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橋蕤也算是孫策營中的北方將領了,至少在地理上稍微偏北一點的,但是帶起騎兵來和江東武將基本沒什麽區別。現在風火騎兵的狀態是隻要騎馬出營,騎兵們就開始滿山滿野的到處亂竄,出營一千,迴營七百,迷路三百。也就是這兩天訓練的馬有些累了,每天才能多迴來一百來人。


    孫策很是鬱悶,這些騎兵放在戰場上,能順利的找到敵人就謝天謝地了,還談什麽牽製和騷擾。[bsp;不過此時鬱悶的不止孫策一個人,遠在千裏之外的長安,漢獻帝也十分鬱悶。


    獻帝屏退了左右,看著跪在下麵的董承,氣憤的道:“李傕郭汜二賊真是太放肆了,他們還當朕是皇帝麽?朕本以為有了董卓的前車之鑒,李郭二賊行事多少會收斂點。結果呢?他們比董卓是又過之而無不及!”講到激動之處,獻帝不禁重重的拍在麵前的案幾上。


    “陛下不可自殘龍體啊。”董承老淚縱橫,顫顫巍巍的說,“如今陛下身邊多有李郭二賊的耳目,陛下凡事還需多多忍耐。”


    “忍耐?再忍耐下去隻怕朕一覺醒來,人頭就已經掛在長安的城門上了。”獻帝恨恨的道,“朕思量再三,唯今之計,隻有向天下傳矯詔,命各州郡太守來長安勤王討賊了。”


    “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董承激動的道,“昔日十八路太守勤王,乃是曹操假托陛下旨意,雖然僭越,但是也沒讓董卓抓到陛下的把柄。今日若陛下貿然頒旨昭告天下,恐怕給李郭二賊落了口實,微臣擔心······”


    “擔心什麽?難道他倆還想廢了朕,另立新帝不成?”獻帝怒道。


    董承如雞叨米般連連叩頭道:“微臣萬死,微臣不敢說。”


    “說!朕赦你無罪。”


    董承叩頭流血,道:“陛下,李傕郭汜性情殘忍,陛下三思啊。”


    獻帝聽董承說出了自己心中一直不願意麵對的答案,頹然的坐在龍椅之上,苦笑道:“想高祖皇帝提三尺劍,斬蛇起義,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創立的這不世功業,竟然要斷送在我的手上。可歎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他日我一旦身死,有何麵目見二十四帝於九泉之下啊。”言罷,淚如雨下。


    董承抬起頭,確定四周無人後,膝行上前,悄悄的對獻帝說:“陛下既不能傳明詔,何不暗傳密詔,隻是此等詔書陛下千萬不能以紙筆寫出,萬一事敗,也不致為陛下招來殺身之禍。”


    “殺身之禍。”獻帝長歎道:“想我一國之君,居然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真是可悲啊。”


    董承連連叩頭道:“微臣失言,微臣罪該萬死。”


    “愛卿又有何罪呢,隻是朕一直不願意承認而已。”獻帝搖了搖頭道,“隻是忠義之士,不可多得,若所托非人,恐怕是自取其害。隻恨愛卿此時無權,不然可為朕除此二賊。”


    “陛下所言極是,想當初十八路勤王軍是何等聲勢,甚至逼董挾持聖駕西逃,但這些人一個個心懷鬼胎,都想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並沒有一絲忠君愛國之心。”董承悲憤的說道,“若是陛下想脫離虎口,隻能托在外擁軍的皇室宗親。”


    “如今在外擁軍的宗親隻有益州劉焉,荊州劉表和幽州劉虞。”獻帝向董承問道:“以愛卿之見,應該請哪一位率軍前來勤王呢?”


    董承想了想,道:“益州離長安路途遙遠,且蜀地山路崎嶇難行,漢中張魯又與劉焉有仇,就算劉焉有心救駕,恐怕也是變長莫及;荊州劉表年紀越大,越是昏聵無能,若與士族清談,倒是一把好手,若要讓他上戰場,恐怕比登天還難。而且此二人皆無心腹或是子侄在朝,傳詔給此二人,隻怕多有波折。”


    獻帝聽了,也明白了董承的意思,便試探道:“愛卿的意思是招幽州劉虞了?”


    “正是。”董承環顧了一下四周,湊到獻帝身旁道,“劉虞乃東海恭王之後,久鎮幽州,是難得的賢臣,在民間頗有威望,公孫瓚等名將也都是他的部屬,而且劉虞之子劉和,現為侍中,正在朝中供職。”


    獻帝看到了一絲希望,不禁大喜,對董承道:“若此次朕能逃出生天,東歸洛陽,愛卿便是頭功。”說罷,脫下手上的白玉戒指,交給董承道:“此物不是凡品,劉和見了便知是朕賜予你的,你可帶朕向其傳旨,命其父起兵勤王。”


    董承叩拜領旨,出了宮便悄悄來到劉和府上,向劉和傳了獻帝旨意。劉和聽完,涕淚交流,下拜大哭道:“臣誓死不負陛下所托。”於是當天晚上便喬裝打扮,偷偷逃出長安,去尋父親,讓他起兵奉迎天子。


    卻說劉和怕路上被李郭二人派兵截住,便向揚州方向先行了幾日,準備迂迴迴幽州。不想迂迴到了袁術的領地,路上巡邏的士兵見他鬼鬼祟祟的,便把他捉了去見地方官。劉和說自己是大漢宗親,此行是有秘密使命。地方官不知真假,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精神,把他直接押送到了壽春,讓袁術親自處置。


    袁術最近正在氣頭上,聽到來報說抓了個大漢宗親,怒氣衝衝的道:“什麽大漢宗親,姓劉的和姓孫的一樣,沒一個好東西。”


    楊弘湊上前去,道:“主公消消氣。此人說身負秘密使命,主公不妨詐他一下,探探虛實,說不定對我等有利。”


    袁術三角眼一轉,道:“言之有理。”便命左右把這大漢宗親押上來。


    見了劉和,袁術陰陽怪氣的道:“不知尊駕是哪位先王的子侄後代啊,落魄如此,還敢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也不怕辱沒了祖上。”


    劉和年輕氣盛,聽到袁術如此挖苦,怒道:“虧你袁公路也是一方太守,竟然如此沒有見識。我父親便是幽州劉虞,我這次乃是奉陛下旨意,招我父親入京勤王。”


    待劉和反應過來說錯了話,已然是來不及了。袁術這陣子正為孫策帶走了自己的兵而心痛呢,不想這麽大個餡餅竟然砸到了自己的頭上。袁術立刻換了一番臉孔,皮笑肉不笑的道:“原來是劉伯安的公子啊,我說怎麽是英氣非凡,一表人才呢。在下對尊駕父子真是傾慕已久了,這次劉侍中既然到了在下的治地,一定要留下多住幾日。”


    劉和也是個乖覺的人,聽袁術這麽說,便知道他是想把自己扣住了,趕緊說道:“承蒙明公好意,隻是在下此行背負重大使命,陛下在長安每日望眼欲穿,實在不敢耽擱。”


    袁術笑道:“不妨事不妨事。我也時時掛懷著陛下,一直想殺去長安,救陛下於水火,隻恨自己勢單力薄,又無陛下旨意,師出無名。劉侍中這次來,可不是解決了我兩個難題。這樣吧,劉侍中先給伯安寫封信,我派幾個得力的部下送去,待伯安率兵前來,我等便一同進軍,殺到長安,宰了李郭二賊,你看如何?”


    劉和看眼下情形,知道自己是脫不了身了,但心底還是希望袁術如他所說的一般是個忠臣,隻能長歎一聲,給父親寫了封信,道明原委。袁術拿到信大喜,當下便派人快馬送往幽州,心想:這次劉虞的兒子在我手上,他還不投鼠忌器,看我這次怎麽吞了幽州的兵馬,哈哈。


    卻說信到了幽州劉虞的手上,劉虞便召集眾人商議,準備起兵與袁術會合,一同進京勤王。


    公孫瓚看了劉和的信,起身諫道:“明公自然是忠心為國,我隻怕袁公路不似明公這般心誠啊。”


    “伯珪此言何解啊?”


    公孫瓚道:“當日我也曾參加討董聯軍,當時孫文台攻到虎牢關下,本可一舉破關,攻陷洛陽,迎迴聖駕,結果就是因為袁術拒不發糧,結果功虧一簣。而且袁術最近又從孫堅幼子孫策處詐得傳國玉璽,這不是想謀反是什麽。明公,三思啊。”


    劉虞怒道:“難道我等就任由陛下在長安受李郭二人擺布麽?袁術祖上四世三公,世代累受漢恩,豈會不思迴報?伯珪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公孫瓚叩頭流血道:“袁術狼子野心,明公千萬不可上當啊。”


    劉虞聞言大怒,命人將公孫瓚亂棍打出,喝罵道:“我意已決,你若再敢多言,休怪我不顧往日情麵。”


    公孫瓚本來就與劉虞政見不同,因為劉虞一直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少數民族,而公孫瓚則一直以強硬的態度對抗。這次被亂棍打出,公孫瓚惱羞成怒,深恨劉虞,心中想到:你不是不信我的話麽?好,我這次偏偏就幫著袁術吞並你,好叫你知道我白馬將軍的厲害。


    公孫瓚當即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意便是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虞的兵馬,自己會在劉虞後方為他內應,事成之後共分幽州雲雲。待寫好了信,便命自己的堂弟公孫越親自去袁術處送信。


    公孫瓚也知道自己的堂弟不是很成器,但是不派自己的至親前去又恐袁術不相信自己。於是聚集帳下眾將問道:“誰敢陪吾弟一起去袁術處走一趟。”


    眾將知道此行危險,都不答話,隻見帳下一小將大聲應道:“在下願意。”


    公孫瓚見是一個生麵孔,不過二十歲左右的樣子,雖然魁梧,卻是白白淨淨,倒像個文士的模樣。當下嘲笑道:“你是個什麽東西,你當我帳下沒有大將麽?”眾將聞言,也都一起放聲大笑起來。


    公孫越卻樂嗬嗬的說道:“哥,就讓他陪我去一趟唄。”


    公孫瓚知道自己這個弟弟好男風,當下唾了一口,道:“辦這麽大件事都沒個正經,你小子要是途中貪圖享樂誤我大事,迴來我不打斷你的雙腿。”公孫瓚沉吟再三,還是覺得不放心,向公孫越道:“我再給你一千騎兵保護你,你速去速迴。”


    “哥,放心吧。”公孫越拍著胸脯保證到,然後轉過臉來淫笑著問那小將道:“小兄弟,很是麵生啊,叫什麽名字啊。”


    隻見那小將正色道:“我乃常山趙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霸王孫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蓋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蓋黃旗並收藏小霸王孫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