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喬玄和大喬小喬其實沒有任何關係,這一章真正是我自己胡編的,我隻是想說,生活中的變數太多了,有時候真的要把握好現在,將來可能會好,但是現在一定是最好的。
(以下是正文)
喬公聽了孫策的迴答,一張老臉當時就掉了下來,皺著眉頭重重的哼了一聲:“匡扶漢室,伯符好大的誌向。”[bsp;這一句話說的孫策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這個時代,跟自己的弟兄可以說說自己心裏的小九九,但是對外最好的官方迴答就是: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匡扶漢室。曹操如此說,袁紹如此說,劉備也如此說。大勢所趨之下,匡扶漢室已經從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上升到了一個人政治覺悟如何的高度,尤其是對於士族大家和隱居避世的人來說。
孫策一句話被噎了迴來後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能尷尬的笑道:“嶽父大人謬讚了,小婿愧不敢當。”
喬公又哼了一聲道:“看來伯符是準備繼續帶兵打下去了?”
孫策也不思索,道:“在下深感天恩浩蕩,當然要奮不顧身,報效家國了。”
喬公重重的一拍桌子:“那瑩兒怎麽辦?”
“瑩兒?”孫策才反應過來喬公是為什麽所問,英雄之氣和兒女之情向來是難以並存的,這就是所謂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孫策稍稍猶豫了一下,開口道:“我會好好照顧大喬的。”
“好好照顧?”喬公不屑的笑了笑,“說道照顧我這個做父親的比你適合多了。”
孫策有點抓狂了,這老頭子是吃錯了什麽藥,昨天拜堂成親的時候笑的跟朵花似的,今天到底是發哪門子的癲,句句話跟吃了炮仗一樣,要不是看在他是自己老丈人的份上,孫策早一拳招唿在他的臉上了。
沉默了良久,孫策還是決定用官方迴答來應付這個冥頑不化的老東西:“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乃是大義所在,在下也是無可奈何啊。”
“漢室可不可興,伯符恐怕比我這個長居深山的老頭子更清楚。”喬公冷笑了兩聲,“而且天子姓劉,伯符姓孫,劉家的天下哪輪得到你姓孫的人去操心?這份心你操的起麽?”
大逆不道!這是孫策心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雖然喬公說的句句在理,但是世界上有些話想可以,說不可以。
看著孫策目瞪口呆的樣子,喬公撐著麵前的幾案緩緩站起身來:“伯符,公瑾,我把自己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你們的這件事,我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並不是因為你們是天下名將,而是我相信你們不是薄情寡信的人。”喬公邊說邊走向窗邊,拿起窗台上的一個小鋤鬆了鬆幾盆盆栽的土,“我今天說這番話隻是希望你們倆記住,你們現在已經是有家室的人了,做事之前要仔細考慮清楚,有些時候自私並不是一件壞事。不要像我一樣,等到斯人已逝才後悔莫及。”說著,喬公望向冬日陰沉的天空,渾濁的眼中竟然隱隱閃現著淚光。
沉默了良久,喬公揮揮手道:“你們走吧。”
喬公前後的變化如此之大,孫策一時之間還真是有點受不了。看著喬公略顯孤單的背影,孫策不禁有些躊躇不決,不知道該不該走。心中鬥爭了半天,孫策才下定了決心。
“嶽父大人,那我們先告辭了。”孫策躬身道,“請嶽父大人放心,我孫策言出必踐,生平沒有說過一句空話!”
喬公點了點頭:“伯符,還有一句話我要告訴你,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句話是騙人的。”
孫策諾諾稱是,四人一起走出了小樓。一路上孫策擁著大喬騎在馬上,一直沒有說話,大喬迴過頭愛憐的看著自己的夫君,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道:“夫君,你想聽聽我父親的故事麽?”
孫策點了點頭。
大喬幽幽的說道:“我的父親其實有名字的,他叫喬玄,字公祖。”
聽到這裏,孫策身子一震:喬玄喬公祖,漢末的名臣,曾在曹操勢微之時就認定曹操是個英雄,並下了“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的斷言,曹操也把他引做自己一生的知己。史書上記載曹操每次經過喬玄的墳墓時,都會親自祭祀他,並且還親自寫過一篇感人的悼詞。不過按時間算來喬玄應該已經在一年前死了,怎麽又會出現在此處呢?
“夫君,我想你也猜到了,我父親正是本朝的太尉。”大喬歎了一口氣,說道。
“喬公祖不是一年前已經病逝了麽?”周瑜在一旁奇怪的問道。
小喬迴身在周瑜頭上敲了個爆栗,道:“笨笨笨,我父親是詐死的。你別說話了,乖乖的聽我姐姐講故事。”
大喬勉強的笑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和小喬還有個弟弟,在弟弟十歲那年,有一天和我姐妹倆捉迷藏時,被三個歹徒劫持了。太尉府本來就大,那三個強人不識得出去的路,東跑西竄,竟逃到了家中的閣樓上。三人仗著有我弟弟在手,讓父親拿錢來贖人,可是不管我們和母親怎麽哀求父親,父親都不肯拿錢出來,還叫來了司隸校尉、河南尹和洛陽縣令,命他們帶兵把閣樓團團圍住。”
孫策皺了皺眉頭:“莫非喬公有什麽計謀?”
大喬眼中含淚,道:“父親哪裏有什麽計謀,他那天說的話我這一生都不會忘記。”大喬抽泣著道:“父親說:‘犯罪的人沒有人性,我怎麽能因為自己兒子的性命而縱容了國家的罪犯!’不但如此,還催促士兵們攻擊劫匪。可憐我的弟弟才剛剛十歲,就被劫匪摔死在閣樓之下。”
孫策幫大喬擦去了眼中的淚水,想說些什麽安慰的話,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小喬此時也眼眶有些泛紅,道:“我母親也因為這件事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不久之後就病逝了。我父親和母親的感情很好的,但是為了維護國家的法律,一下子失去了兩個至親,我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父親這麽做值得麽?”
大喬歎了一口氣:“那之後,父親也心灰意冷,不願再管朝中的事情。雖然屢次托病辭官,但是不斷的被重新啟用。不堪其擾之下,父親隻能詐死,帶我姊妹二人隱居於此。”
孫策實在不能理解古人的情懷,為了法律不顧自己兒子性命的做法在孫策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孫策唯有歎道:“喬公高義,令人佩服。”
大喬聽到這話,嬌軀顫抖起來,她緊緊的抓住孫策的雙臂,縮在孫策的胸前,低聲道:“夫君,我怕。”
孫策一怔,但是已經隱隱知道了大喬害怕的是什麽,他憂心忡忡的看了周瑜一眼,發現周瑜也正摟著懷中瑟瑟發抖的小喬,一臉的愁容。
孫策心中狠狠的抽動了一下,事到臨頭,我也會這樣麽?
喬玄和大喬小喬其實沒有任何關係,這一章真正是我自己胡編的,我隻是想說,生活中的變數太多了,有時候真的要把握好現在,將來可能會好,但是現在一定是最好的。
(以下是正文)
喬公聽了孫策的迴答,一張老臉當時就掉了下來,皺著眉頭重重的哼了一聲:“匡扶漢室,伯符好大的誌向。”[bsp;這一句話說的孫策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這個時代,跟自己的弟兄可以說說自己心裏的小九九,但是對外最好的官方迴答就是: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匡扶漢室。曹操如此說,袁紹如此說,劉備也如此說。大勢所趨之下,匡扶漢室已經從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上升到了一個人政治覺悟如何的高度,尤其是對於士族大家和隱居避世的人來說。
孫策一句話被噎了迴來後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能尷尬的笑道:“嶽父大人謬讚了,小婿愧不敢當。”
喬公又哼了一聲道:“看來伯符是準備繼續帶兵打下去了?”
孫策也不思索,道:“在下深感天恩浩蕩,當然要奮不顧身,報效家國了。”
喬公重重的一拍桌子:“那瑩兒怎麽辦?”
“瑩兒?”孫策才反應過來喬公是為什麽所問,英雄之氣和兒女之情向來是難以並存的,這就是所謂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孫策稍稍猶豫了一下,開口道:“我會好好照顧大喬的。”
“好好照顧?”喬公不屑的笑了笑,“說道照顧我這個做父親的比你適合多了。”
孫策有點抓狂了,這老頭子是吃錯了什麽藥,昨天拜堂成親的時候笑的跟朵花似的,今天到底是發哪門子的癲,句句話跟吃了炮仗一樣,要不是看在他是自己老丈人的份上,孫策早一拳招唿在他的臉上了。
沉默了良久,孫策還是決定用官方迴答來應付這個冥頑不化的老東西:“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乃是大義所在,在下也是無可奈何啊。”
“漢室可不可興,伯符恐怕比我這個長居深山的老頭子更清楚。”喬公冷笑了兩聲,“而且天子姓劉,伯符姓孫,劉家的天下哪輪得到你姓孫的人去操心?這份心你操的起麽?”
大逆不道!這是孫策心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雖然喬公說的句句在理,但是世界上有些話想可以,說不可以。
看著孫策目瞪口呆的樣子,喬公撐著麵前的幾案緩緩站起身來:“伯符,公瑾,我把自己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你們的這件事,我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並不是因為你們是天下名將,而是我相信你們不是薄情寡信的人。”喬公邊說邊走向窗邊,拿起窗台上的一個小鋤鬆了鬆幾盆盆栽的土,“我今天說這番話隻是希望你們倆記住,你們現在已經是有家室的人了,做事之前要仔細考慮清楚,有些時候自私並不是一件壞事。不要像我一樣,等到斯人已逝才後悔莫及。”說著,喬公望向冬日陰沉的天空,渾濁的眼中竟然隱隱閃現著淚光。
沉默了良久,喬公揮揮手道:“你們走吧。”
喬公前後的變化如此之大,孫策一時之間還真是有點受不了。看著喬公略顯孤單的背影,孫策不禁有些躊躇不決,不知道該不該走。心中鬥爭了半天,孫策才下定了決心。
“嶽父大人,那我們先告辭了。”孫策躬身道,“請嶽父大人放心,我孫策言出必踐,生平沒有說過一句空話!”
喬公點了點頭:“伯符,還有一句話我要告訴你,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句話是騙人的。”
孫策諾諾稱是,四人一起走出了小樓。一路上孫策擁著大喬騎在馬上,一直沒有說話,大喬迴過頭愛憐的看著自己的夫君,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道:“夫君,你想聽聽我父親的故事麽?”
孫策點了點頭。
大喬幽幽的說道:“我的父親其實有名字的,他叫喬玄,字公祖。”
聽到這裏,孫策身子一震:喬玄喬公祖,漢末的名臣,曾在曹操勢微之時就認定曹操是個英雄,並下了“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的斷言,曹操也把他引做自己一生的知己。史書上記載曹操每次經過喬玄的墳墓時,都會親自祭祀他,並且還親自寫過一篇感人的悼詞。不過按時間算來喬玄應該已經在一年前死了,怎麽又會出現在此處呢?
“夫君,我想你也猜到了,我父親正是本朝的太尉。”大喬歎了一口氣,說道。
“喬公祖不是一年前已經病逝了麽?”周瑜在一旁奇怪的問道。
小喬迴身在周瑜頭上敲了個爆栗,道:“笨笨笨,我父親是詐死的。你別說話了,乖乖的聽我姐姐講故事。”
大喬勉強的笑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和小喬還有個弟弟,在弟弟十歲那年,有一天和我姐妹倆捉迷藏時,被三個歹徒劫持了。太尉府本來就大,那三個強人不識得出去的路,東跑西竄,竟逃到了家中的閣樓上。三人仗著有我弟弟在手,讓父親拿錢來贖人,可是不管我們和母親怎麽哀求父親,父親都不肯拿錢出來,還叫來了司隸校尉、河南尹和洛陽縣令,命他們帶兵把閣樓團團圍住。”
孫策皺了皺眉頭:“莫非喬公有什麽計謀?”
大喬眼中含淚,道:“父親哪裏有什麽計謀,他那天說的話我這一生都不會忘記。”大喬抽泣著道:“父親說:‘犯罪的人沒有人性,我怎麽能因為自己兒子的性命而縱容了國家的罪犯!’不但如此,還催促士兵們攻擊劫匪。可憐我的弟弟才剛剛十歲,就被劫匪摔死在閣樓之下。”
孫策幫大喬擦去了眼中的淚水,想說些什麽安慰的話,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小喬此時也眼眶有些泛紅,道:“我母親也因為這件事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不久之後就病逝了。我父親和母親的感情很好的,但是為了維護國家的法律,一下子失去了兩個至親,我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父親這麽做值得麽?”
大喬歎了一口氣:“那之後,父親也心灰意冷,不願再管朝中的事情。雖然屢次托病辭官,但是不斷的被重新啟用。不堪其擾之下,父親隻能詐死,帶我姊妹二人隱居於此。”
孫策實在不能理解古人的情懷,為了法律不顧自己兒子性命的做法在孫策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孫策唯有歎道:“喬公高義,令人佩服。”
大喬聽到這話,嬌軀顫抖起來,她緊緊的抓住孫策的雙臂,縮在孫策的胸前,低聲道:“夫君,我怕。”
孫策一怔,但是已經隱隱知道了大喬害怕的是什麽,他憂心忡忡的看了周瑜一眼,發現周瑜也正摟著懷中瑟瑟發抖的小喬,一臉的愁容。
孫策心中狠狠的抽動了一下,事到臨頭,我也會這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