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在臨近午夜十二點的時候,在樂陽的府上又開始了一次晚宴,在晚宴上,蘇夢夢等六人向樂陽簡單敘述了別來的的情形。


    大約在一個月之前,寒山禪寺的上代住持靈智在好友定彥平的見證之下,將住持之位讓予他的弟子慧明,同時他宣布正式還俗。在同一天,他的戀人清心師太以及弟子慧空亦離開空門,正式還俗。事實上,這三個人早已蓄了一年的頭,這次的還俗隻是個簡單的形式而已。


    還俗後的靈智和清心恢複了其原來的姓名,然後兩人按照先前的打算,雙雙告別弟子,攜手遨遊天下去了。三天之後,定彥平帶著兩個孩子方歌和方吟也離開了禪寺,說是要迴靈源山去居住。剩下的慧空和清心的五個弟子商量了一下,六人決定趕赴長安來投奔樂陽,於是,才有了今日的一幕。


    本來蘇夢夢等人滿懷憧憬地投奔樂陽而來,等來到樂府之後,卻現府中還有一位自稱是樂陽未婚妻的女子。蘇夢夢一見之下,當即感到十分傷心。但她本就是個溫柔善良的人,又處在這個多戰亂的時代,對於一夫多妻並沒有太大的抵觸。她所擔心的隻是樂陽會不會因為有了新歡而忘記舊愛。


    而沈落雁一開始看到五個女子,個個長得如花似玉,在知道對方是來找樂陽的時候,她還以為五個女子都和樂陽有著關係,於是心中就有些敵視。後來知道了對方的身份,想起了樂陽給她提起的關於蘇夢夢的隻言片語,敵視的情緒就少了很多。她本來想跟蘇夢夢好好談談,通過交談加深了解,然後再相互結交。可是她沒了敵視。蘇夢夢那幾個師妹卻沒有放棄敵視的意思。於是沈落雁地努力直接遭到了非善意的反擊。沈落雁也不是那種委曲求全的性子,既然對方來不善,她便挺身應戰。於是雙方就開始了冷戰。等到小姑娘小楓出來,在知道了對方的身份之後。小丫頭地醋勁兒也上來了,跟著就加入到了沈落雁的陣營中,同蘇夢夢幾人對峙起來。


    這些人從中午一直對峙到晚上,等到被樂陽打迴來的張乘風他們四人入府的時候,在聽了那個大嘴巴張乘雲的話後,對峙兩方的敵視立即因為對樂陽的關心而消失不見。沈落雁登時便想出去找樂陽,但張乘雲說樂陽要進宮麵聖,沈落雁知道自己也幫不了忙。就按捺下自己的想法,派人安排了張乘風張乘雲四人去療傷後。又坐了下來。再度坐下來之後,沈落雁已經無心再同蘇夢夢鬥氣了,她地心裏除了對樂陽的關心之外,就剩下對李績地憤怒了。


    聽到沈落雁對李績的責罵,出於對樂陽的關心。又加上不熟悉長安的情況,蘇夢夢主動向沈落雁張了嘴。沈落雁本來就有和蘇夢夢做同室姐妹的想法,此時見蘇夢夢主動詢問,於是也就主動相告。兩個人關係曾有一度融洽地時刻,但後來因為蘇夢夢的幾個師妹聽說李績之所以會行刺樂陽,主要和沈落雁有關後,不開心的因素再度在兩方彌漫開來。


    後麵的情況就無需再多加敘述了,樂陽一迴來,沈落雁和蘇夢夢兩人間的隔閡也漸漸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對於她們兩人來說,做姐妹肯定要比做敵人好得多了。


    樂陽把在承慶殿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大家,沈落雁聽說李績不但被降了職,還被削去了兵權,不禁十分高興。她解恨地道:“活該,這叫惡有惡報。”


    蘇夢夢雖然不太清楚情況,她也關心地問道:“相公。你能確定派人行刺你的就是李績嗎?”


    “*不離十!”樂陽道:“隻是現在還沒辦法找到證據。而且時機也不太合適,不然我斷然不會放過他!”


    樂陽現在對李績這個人是越來越厭惡了。熟悉曆史的他知道。李績這個人,是把功名富貴擺在仁義道德之上,個人利益大於一切地一個人。


    當初,在李績還叫作徐世績的時候。竇建德率軍攻破黎陽城,俘獲了徐世績的老父,本已經逃跑的徐世績不得已投降了竇建德,竇建德對他不可謂不好,相待甚厚,讓其統領本部人馬,然而,他卻一心想要迴歸李唐,竟然想出兵襲擊竇建德,事敗後,孤身逃亡,把老父丟在竇建德處,竇建德也算寬厚,不僅沒有殺他的父親,還把他的老父還給了他,當竇建德被李唐俘獲,押送長安斬時,那時,已經被賜姓為李的李世績卻沒有為他說上半點好話。


    還有一件事,在當初李密火並翟讓時,原本屬於翟讓部屬地徐世績被李績抓獲,李密愛其大才,於是放了徐世績一馬。後徐世績屯兵黎陽,表麵上仍然認李密為主,然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之後,他卻沒有率軍來主動救援,李密隻好率部西進關中,投了李唐。在後來地時候,魏征代表李唐前來招撫徐世績,他決意投降,將土地人口軍人數目等造冊讓使送往長安,然而,卻打著魏公李密的旗號,說是獻給李密,然後再讓李密轉交。


    李淵有些奇怪,忙詢問原委。那個使說,徐世績乃魏公部下,今日魏公降唐,所以他所轄地土地人口皆應該由魏公李密親自獻給唐皇為好,他不敢擅自將此獻給唐皇。


    李淵聽了之後,大喜,認為李世績是個純臣,於是,賜徐世績姓李,封為萊國公,黎陽總管,後又封為右武侯大將軍,統率河南山東之兵以拒王世充和竇建德。


    李世績表現了他的純臣之心,李淵卻因此猜忌李密了。


    本來,投降李唐後,受到的待遇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高,而自己以前的屬下,卻混的比自己強的多了,所以,李密頗有怨言。李淵本來就對那些昔日與自己爭奪天下時的對手不放心,更因為李世績的事情,讓李淵看明白了李密對其部將的影響力,李淵自然就更加提高了對他的警惕之心。


    當李密說要出關東為李唐招降舊部時,一直就在注意李密的李淵就知道李密不可留了。於是,他派了部下盛彥師在熊耳山山穀中設伏,在李密部隊過到一半的地方,盛彥師部忽然殺出,李密的部隊被從中間分割,尾不能相顧,李密與部將王伯當被殺死在軍中。李密之死,雖然說是李淵派人下的手,但總的說來,在這件事情上,李世績脫不了幹係。


    兵書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隨著對李績了解的加深,樂陽頭腦中已經漸漸開始有了一個對付李績的方法的大概輪廓。樂陽的想法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一定要一擊奏功,不能讓李績有翻身的餘地。樂陽知道,隨著自己力量的增強,距離替小貞報仇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


    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長安城,西內苑。


    西內苑裏旌旗招展,新築成的拜將台上立著一麵巨大的“唐”字大旗。身著盛裝的群臣在台下分班站好,左邊是文臣,房玄齡和封德彝兩人列於文臣中的第一位;右邊武將,最前排的是侯君集和樂陽。侯君集一身金盔金甲,樂陽則是銀盔銀甲,兩人神色肅穆地站在武將班中的第一排,陽光照在一金一銀的盔甲上,折射出炫目的光芒,相映成趣。


    一陣鼓樂響起,李世民在眾侍衛的簇擁下走向拜將台。司禮官已經在大聲宣告:“吉辰已到,天子拜將!”


    李世民走到侯君集和樂陽身邊,兩人跟在李世民身後向拜將台上走去。太監王德手中捧著金黃色緞子包著的大印和封誥文書跟在後麵。


    在台下群臣和眾將士的目光中,三人登上了台頂,侯君集和樂陽二人隨同李世民一同朝南跪倒祭天。


    此次出征丁節,共分為兩路軍,名義上侯君集是主帥,樂陽是副帥,但是實際上兩人的權責是相同的,誰也無法指揮和命令對方,兩個人直接向李世民負責。


    祭完天,李世民站起身將大印分別遞到兩人手上,莊嚴說道:“征南軍統帥接印出征!”二人躬身接過大印,西內苑中列隊的禁衛軍齊聲高喚:“萬歲萬歲”在拜將台上那麵迎風招展的大旗下,李世民不住地向士兵們招手,陽光的照耀下,氣勢非凡,好似天人下凡一般。


    站在李世民的背後,望著他的背影,樂陽心中暗暗告訴自己:“有朝一日,我也將如他一般!”


    十一月二十一,兩路南征大軍浩浩蕩蕩地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樂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琪並收藏大唐樂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