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齊魯佃戶
大唐:開局與李二斷絕父子關係 作者:賽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了,恐怕這些人也看出來了,這事反對沒用,不如就直接拚命站在李恪這邊給李恪搖旗呐喊。
看上去他們是一片公心,拳拳愛國之心,天日可見。
可是一旦細想,就會發現他們的用心之歹毒了。
隋朝怎麽亡的?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三征高句麗的失敗,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
正是因為征伐高句麗失敗,才導致河北道大亂,出來了很多起義軍,就此大隋的狀況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說白了,這群現在上奏的家夥們,就是在賭,賭李恪打不贏高句麗。
隻要李恪露出一絲絲破綻,恐怕接下來等著李恪的就是大唐版的“楊玄感叛亂”了。
李恪冷冷一笑,把這份奏折丟到一邊,就他們這點小心思,妄想著征高句麗失敗,簡直是白日做夢!
“丟到一邊,當柴火燒吧。”
長孫琳楞了一下,雖然有預感,李恪對齊魯的豪強們的上書,恐怕不會當迴事,但這麽直接的說出來,是不是有些太不給麵子了?
要知道,李恪的這些話,都是可能被記錄在史書上的。
不過長孫琳也沒有勸李恪,隻是默默地說了句。
“好。”
說到底,長孫琳對齊魯的這些地主豪強們也沒有一點好感,她雖然身處後宮,但哥哥長孫衝就在齊魯那邊,擔任樓船將軍,對於齊魯當地的情況,她也是很了解的。
長孫衝就私底下給她寫過信,感慨著說:齊魯一帶,普通百姓連打漁的資格都沒有,就是下海打到魚了,也必須低價賣給當地的地主。
而自從魏征在河北道開始打壓士族開始,就有很多普通百姓和佃戶,冒著沒命的風險,往樓船上跑,想要去遼東。
齊魯一帶更甚,每天都有為了擠上船落水的,有些死了,有些活了下來。
根據長孫衝的描述,甚至有些人不顧他們的再三警告,趁著他們開船或者行駛的時候,直接往船上爬,或者是扒著船,想要這樣走到饒樂都督府去。
長孫琳當初看完長孫衝的信,心中就很是不忍,覺得齊魯的百姓實在太慘了。
特別是當她問過李恪,饒樂都督府到底有多少能耕種的土地後,長孫琳心中更是鬱鬱。
這些拚了命想要去遼東的齊魯百姓可能並不知道,就是遼東,也不是處處都是天府之國的,更多的地方還是一片沼澤,何況冬天又那麽冷。
也不知道他們去了,會不會後悔。
長孫琳私下裏把這個問題和李恪說了,李恪笑的很複雜,淡淡的說了句。
“恐怕是不會後悔的。”
長孫琳的消息當然是不如李恪靈通的,李恪很清楚齊魯一帶的佃戶已經被剝削成什麽樣子了。
根據魏征在當地的調查,齊魯一帶佃戶的田租高達五成。
如果單單是這樣,也算不了什麽,很多地方的佃戶也是這樣。
可是齊魯的佃戶還需要幫地主服徭役,繳納賦稅。
關中和河南一帶的佃戶就是交這麽高的田租,他們也不用再向朝廷繳納賦稅啊!
說到底關中和河南的佃戶都是朝廷統計不到的隱戶,有世家大族罩著。
而關隴士族們這點做得更好,因為關隴士族大多都是軍事家族,他們都習慣於從佃戶中挑選可靠的子弟,充當自家族人的護衛、家臣。
一旦要打仗的時候,這些人將會是他們最可靠的臂膀。
所以這些佃戶的孩子們大都是跟著他們的孩子一同訓練,而關隴士族們又大肆減免這些佃戶家的田租,甚至到了年節的時候,還有酒肉送上。
這樣的風氣是從西漢的時候就有的的,中間經過南北朝的戰亂,這樣的做法已經成為這些家族的習慣了,融入了他們的骨血之中。
至於其他的佃戶,雖然大唐沒有像漢朝那樣開放了部分上林苑,允許過不下去的百姓在裏麵耕種。
但大唐對一般的佃戶也是很照顧的,至少絕對不允許關中的佃戶淪為流民,或者像齊魯那樣被壓迫。
李恪雖然有心一次性把齊魯的那些渣渣們掃平,但事情不是這麽辦的,沒有正當的理由,李恪也不好下這麽重的手。
隻能把這樣的心思埋在心底,李恪想了想喚來了一名內侍,吩咐道。
“傳朕的口諭給荀學士,讓他幫朕擬一道詔書,發給樓船將軍長孫衝,命他好生對待齊魯當地逃亡的百姓,再增派二十艘樓船,在齊魯的港口進行轉運。”
“再傳道命令,讓饒樂都督府做好準備,一定要安置好這些逃亡的百姓。”
內侍不敢怠慢,把李恪的話記下,就匆匆去找荀漢了。
想來這樣至少能讓齊魯的百姓們,傷亡的少一點吧,李恪有些悶悶的想著。
長孫琳的柔荑輕輕的在李恪的頭上按壓著,李恪心中的悶氣慢慢消散,把臉埋在長孫琳的懷中,開口說道。
“齊魯的地主豪強們,朕早晚有一天要把他們趕盡殺絕,真是不當人子!”
長孫琳被他唿吸的熱氣弄得身上癢癢,臉都紅彤彤的,細聲說道。
“陛下這樣的做法恐怕解決不了問題。”
李恪耍無賴道。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長孫琳低著頭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半個月後,長孫衝收到了長安來的詔書,迴了家中就苦笑著對李麗質說道。
“你的這個哥哥,還真是半點也不讓我消停。”
李麗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嬌斥道。
“你還要不要命了!”
長孫衝也自覺失言,訕訕一笑,不再說些什麽。
第二天,到了樓船衙門,長孫衝喊來劉仁軌,兩人看著聖旨一起犯了難。
大唐的水師不算多,但也不至於連二十艘樓船都調動不出來。
隻是現在樓船水師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為接下來的攻打高句麗,運輸糧草器械上了。
這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忽然在身上再背上一樁運輸百姓的活計,水師可能還真騰不開手。
但他們能怎麽辦呢?
天子的命令,不可能不聽的,隻能硬著頭皮上了,大不了再征用部分民間的小船,讓他們也幫著運人吧。
看上去他們是一片公心,拳拳愛國之心,天日可見。
可是一旦細想,就會發現他們的用心之歹毒了。
隋朝怎麽亡的?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三征高句麗的失敗,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
正是因為征伐高句麗失敗,才導致河北道大亂,出來了很多起義軍,就此大隋的狀況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說白了,這群現在上奏的家夥們,就是在賭,賭李恪打不贏高句麗。
隻要李恪露出一絲絲破綻,恐怕接下來等著李恪的就是大唐版的“楊玄感叛亂”了。
李恪冷冷一笑,把這份奏折丟到一邊,就他們這點小心思,妄想著征高句麗失敗,簡直是白日做夢!
“丟到一邊,當柴火燒吧。”
長孫琳楞了一下,雖然有預感,李恪對齊魯的豪強們的上書,恐怕不會當迴事,但這麽直接的說出來,是不是有些太不給麵子了?
要知道,李恪的這些話,都是可能被記錄在史書上的。
不過長孫琳也沒有勸李恪,隻是默默地說了句。
“好。”
說到底,長孫琳對齊魯的這些地主豪強們也沒有一點好感,她雖然身處後宮,但哥哥長孫衝就在齊魯那邊,擔任樓船將軍,對於齊魯當地的情況,她也是很了解的。
長孫衝就私底下給她寫過信,感慨著說:齊魯一帶,普通百姓連打漁的資格都沒有,就是下海打到魚了,也必須低價賣給當地的地主。
而自從魏征在河北道開始打壓士族開始,就有很多普通百姓和佃戶,冒著沒命的風險,往樓船上跑,想要去遼東。
齊魯一帶更甚,每天都有為了擠上船落水的,有些死了,有些活了下來。
根據長孫衝的描述,甚至有些人不顧他們的再三警告,趁著他們開船或者行駛的時候,直接往船上爬,或者是扒著船,想要這樣走到饒樂都督府去。
長孫琳當初看完長孫衝的信,心中就很是不忍,覺得齊魯的百姓實在太慘了。
特別是當她問過李恪,饒樂都督府到底有多少能耕種的土地後,長孫琳心中更是鬱鬱。
這些拚了命想要去遼東的齊魯百姓可能並不知道,就是遼東,也不是處處都是天府之國的,更多的地方還是一片沼澤,何況冬天又那麽冷。
也不知道他們去了,會不會後悔。
長孫琳私下裏把這個問題和李恪說了,李恪笑的很複雜,淡淡的說了句。
“恐怕是不會後悔的。”
長孫琳的消息當然是不如李恪靈通的,李恪很清楚齊魯一帶的佃戶已經被剝削成什麽樣子了。
根據魏征在當地的調查,齊魯一帶佃戶的田租高達五成。
如果單單是這樣,也算不了什麽,很多地方的佃戶也是這樣。
可是齊魯的佃戶還需要幫地主服徭役,繳納賦稅。
關中和河南一帶的佃戶就是交這麽高的田租,他們也不用再向朝廷繳納賦稅啊!
說到底關中和河南的佃戶都是朝廷統計不到的隱戶,有世家大族罩著。
而關隴士族們這點做得更好,因為關隴士族大多都是軍事家族,他們都習慣於從佃戶中挑選可靠的子弟,充當自家族人的護衛、家臣。
一旦要打仗的時候,這些人將會是他們最可靠的臂膀。
所以這些佃戶的孩子們大都是跟著他們的孩子一同訓練,而關隴士族們又大肆減免這些佃戶家的田租,甚至到了年節的時候,還有酒肉送上。
這樣的風氣是從西漢的時候就有的的,中間經過南北朝的戰亂,這樣的做法已經成為這些家族的習慣了,融入了他們的骨血之中。
至於其他的佃戶,雖然大唐沒有像漢朝那樣開放了部分上林苑,允許過不下去的百姓在裏麵耕種。
但大唐對一般的佃戶也是很照顧的,至少絕對不允許關中的佃戶淪為流民,或者像齊魯那樣被壓迫。
李恪雖然有心一次性把齊魯的那些渣渣們掃平,但事情不是這麽辦的,沒有正當的理由,李恪也不好下這麽重的手。
隻能把這樣的心思埋在心底,李恪想了想喚來了一名內侍,吩咐道。
“傳朕的口諭給荀學士,讓他幫朕擬一道詔書,發給樓船將軍長孫衝,命他好生對待齊魯當地逃亡的百姓,再增派二十艘樓船,在齊魯的港口進行轉運。”
“再傳道命令,讓饒樂都督府做好準備,一定要安置好這些逃亡的百姓。”
內侍不敢怠慢,把李恪的話記下,就匆匆去找荀漢了。
想來這樣至少能讓齊魯的百姓們,傷亡的少一點吧,李恪有些悶悶的想著。
長孫琳的柔荑輕輕的在李恪的頭上按壓著,李恪心中的悶氣慢慢消散,把臉埋在長孫琳的懷中,開口說道。
“齊魯的地主豪強們,朕早晚有一天要把他們趕盡殺絕,真是不當人子!”
長孫琳被他唿吸的熱氣弄得身上癢癢,臉都紅彤彤的,細聲說道。
“陛下這樣的做法恐怕解決不了問題。”
李恪耍無賴道。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長孫琳低著頭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半個月後,長孫衝收到了長安來的詔書,迴了家中就苦笑著對李麗質說道。
“你的這個哥哥,還真是半點也不讓我消停。”
李麗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嬌斥道。
“你還要不要命了!”
長孫衝也自覺失言,訕訕一笑,不再說些什麽。
第二天,到了樓船衙門,長孫衝喊來劉仁軌,兩人看著聖旨一起犯了難。
大唐的水師不算多,但也不至於連二十艘樓船都調動不出來。
隻是現在樓船水師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為接下來的攻打高句麗,運輸糧草器械上了。
這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忽然在身上再背上一樁運輸百姓的活計,水師可能還真騰不開手。
但他們能怎麽辦呢?
天子的命令,不可能不聽的,隻能硬著頭皮上了,大不了再征用部分民間的小船,讓他們也幫著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