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有些人活著比死了有用,有些人活著還不如死了。很顯然,黃祖屬於後者,他的人頭所帶來的震動遠遠比他這個人活著所帶來的震動更加大。至少,在兩家姓劉的那裏是這樣。
許昌城,皇宮。
漢獻帝坐在高階上,臣子們左文右武,分立兩邊。早晨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格灑了進來,照的整個大殿暖洋洋的。獻帝居高看下去,心裏不禁覺得有些難受。自從遷都許昌之後,獻帝本以為自己可以勵精圖治,做個中興之主,結果到頭來還是成了權臣手中的傀儡。單說這朝堂上站著的臣子,除了幾個彎腰白發的老臣和一些保駕有功的所謂忠臣,其他的人獻帝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相比前些日子,獻帝覺得好像又多出了幾張新麵孔,不用想,肯定又是曹操心網羅到的黨羽。[bsp;獻帝壓了壓自己的額角,揚手道:“念。”
身旁的太監清了清嗓子,打開手中的薄絹,念道:“臣吳侯、討逆將軍孫策進表:江夏太守黃祖不尊皇室綱紀,常懷篡逆之心。臣世蒙天恩,怎敢不思迴報,故親冒矢石,決戰黃祖於江夏城下。幸賴天威,擊潰逆臣。後斬黃祖,傳首四方,為陛下立威。因事出倉促,未及稟明陛下之處,臣在此謝罪,還望陛下寬恕。臣願陛下康安。”
“昨天才送到宮裏的表章,想必臣相已經看過了。”獻帝無奈的道,現在四方的使者進了許昌城,都是把表章直接送進臣相府,等到獻帝看到表章的時候,基本來說迴複上表的使臣已經上路了。
“不知道臣相怎麽看?”獻帝的聲音慵懶緩慢,“臣相?臣相?”
“陛下,臣相今天抱恙在身,未能上朝。臣相委托臣向陛下進言,孫策此表如何迴複,但憑陛下決策。”荀彧出班啟奏道。
“憑朕決策?”獻帝有些遲疑。這麽久了,終於有了一件自己可以拿主意的事情,獻帝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隻能開口問道:“眾愛卿有什麽看法?”
曹操不在朝堂之上,群臣們也有了發言的機會,國舅董承出班道:“陛下之前曾下旨給孫策和劉表,令二人罷兵和解。如今孫策不但不遵從陛下的旨意,還殺死了江夏太守黃祖。陛下,黃祖雖是劉表的下屬,但畢竟也是朝廷任命的一方太守啊。一旦荊州戰端一開,生靈塗炭,民眾哪裏管誰是忠臣誰是反賊,不過是說諸侯可以不奉陛下的旨意,於皇室的威名不利啊!”
獻帝沉吟不語,隻感覺右手食指的指尖劇烈的疼了起來,雖是受曹操威逼,但是血詔的確是自己下的,任憑孫策攻伐劉表的諾言也是自己許的,但是當著這些朝臣,又哪能說得出口呢?
“陛下!”一個老臣顫顫巍巍的出班,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孫策這個表章囂張跋扈,不遵陛下的旨意還洋洋自得,簡直是不將陛下放在眼裏啊!臣以為,孫策此舉,與董卓、李傕、郭汜等逆賊毫無分別,陛下當予以警示,若孫策不從,依舊任意妄為,陛下應派王師予以征討!”
“臣以為此舉不可取。”又一位老臣出列道,“這些年各方諸侯不斷征戰,臣說句不敬的話,陛下的調停起到的作用真的不大,不想打的就順坡下驢,想打的還是繼續在打。諸侯們如今還能對皇室保持禮敬,不過是因為他們還有各自的敵人和更大的貪欲。如果不借助皇室的名義,諸侯們怕自己不能名正言順的行征伐之事。臣以為,如果此時嚴詞警告,隻會激化陛下與諸侯間的矛盾,若是眾諸侯以後連表章都不上了,皇室的威嚴才真正的蕩然無存!”
“你這是什麽意思?”前一位老臣氣的須發暴張,“等到他們真正的成為了一方的霸主,眼裏還能有陛下和我們這幫效忠皇室的臣子麽?”
“我這才是為了陛下著想,不想明天就有鐵蹄踏入許昌,將此地變成第二個東都和西都!”
獻帝看著底下吵成一團的老臣們,微微皺眉,曹操在的時候這幫老骨頭們一個個噤若寒蟬,今天倒是一掃老態,各個生龍活虎起來。在獻帝看來,不管怎麽說,皇室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自己盡力在天下麵前維持的威嚴——已經被這番吵鬧撕破了。各地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皇帝手中沒有兵權財權,已經徹底成為了朝堂上的擺設。漢家的江山現在就如同雙陸棋盤,自己隻不過是上麵任人搶奪的一顆棋子,不吃掉你,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餓到饑不擇食的程度。
曹操的左膀右臂們麵帶著冷笑,靜靜的聽著老臣們麵紅耳赤的在朝堂上互相辯駁,就像看一場鬧劇,這更讓獻帝感覺到臉上無光。獻帝聽了這些老頭子們的慷慨陳詞,卻連一丁點實質性的建議都沒有得到,也漸漸焦躁起來,心中憋著一股火。看幾個老臣還是爭吵不休,獻帝再也忍不住了,重重的拍了下麵前的幾案,起身便想拂袖而去。
“陛下稍安勿躁!”低低的聲音從堂下傳來。雖然聲音不高,但是卻放佛潑了一盆冷水,將獻帝滿腔的怒火頃刻澆熄。堂下爭吵的老臣們也都紛紛訕訕的收了聲,一個個恢複了之前腰都直不起來的樣子,退到了人群的後邊。獻帝結結巴巴的道:“曹,曹臣相。”
隻見曹操按著劍柄,從堂下緩步走了上來。曹操掃視了周圍一圈,才向獻帝微微一躬身,道:“臣曹操,參見陛下。”
獻帝盡量壓抑住心中的恐懼,裝作十分鎮定的樣子道:“臣相免禮。孫策的表章想必臣相已經看過了,應該如何答複,還請臣相代朕定奪。”
曹操低低的笑了幾聲:“陛下,我們做臣子的,隻能給陛下出謀劃策,最後如何決定,還是要靠陛下自己。臣以為,孫策的表章並無不妥之處。”
獻帝雞啄米似的點頭,堂下的眾臣們也是一片稱是之聲,此時倒是頗為團結。
“孫策的表章並沒有邀功之心,反而向陛下請罪,足以看出他對陛下的禮敬和忠心。如今孫策攻克江夏,兵鋒正勁,陛下倒不如降旨加以表彰,準許其繼續討伐劉表,為孫文台報仇。隻有如此,才能招攬人心,否則,陛下以後還有什麽人可以倚重呢?而且諸侯間互相攻伐應該是陛下最想看到的局麵,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互相製肘,無法動搖陛下的江山基業。”
獻帝道:“是,是,臣相所言,極為有理。”
曹操上前幾步,從袖中掏出早已寫好的聖旨,擺在獻帝的麵前,低聲道:“聖旨就不勞陛下親自動手了,臣已經幫陛下草擬好了,請陛下加蓋皇帝印璽就行了。”
獻帝一愣,眼中顯現出一絲怨毒之色,但是隨即一閃而滅。獻帝抿著嘴唇:“符寶郎何在,取朕的玉璽來。”
有些人活著比死了有用,有些人活著還不如死了。很顯然,黃祖屬於後者,他的人頭所帶來的震動遠遠比他這個人活著所帶來的震動更加大。至少,在兩家姓劉的那裏是這樣。
許昌城,皇宮。
漢獻帝坐在高階上,臣子們左文右武,分立兩邊。早晨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格灑了進來,照的整個大殿暖洋洋的。獻帝居高看下去,心裏不禁覺得有些難受。自從遷都許昌之後,獻帝本以為自己可以勵精圖治,做個中興之主,結果到頭來還是成了權臣手中的傀儡。單說這朝堂上站著的臣子,除了幾個彎腰白發的老臣和一些保駕有功的所謂忠臣,其他的人獻帝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相比前些日子,獻帝覺得好像又多出了幾張新麵孔,不用想,肯定又是曹操心網羅到的黨羽。[bsp;獻帝壓了壓自己的額角,揚手道:“念。”
身旁的太監清了清嗓子,打開手中的薄絹,念道:“臣吳侯、討逆將軍孫策進表:江夏太守黃祖不尊皇室綱紀,常懷篡逆之心。臣世蒙天恩,怎敢不思迴報,故親冒矢石,決戰黃祖於江夏城下。幸賴天威,擊潰逆臣。後斬黃祖,傳首四方,為陛下立威。因事出倉促,未及稟明陛下之處,臣在此謝罪,還望陛下寬恕。臣願陛下康安。”
“昨天才送到宮裏的表章,想必臣相已經看過了。”獻帝無奈的道,現在四方的使者進了許昌城,都是把表章直接送進臣相府,等到獻帝看到表章的時候,基本來說迴複上表的使臣已經上路了。
“不知道臣相怎麽看?”獻帝的聲音慵懶緩慢,“臣相?臣相?”
“陛下,臣相今天抱恙在身,未能上朝。臣相委托臣向陛下進言,孫策此表如何迴複,但憑陛下決策。”荀彧出班啟奏道。
“憑朕決策?”獻帝有些遲疑。這麽久了,終於有了一件自己可以拿主意的事情,獻帝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隻能開口問道:“眾愛卿有什麽看法?”
曹操不在朝堂之上,群臣們也有了發言的機會,國舅董承出班道:“陛下之前曾下旨給孫策和劉表,令二人罷兵和解。如今孫策不但不遵從陛下的旨意,還殺死了江夏太守黃祖。陛下,黃祖雖是劉表的下屬,但畢竟也是朝廷任命的一方太守啊。一旦荊州戰端一開,生靈塗炭,民眾哪裏管誰是忠臣誰是反賊,不過是說諸侯可以不奉陛下的旨意,於皇室的威名不利啊!”
獻帝沉吟不語,隻感覺右手食指的指尖劇烈的疼了起來,雖是受曹操威逼,但是血詔的確是自己下的,任憑孫策攻伐劉表的諾言也是自己許的,但是當著這些朝臣,又哪能說得出口呢?
“陛下!”一個老臣顫顫巍巍的出班,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孫策這個表章囂張跋扈,不遵陛下的旨意還洋洋自得,簡直是不將陛下放在眼裏啊!臣以為,孫策此舉,與董卓、李傕、郭汜等逆賊毫無分別,陛下當予以警示,若孫策不從,依舊任意妄為,陛下應派王師予以征討!”
“臣以為此舉不可取。”又一位老臣出列道,“這些年各方諸侯不斷征戰,臣說句不敬的話,陛下的調停起到的作用真的不大,不想打的就順坡下驢,想打的還是繼續在打。諸侯們如今還能對皇室保持禮敬,不過是因為他們還有各自的敵人和更大的貪欲。如果不借助皇室的名義,諸侯們怕自己不能名正言順的行征伐之事。臣以為,如果此時嚴詞警告,隻會激化陛下與諸侯間的矛盾,若是眾諸侯以後連表章都不上了,皇室的威嚴才真正的蕩然無存!”
“你這是什麽意思?”前一位老臣氣的須發暴張,“等到他們真正的成為了一方的霸主,眼裏還能有陛下和我們這幫效忠皇室的臣子麽?”
“我這才是為了陛下著想,不想明天就有鐵蹄踏入許昌,將此地變成第二個東都和西都!”
獻帝看著底下吵成一團的老臣們,微微皺眉,曹操在的時候這幫老骨頭們一個個噤若寒蟬,今天倒是一掃老態,各個生龍活虎起來。在獻帝看來,不管怎麽說,皇室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自己盡力在天下麵前維持的威嚴——已經被這番吵鬧撕破了。各地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皇帝手中沒有兵權財權,已經徹底成為了朝堂上的擺設。漢家的江山現在就如同雙陸棋盤,自己隻不過是上麵任人搶奪的一顆棋子,不吃掉你,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餓到饑不擇食的程度。
曹操的左膀右臂們麵帶著冷笑,靜靜的聽著老臣們麵紅耳赤的在朝堂上互相辯駁,就像看一場鬧劇,這更讓獻帝感覺到臉上無光。獻帝聽了這些老頭子們的慷慨陳詞,卻連一丁點實質性的建議都沒有得到,也漸漸焦躁起來,心中憋著一股火。看幾個老臣還是爭吵不休,獻帝再也忍不住了,重重的拍了下麵前的幾案,起身便想拂袖而去。
“陛下稍安勿躁!”低低的聲音從堂下傳來。雖然聲音不高,但是卻放佛潑了一盆冷水,將獻帝滿腔的怒火頃刻澆熄。堂下爭吵的老臣們也都紛紛訕訕的收了聲,一個個恢複了之前腰都直不起來的樣子,退到了人群的後邊。獻帝結結巴巴的道:“曹,曹臣相。”
隻見曹操按著劍柄,從堂下緩步走了上來。曹操掃視了周圍一圈,才向獻帝微微一躬身,道:“臣曹操,參見陛下。”
獻帝盡量壓抑住心中的恐懼,裝作十分鎮定的樣子道:“臣相免禮。孫策的表章想必臣相已經看過了,應該如何答複,還請臣相代朕定奪。”
曹操低低的笑了幾聲:“陛下,我們做臣子的,隻能給陛下出謀劃策,最後如何決定,還是要靠陛下自己。臣以為,孫策的表章並無不妥之處。”
獻帝雞啄米似的點頭,堂下的眾臣們也是一片稱是之聲,此時倒是頗為團結。
“孫策的表章並沒有邀功之心,反而向陛下請罪,足以看出他對陛下的禮敬和忠心。如今孫策攻克江夏,兵鋒正勁,陛下倒不如降旨加以表彰,準許其繼續討伐劉表,為孫文台報仇。隻有如此,才能招攬人心,否則,陛下以後還有什麽人可以倚重呢?而且諸侯間互相攻伐應該是陛下最想看到的局麵,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互相製肘,無法動搖陛下的江山基業。”
獻帝道:“是,是,臣相所言,極為有理。”
曹操上前幾步,從袖中掏出早已寫好的聖旨,擺在獻帝的麵前,低聲道:“聖旨就不勞陛下親自動手了,臣已經幫陛下草擬好了,請陛下加蓋皇帝印璽就行了。”
獻帝一愣,眼中顯現出一絲怨毒之色,但是隨即一閃而滅。獻帝抿著嘴唇:“符寶郎何在,取朕的玉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