夢幻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炸大金並收藏我的夢幻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