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如火的暮靄燒紅了半壁的嵐煙。
風火騎兵的軍營之外,孫策背著手望著夕陽,周瑜、程普等人環立在背後,孫策笑著說:“朝霞似錦,晚霞如金,以我看倒不如說晚霞如血,無論是殘陽,還是人生、王朝的晚霞,也需用鮮血渲染才能令世人銘記。”口中雖是這麽說,但是孫策顯然有些心不在焉。[bsp;突然間腳下的土地開始輕微的震動,孫策迴過神來,隻見遠處的地平線揚起了大片的煙塵,煙塵中隱約可以看到幾個並不清晰的黑點,慢慢的,黑點逐漸聚成了一片依著地平線起伏的黑色波濤,一匹匹戰馬拋下塵頭,衝出了滾滾飛煙。整個騎兵戰陣越來越近,推進的勢頭如同奔湧的潮水般無法遏製,任何擋在他們前麵的事物無疑都將會成為被惡浪打碎的礁石。衝在最前排的是一位白衣白甲的少年將軍,他將手中的長槍猛然舉起,身後的騎兵一起拔刀,齊聲唿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風火為證!”響亮的聲音竟壓過了隆隆的馬蹄聲。
騎兵之潮迅速的向孫策他們蔓延過來,地麵的震動也越來越明顯,白衣將軍在距離孫策一箭之地的地方將槍一橫,騎兵們紛紛勒馬,戰馬又向前衝了幾步,才都緩緩的停了下來。趙雲把手中的長槍插在地上,從馬上跳了下來,向孫策行了一禮道:“主公恕罪,趙雲戎甲在身,不能行全禮。”
孫策擺擺手道:“這些虛禮打什麽緊,子龍這幾天辛苦了。”沒有了震耳的馬蹄聲,孫策竟然一下覺得有些不太適應。孫策嗬嗬笑道:“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風火為證。看來這支騎兵倒是叫風火義從比較貼切。”
趙雲赧然道:“在下以前為白馬義從時,無論衝鋒作戰總會高聲唿喊這四句話,喊後就感覺熱血上湧,接戰時不畏生死。所以雲就自作主張,改白馬為風火,讓兵士們也都跟著我喊,壯壯聲勢。”
孫策鼓掌道:“妙極妙極。”然後笑了笑,“我不是說過騎兵的大小事物都由子龍掌管麽,我們這班在江邊長大的人對騎兵作戰完全是門外漢。而且依我看來,放眼望去,恐怕普天之下也沒幾個人對騎兵的了解能與子龍比肩。”
趙雲躬身道:“蒙主公金口一讚,在下實在惶恐。”
孫策撓了撓頭,趙雲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少年老成,和程普一樣極重君臣之禮。孫策自穿越迴來就對這些君臣之禮多少有點別扭,明明是同齡人,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叫起來多親切,偏要主公臣下的。孫策不禁脫口而出:“子龍可謂是冷麵寒槍啊。”
趙雲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之後和眾人一起笑了起來,氣氛一下輕鬆了起來。這才是人民喜聞樂見的嘛,孫策邊想邊看向趙雲身後的這隻風火騎兵。
趙雲跟在孫策旁邊道:“主公,這支騎兵既然名為風火,我便將其分為了‘狂風’和‘烈火’兩營。烈火營共四百人,全著赤甲,配一杆長槍和一個盾牌。狂風營共六百人,全著墨甲,皆是騎兵中善射的兵士。每名兵士配一副強弩,一壺箭,一柄精鋼馬刀和一個盾牌。”
孫策奇道:“一壺箭不過十支左右的樣子,夠用麽?”
趙雲解釋道:“狂風營在騎兵衝鋒前期主要做輔助之用,以箭雨壓製敵人的行動。騎兵的速度快,一般能放五輪齊射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用以壓製的齊射雖然不必考慮準頭,但是對臂力的消耗還是很大,如果齊射次數太多,衝入敵陣後恐怕就沒有力氣再用馬刀斬殺敵人了。”
孫策恍然大悟,點了點頭,看來還是實戰出真知啊,以前看小說中動輒就是百十輪齊射看來是胡扯了。
趙雲見孫策明白了,就繼續說道:“兩營士兵每百人設一百夫長,背插紅旗或者墨旗作為標誌。衝鋒時烈火營的槍騎兵居中,迅速突破敵人的前軍,撕開敵人的防線;狂風營則以三百人為一邊分為兩翼,在衝鋒和敵軍彌補缺口時以箭雨壓製對方行動,大概五至七輪齊射後突入敵陣,以馬刀迅速斬殺混亂的敵軍。”
孫策深吸了一口氣,仿佛看見了這隻騎兵戰鬥的情形,攻勢如潮的騎兵漫過的土地隻剩下屍骨累累的修羅場。孫策定了定神,問道:“這可是白馬義從常用的戰法?”
“不完全是。”趙雲道,“白馬義從的戰馬皆是並州馬,這類馬爆發力強,衝鋒速度快,與敵人接戰時能在最短時間內衝入敵陣之內。白馬義從說是輕騎兵,但是兵士多穿全鋼鎧,直接導致馬負重增加,後勁不足,整隻騎兵雖都配備弓弩,由於馬衝鋒速度過快,最多放兩輪箭雨就已經衝到敵人麵前了。而且公孫瓚帶兵陣型隻有鋒矢陣一種,如果正麵衝鋒配盾的敵人,箭雨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殺傷和壓製作用。更致命的是衝入敵陣後一旦被包圍,騎兵的機動能力會被大大削弱,無法突圍。”
孫策問趙雲道:“若是麵對強弩,烈火營能衝進敵陣麽?”
趙雲道:“雖說滇馬衝鋒速度不如並州馬,但是風火騎兵的戰馬不披馬鎧,騎兵也隻披鱗甲,輕裝則急速,再加上有狂風營在兩側壓製,應該能以較小的傷亡衝入敵陣。”趙雲頓了頓,又道:“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騎兵的勇氣。騎兵是一個團結起來的整體,如果當中一個人開始懼怕死亡,恐懼會很快的彌漫開來,整支騎兵便會被輕易的擊垮。很多時候,對死亡的恐懼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趙雲的一番話激起了孫策滿腔的豪情,不過很快就被呂範和朱治帶迴來的消息澆熄了。這兩個家夥出去募了快一個月的兵才招了不到三百人,還都是炮灰類型的,這足夠讓孫策把上湧的熱血全部吐出來了。
“丹陽是產兵之地,怎麽會才募到這麽點兵?”中軍帳中的孫策有些憤怒了,瞪著眼睛看著呂範和朱治,“陶謙那老混蛋在丹陽足足募了三萬丹陽精兵,難道丹陽的男人全都被他征走了麽?”
呂範躬身道:“主公,在下原本也是這麽想,剛開始還以為是兵餉太少,所以鄉勇才不願意來投軍,但是就算我們許諾投軍後免除家中賦稅還是收效甚微,後來才發現原來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
“陶恭祖當初招走的並不是漢民,而是山越人。那三萬丹陽精兵原是山越的一個部落,因拒絕與其他部落合並而遭受排擠,未免滅族之禍,不得已才投靠陶謙??????”
孫策就算再傻也聽出來呂範的弦外之音,看來問題與山越人有很大關係,便示意呂範繼續說下去。
呂範接著道:“山越人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山越生性勇猛且善於山地作戰,同時利用山中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自給自足,每年秋收之時都會襲擊附近漢人居住的村落,搶劫糧食,以供來年所用。所以,免不免除賦稅於這些漢民來說無關緊要,就算不交賦稅每年也都被山越搶走了。”
朱治接口道:“而且山越人原本大分散、小聚居,各部落之間少有聯係。但是近年來丹陽治下一個叫祖郎的山越部落頭領不斷吞並附近的部落,如今已是擁有數萬之眾,自稱為山越大宗帥。每逢秋收便會集合山越兵下山搶糧,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官軍都是望風披靡。”
孫策奇道:“那這些漢民怎麽還不搬家,戀家竟然戀的如此嚴重麽。”
呂範答道:“主公,不是不想搬,而是不能搬。丹陽可耕種之地,多在此處,其餘都是未加開墾的荒地。每年如果早點收割糧食,秋收之時逃往別處躲藏一陣,這些漢民還勉勉強強能度過來年。都是老實巴結的農民,離開了土地還能去哪裏呢?”
孫策聽後臉色冷峻,沉默了很久,才從牙縫中吐出八個字:“心腹未平,難以原圖!”
如火的暮靄燒紅了半壁的嵐煙。
風火騎兵的軍營之外,孫策背著手望著夕陽,周瑜、程普等人環立在背後,孫策笑著說:“朝霞似錦,晚霞如金,以我看倒不如說晚霞如血,無論是殘陽,還是人生、王朝的晚霞,也需用鮮血渲染才能令世人銘記。”口中雖是這麽說,但是孫策顯然有些心不在焉。[bsp;突然間腳下的土地開始輕微的震動,孫策迴過神來,隻見遠處的地平線揚起了大片的煙塵,煙塵中隱約可以看到幾個並不清晰的黑點,慢慢的,黑點逐漸聚成了一片依著地平線起伏的黑色波濤,一匹匹戰馬拋下塵頭,衝出了滾滾飛煙。整個騎兵戰陣越來越近,推進的勢頭如同奔湧的潮水般無法遏製,任何擋在他們前麵的事物無疑都將會成為被惡浪打碎的礁石。衝在最前排的是一位白衣白甲的少年將軍,他將手中的長槍猛然舉起,身後的騎兵一起拔刀,齊聲唿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風火為證!”響亮的聲音竟壓過了隆隆的馬蹄聲。
騎兵之潮迅速的向孫策他們蔓延過來,地麵的震動也越來越明顯,白衣將軍在距離孫策一箭之地的地方將槍一橫,騎兵們紛紛勒馬,戰馬又向前衝了幾步,才都緩緩的停了下來。趙雲把手中的長槍插在地上,從馬上跳了下來,向孫策行了一禮道:“主公恕罪,趙雲戎甲在身,不能行全禮。”
孫策擺擺手道:“這些虛禮打什麽緊,子龍這幾天辛苦了。”沒有了震耳的馬蹄聲,孫策竟然一下覺得有些不太適應。孫策嗬嗬笑道:“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風火為證。看來這支騎兵倒是叫風火義從比較貼切。”
趙雲赧然道:“在下以前為白馬義從時,無論衝鋒作戰總會高聲唿喊這四句話,喊後就感覺熱血上湧,接戰時不畏生死。所以雲就自作主張,改白馬為風火,讓兵士們也都跟著我喊,壯壯聲勢。”
孫策鼓掌道:“妙極妙極。”然後笑了笑,“我不是說過騎兵的大小事物都由子龍掌管麽,我們這班在江邊長大的人對騎兵作戰完全是門外漢。而且依我看來,放眼望去,恐怕普天之下也沒幾個人對騎兵的了解能與子龍比肩。”
趙雲躬身道:“蒙主公金口一讚,在下實在惶恐。”
孫策撓了撓頭,趙雲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少年老成,和程普一樣極重君臣之禮。孫策自穿越迴來就對這些君臣之禮多少有點別扭,明明是同齡人,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叫起來多親切,偏要主公臣下的。孫策不禁脫口而出:“子龍可謂是冷麵寒槍啊。”
趙雲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之後和眾人一起笑了起來,氣氛一下輕鬆了起來。這才是人民喜聞樂見的嘛,孫策邊想邊看向趙雲身後的這隻風火騎兵。
趙雲跟在孫策旁邊道:“主公,這支騎兵既然名為風火,我便將其分為了‘狂風’和‘烈火’兩營。烈火營共四百人,全著赤甲,配一杆長槍和一個盾牌。狂風營共六百人,全著墨甲,皆是騎兵中善射的兵士。每名兵士配一副強弩,一壺箭,一柄精鋼馬刀和一個盾牌。”
孫策奇道:“一壺箭不過十支左右的樣子,夠用麽?”
趙雲解釋道:“狂風營在騎兵衝鋒前期主要做輔助之用,以箭雨壓製敵人的行動。騎兵的速度快,一般能放五輪齊射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用以壓製的齊射雖然不必考慮準頭,但是對臂力的消耗還是很大,如果齊射次數太多,衝入敵陣後恐怕就沒有力氣再用馬刀斬殺敵人了。”
孫策恍然大悟,點了點頭,看來還是實戰出真知啊,以前看小說中動輒就是百十輪齊射看來是胡扯了。
趙雲見孫策明白了,就繼續說道:“兩營士兵每百人設一百夫長,背插紅旗或者墨旗作為標誌。衝鋒時烈火營的槍騎兵居中,迅速突破敵人的前軍,撕開敵人的防線;狂風營則以三百人為一邊分為兩翼,在衝鋒和敵軍彌補缺口時以箭雨壓製對方行動,大概五至七輪齊射後突入敵陣,以馬刀迅速斬殺混亂的敵軍。”
孫策深吸了一口氣,仿佛看見了這隻騎兵戰鬥的情形,攻勢如潮的騎兵漫過的土地隻剩下屍骨累累的修羅場。孫策定了定神,問道:“這可是白馬義從常用的戰法?”
“不完全是。”趙雲道,“白馬義從的戰馬皆是並州馬,這類馬爆發力強,衝鋒速度快,與敵人接戰時能在最短時間內衝入敵陣之內。白馬義從說是輕騎兵,但是兵士多穿全鋼鎧,直接導致馬負重增加,後勁不足,整隻騎兵雖都配備弓弩,由於馬衝鋒速度過快,最多放兩輪箭雨就已經衝到敵人麵前了。而且公孫瓚帶兵陣型隻有鋒矢陣一種,如果正麵衝鋒配盾的敵人,箭雨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殺傷和壓製作用。更致命的是衝入敵陣後一旦被包圍,騎兵的機動能力會被大大削弱,無法突圍。”
孫策問趙雲道:“若是麵對強弩,烈火營能衝進敵陣麽?”
趙雲道:“雖說滇馬衝鋒速度不如並州馬,但是風火騎兵的戰馬不披馬鎧,騎兵也隻披鱗甲,輕裝則急速,再加上有狂風營在兩側壓製,應該能以較小的傷亡衝入敵陣。”趙雲頓了頓,又道:“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騎兵的勇氣。騎兵是一個團結起來的整體,如果當中一個人開始懼怕死亡,恐懼會很快的彌漫開來,整支騎兵便會被輕易的擊垮。很多時候,對死亡的恐懼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趙雲的一番話激起了孫策滿腔的豪情,不過很快就被呂範和朱治帶迴來的消息澆熄了。這兩個家夥出去募了快一個月的兵才招了不到三百人,還都是炮灰類型的,這足夠讓孫策把上湧的熱血全部吐出來了。
“丹陽是產兵之地,怎麽會才募到這麽點兵?”中軍帳中的孫策有些憤怒了,瞪著眼睛看著呂範和朱治,“陶謙那老混蛋在丹陽足足募了三萬丹陽精兵,難道丹陽的男人全都被他征走了麽?”
呂範躬身道:“主公,在下原本也是這麽想,剛開始還以為是兵餉太少,所以鄉勇才不願意來投軍,但是就算我們許諾投軍後免除家中賦稅還是收效甚微,後來才發現原來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
“陶恭祖當初招走的並不是漢民,而是山越人。那三萬丹陽精兵原是山越的一個部落,因拒絕與其他部落合並而遭受排擠,未免滅族之禍,不得已才投靠陶謙??????”
孫策就算再傻也聽出來呂範的弦外之音,看來問題與山越人有很大關係,便示意呂範繼續說下去。
呂範接著道:“山越人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山越生性勇猛且善於山地作戰,同時利用山中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自給自足,每年秋收之時都會襲擊附近漢人居住的村落,搶劫糧食,以供來年所用。所以,免不免除賦稅於這些漢民來說無關緊要,就算不交賦稅每年也都被山越搶走了。”
朱治接口道:“而且山越人原本大分散、小聚居,各部落之間少有聯係。但是近年來丹陽治下一個叫祖郎的山越部落頭領不斷吞並附近的部落,如今已是擁有數萬之眾,自稱為山越大宗帥。每逢秋收便會集合山越兵下山搶糧,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官軍都是望風披靡。”
孫策奇道:“那這些漢民怎麽還不搬家,戀家竟然戀的如此嚴重麽。”
呂範答道:“主公,不是不想搬,而是不能搬。丹陽可耕種之地,多在此處,其餘都是未加開墾的荒地。每年如果早點收割糧食,秋收之時逃往別處躲藏一陣,這些漢民還勉勉強強能度過來年。都是老實巴結的農民,離開了土地還能去哪裏呢?”
孫策聽後臉色冷峻,沉默了很久,才從牙縫中吐出八個字:“心腹未平,難以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