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聽李世民的意思,若自己那種方法三天能拿下幽州,除非守城人是個呆子,就不禁嘀咕道:“李瑗這人也不聰明啊!”
李世民瞅他一眼,道:“你上次打羅藝的涇州也是,自己的腳跟還沒站穩,就心急火燎地撲上去,結果反倒讓羅藝的先鋒呂冀給趕出去三十裏去。你這個家夥,勇猛是有的,衝勁是有的,而且還比別人多幾倍,可就是缺少冷靜。真正的兵家,行軍要如水而不是如火,你心裏老是燒著一團火,哪還冷靜得下來呢?”
尉遲敬德看了李世民一眼,嘴唇動了動,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麽?”
“陛下的口氣,怎麽和樂陽那小子一個樣啊?”
李世民一愣,有些好奇地道:“怎麽?他也這麽說你?”
“差不多吧。”尉遲敬德道:“他說臣是個優秀的執行,失敗的決策,臣也聽得不太明白……”
“他與你沒接觸多久,不過看人確實很準。”李世民向房玄齡和杜如晦望了望,道:“你們覺得此人怎麽樣?”
房玄齡道:“陛下,臣以為,不如就讓樂陽獨立打一次幽州。”
杜如晦亦道:“臣以為房大人的意見不錯。”
想了一想,李世民轉向尉遲敬德,道:“好吧,這樣,幽州那裏你不用去了,朕派你和程知節張亮去增援李靖,圍堵羅藝吧!”
“真的?!”尉遲敬德抬起頭來,興奮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點點頭,“不過你可不要忘了,你那急躁的老毛病該改改了,一定要聽大將軍的。”
“臣知道。”尉遲敬德用力地點了一下頭,然後道:“那樂小子要的步兵、糧草、和攻城器械呢?”
“你以為他真的要嗎?”李世民一笑,“既然他的策略是逼李瑗出城決戰,那還用什麽攻城器械?何況在城外決戰,自然是騎兵占優勢,他還用什麽步兵?至於糧草,他派人拿下燕地各州,不就有現成的了麽?”
“原來他是故意把我派迴來……”尉遲敬德一愣之後才明白。
“你留在那裏,萬一給他搗個亂,軍令可就無法暢通了。”李世民道,“那時候,仗還怎麽打?”
“他拿著聖旨,又有帥印,我怎麽敢搗亂?”尉遲敬德別扭地道。
“畢竟他是第一天入兵營,何況你的品階又高過於他。”李世民道。
“陛下,您讓這個第一天到軍營的小子指揮一場大戰,他真的能行麽?”尉遲敬德擔心地道。
“朕看好他。”李世民笑笑,道:“你也不要總對人家有成見,當初若不是他,你這條胳膊可就保不住了。(..tw好看的小說)”
“什麽?!”尉遲敬德一呆。
“還記得當初你和孫達比武那次吧,”李世民含笑解釋道:“最後如果不是他那一聲琴響,你這條左臂可就保不住了。”
尉遲敬德想了想,道:“陛下,那次,隻是巧合吧?”
“開始朕也以為是巧合,後來親耳聽了他的琴音之後,朕才明白過來,樂陽是深藏不露,他的功力應該不在你之下。”
“那個……陛下,”尉遲敬德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來,不好意思地道:“那臣真的是太對不住他了。”
“以後有機會向他道個歉吧。”李世民的目光轉向殿外,悠悠道:“朕倒要好好看看,他這一戰能打成個什麽樣?”
就在李世民這句話說完的幾天後,幽州戰場上捷報頻傳。
九月四日,蘇定方克武州,五日,張公瑾克平州,七日,柴絳克儒州,三人除留小部兵馬守城之外,三人帶部隊主力又迴到幽州城下與樂陽會合。九月八日,樂陽部四萬五千多人將幽州團團圍住,整個幽州城已成為一座孤城。
九月九日、十三日幽州城兩次派出部隊出城攻擊唐軍,試圖打通唐軍的包圍,恢複同燕地的聯係,但由於樂陽的快速反應,及時調遣部隊圍堵,敵軍見占不到什麽便宜後,又灰溜溜地退迴了城中。而後數日,唐軍又抓到十數名李瑗派去向梁師都求助的信使,但梁師都那時正忙於應付北上的柴紹、張寶相二人,根本就抽不出兵力來相助。而後幾日,李瑗隻是加緊了對幽州的城防,卻並未再派兵出戰了。
九月二十日早,樂陽喚來尚坤,把一張寫好的文書遞給他,道:“你找二十個會寫字的兄弟,每個人抄十份,然後派人射進城去。”
尚坤接過文書看了兩眼,道:“大帥,你這是招降書?”
樂陽笑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雖然咱們到了攻城這一地步了,但是攻城也有高明與低級之分。像那種生生以將士的血肉之軀去爬城破城門之流,屬於最低級的,能不用最好不要用。我這招是攻心之術,李瑗雖然緊閉城門,把全城人關在裏麵,可他關不住人心。你讓弟兄們每天射兩百份進去,我就不信他城裏不亂。”
“大帥這招這是高明啊!小將馬上去辦!”尚坤興衝衝地拿著文書出去了。
於是,從九月二十日起,幽州城的百姓每天都會收到兩百份招降書,招降書的字跡不一,但內容卻全數一樣。李瑗特意派了士兵大張旗鼓地全城搜尋,可是收效甚微。因為這招降書經常落得不是地方,譬如房頂上,樹枝上,荷塘中,甚至茅廁裏……一天天的,全城百姓差不多都清楚了招降書上的內容,甚至有些人已經熟的都能背下來了,於是,幽州城中開始亂了起來,李瑗的部隊開始軍心不穩,每天都有放下武器當逃兵的。眾百姓間也開始親密起來,幾乎天天晚上都有上門走親戚的,不過你若果要仔細觀察,你會現,這些‘走親戚’的經常一堆人聚在一個小屋子裏竊竊私語上老半天,而且在午夜的時候,會有人趁著守城士兵不注意隔著城牆往城外仍石頭,而當巡夜的唐軍士兵現的時候,這些石頭上一般都纏著或是包著寫好的紙條或是信件,然後唐軍士兵則笑眯眯地把這些紙條或信件送往中軍大帳。
十月三日,到了這個時候,李瑗手下的士兵差不多有上千人扔下了武器,他們有的趁黑夜爬牆出去投靠唐軍,有的則潛伏在親戚家裏,暗中等待唐軍破城。若不是李瑗的親衛看住了城門和城中幾處重要據點,那些逃兵和百姓早就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了。
於是,李瑗憋不住了,寫下戰書,約樂陽三日後決戰。
李世民瞅他一眼,道:“你上次打羅藝的涇州也是,自己的腳跟還沒站穩,就心急火燎地撲上去,結果反倒讓羅藝的先鋒呂冀給趕出去三十裏去。你這個家夥,勇猛是有的,衝勁是有的,而且還比別人多幾倍,可就是缺少冷靜。真正的兵家,行軍要如水而不是如火,你心裏老是燒著一團火,哪還冷靜得下來呢?”
尉遲敬德看了李世民一眼,嘴唇動了動,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麽?”
“陛下的口氣,怎麽和樂陽那小子一個樣啊?”
李世民一愣,有些好奇地道:“怎麽?他也這麽說你?”
“差不多吧。”尉遲敬德道:“他說臣是個優秀的執行,失敗的決策,臣也聽得不太明白……”
“他與你沒接觸多久,不過看人確實很準。”李世民向房玄齡和杜如晦望了望,道:“你們覺得此人怎麽樣?”
房玄齡道:“陛下,臣以為,不如就讓樂陽獨立打一次幽州。”
杜如晦亦道:“臣以為房大人的意見不錯。”
想了一想,李世民轉向尉遲敬德,道:“好吧,這樣,幽州那裏你不用去了,朕派你和程知節張亮去增援李靖,圍堵羅藝吧!”
“真的?!”尉遲敬德抬起頭來,興奮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點點頭,“不過你可不要忘了,你那急躁的老毛病該改改了,一定要聽大將軍的。”
“臣知道。”尉遲敬德用力地點了一下頭,然後道:“那樂小子要的步兵、糧草、和攻城器械呢?”
“你以為他真的要嗎?”李世民一笑,“既然他的策略是逼李瑗出城決戰,那還用什麽攻城器械?何況在城外決戰,自然是騎兵占優勢,他還用什麽步兵?至於糧草,他派人拿下燕地各州,不就有現成的了麽?”
“原來他是故意把我派迴來……”尉遲敬德一愣之後才明白。
“你留在那裏,萬一給他搗個亂,軍令可就無法暢通了。”李世民道,“那時候,仗還怎麽打?”
“他拿著聖旨,又有帥印,我怎麽敢搗亂?”尉遲敬德別扭地道。
“畢竟他是第一天入兵營,何況你的品階又高過於他。”李世民道。
“陛下,您讓這個第一天到軍營的小子指揮一場大戰,他真的能行麽?”尉遲敬德擔心地道。
“朕看好他。”李世民笑笑,道:“你也不要總對人家有成見,當初若不是他,你這條胳膊可就保不住了。(..tw好看的小說)”
“什麽?!”尉遲敬德一呆。
“還記得當初你和孫達比武那次吧,”李世民含笑解釋道:“最後如果不是他那一聲琴響,你這條左臂可就保不住了。”
尉遲敬德想了想,道:“陛下,那次,隻是巧合吧?”
“開始朕也以為是巧合,後來親耳聽了他的琴音之後,朕才明白過來,樂陽是深藏不露,他的功力應該不在你之下。”
“那個……陛下,”尉遲敬德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來,不好意思地道:“那臣真的是太對不住他了。”
“以後有機會向他道個歉吧。”李世民的目光轉向殿外,悠悠道:“朕倒要好好看看,他這一戰能打成個什麽樣?”
就在李世民這句話說完的幾天後,幽州戰場上捷報頻傳。
九月四日,蘇定方克武州,五日,張公瑾克平州,七日,柴絳克儒州,三人除留小部兵馬守城之外,三人帶部隊主力又迴到幽州城下與樂陽會合。九月八日,樂陽部四萬五千多人將幽州團團圍住,整個幽州城已成為一座孤城。
九月九日、十三日幽州城兩次派出部隊出城攻擊唐軍,試圖打通唐軍的包圍,恢複同燕地的聯係,但由於樂陽的快速反應,及時調遣部隊圍堵,敵軍見占不到什麽便宜後,又灰溜溜地退迴了城中。而後數日,唐軍又抓到十數名李瑗派去向梁師都求助的信使,但梁師都那時正忙於應付北上的柴紹、張寶相二人,根本就抽不出兵力來相助。而後幾日,李瑗隻是加緊了對幽州的城防,卻並未再派兵出戰了。
九月二十日早,樂陽喚來尚坤,把一張寫好的文書遞給他,道:“你找二十個會寫字的兄弟,每個人抄十份,然後派人射進城去。”
尚坤接過文書看了兩眼,道:“大帥,你這是招降書?”
樂陽笑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雖然咱們到了攻城這一地步了,但是攻城也有高明與低級之分。像那種生生以將士的血肉之軀去爬城破城門之流,屬於最低級的,能不用最好不要用。我這招是攻心之術,李瑗雖然緊閉城門,把全城人關在裏麵,可他關不住人心。你讓弟兄們每天射兩百份進去,我就不信他城裏不亂。”
“大帥這招這是高明啊!小將馬上去辦!”尚坤興衝衝地拿著文書出去了。
於是,從九月二十日起,幽州城的百姓每天都會收到兩百份招降書,招降書的字跡不一,但內容卻全數一樣。李瑗特意派了士兵大張旗鼓地全城搜尋,可是收效甚微。因為這招降書經常落得不是地方,譬如房頂上,樹枝上,荷塘中,甚至茅廁裏……一天天的,全城百姓差不多都清楚了招降書上的內容,甚至有些人已經熟的都能背下來了,於是,幽州城中開始亂了起來,李瑗的部隊開始軍心不穩,每天都有放下武器當逃兵的。眾百姓間也開始親密起來,幾乎天天晚上都有上門走親戚的,不過你若果要仔細觀察,你會現,這些‘走親戚’的經常一堆人聚在一個小屋子裏竊竊私語上老半天,而且在午夜的時候,會有人趁著守城士兵不注意隔著城牆往城外仍石頭,而當巡夜的唐軍士兵現的時候,這些石頭上一般都纏著或是包著寫好的紙條或是信件,然後唐軍士兵則笑眯眯地把這些紙條或信件送往中軍大帳。
十月三日,到了這個時候,李瑗手下的士兵差不多有上千人扔下了武器,他們有的趁黑夜爬牆出去投靠唐軍,有的則潛伏在親戚家裏,暗中等待唐軍破城。若不是李瑗的親衛看住了城門和城中幾處重要據點,那些逃兵和百姓早就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了。
於是,李瑗憋不住了,寫下戰書,約樂陽三日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