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肮髒的政策(上)
大唐:開局與李二斷絕父子關係 作者:賽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這兩名縣令攜手走進來後,李恪和顏悅色的問道。
“兩位愛卿可是有什麽要事?”
兩人對視一眼,躬身說道。
“自延津州金礦的消息傳來之後,整個長安人心思動,附近的龍首鄉等地,也多有百姓自發往饒樂都督府去,接下來恐怕會更多。”
“臣等有些擔心,關中人口過少,會不會動搖國本。”
這事不怪他們兩個著急,天子腳下,隔兩天就有人跑到遼東,這也和大唐想要鞏固關中的醫意願並不一致。
剛巧了,他們兩個作為長安的知縣,是最直接的負責人,要是有人拿這事來說他們,他們還找不到好的理由反駁。
李恪鬆了口氣,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呢,笑著揮了揮手說道。
“就由他們去吧,此事朝廷不用管,隻要出關的百姓並無罪行,就大可不必理會,任由他們出去就是了。”
“可是……”
沒等他們把話說完,李恪就似笑非笑的說著。
“難道兩位不覺得這些家中餘子、遊俠盜匪出城是好事嗎?”
這兩位縣令不敢接話茬了,誰都知道這事是好事,可這不是在和朝中的勳貴們還有世家們搶飯吃嗎。
這……
他們兩個已經被不少世家提醒了,不能任由這些泥腿子跑到遼東,他們也是迫不得已,才來找李恪的。
可是看著李恪那犀利的眼神,他們就覺得腿軟,李恪這名天子肯定是知道事情的原委的,難道要在李恪麵前承認自己受不了世家大族們的壓力?
那妥妥的就是一個無能的標簽,甚至還要被打上不可信任的標簽,自李恪登基以來,他的作為大家也都看在眼裏。
加強科舉,派魏征和十萬大軍遊弋河北道,整治士族,這都是針對世家們的手段。
若是自己還在李恪麵前說這點,那簡直就是自己找死。
唯唯諾諾半晌,兩名縣令還是退了出去。
李恪心中當然明白,這事裏這兩名縣令也隻是犧牲品。
這段時間李恪看似沒什麽大動作,可不要忘了,關中、長安可是有很多他的軍隊的。
這民間的動靜,李恪比他們兩個更清楚。
那些勳貴們半推半就的和世家聯合,希望掩蓋延津州金礦的消息,可不止是不希望百姓去喝湯。
關鍵是他們手下也是缺人的,特別是勳貴們,他們有不少都是從本朝才剛發家的,不像那些積累了千年的世家,家中佃戶、奴仆無數。
不缺人跑到遼東開礦,勳貴們就不行了,隻能從民間招攬勞動力,前往遼東淘金。
而就算是關隴的世家們,其實也看的明白,李恪是鐵了心了要拆分世家了。
這段時間無數人在向李恪上奏,希望在河北道停下魏征弄得政策,潛台詞就是陛下已經可以了。
可是李恪卻視若無睹,依舊在不停的加大對河北道的清算力度。
有人因此棄官歸隱,李恪也絲毫不懼,不知道從哪扒出來一堆粗通文字的人,就被他打發去當官了。
還有曆年明算、明法科的士子,這類人本應該苦熬十年,都不一定能等來吏部的栓選,卻被李恪直接從角落裏抬出來,往官場上丟。
本來世家的人還想看李恪的笑話,可李恪就憑著這些人,硬生生沒讓各地出現什麽亂子。
這時候,這些世家們是真的慌了,朝廷治民完全可以拋開世家,那他們世家存在的意義何在呢?
單純靠幾百年、上千年積累的土地嗎?還是那點名聲?
這些統統在李恪麵前不管用了,李恪用最兇狠的態度,直接撕開了世家們身上蒙著的那層文化皮。
也讓將領們看到了,這群世家也不過如此,他們能幹的,我們這群人一樣能幹。
一時間,軍中的士氣甚至還提高了,不少人都盼著等自己退伍後,轉任地方當官。
這也算是李恪的種種行為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吧。
也正是看到了這點,裴律師才會果斷的把自家的西眷房分家了,響應李恪的號召。
為此,還有不少世家就把目光放在了現在的遼東,那邊出了金礦,饒樂都督府的土地也還算不錯。
大不了就把家業往那邊搬,李恪對於他們的這些作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算他們不惜用借貸的方式,引誘遊俠和市井無賴和他們簽契約,李恪也並不在乎。
隻要人去了饒樂都督府,都會為饒樂都督府的繁榮添磚加瓦,為後續的攻打高句麗的軍事行動,做出一份貢獻。
總不能隻允許他這個皇帝出麵,組織屯墾軍團,不允許勳貴們玩些花活吧?
隻要不過線,李恪都不當迴事。
隻是去黑水流域開礦也好,還是到高句麗開礦也罷,都是很容易死人的。
李恪可不願意把如今人丁稀少的漢人往這裏麵填,但之前大唐的一貫政策,讓李恪很難將現在的突厥人、高句麗人變成奴隸,用來開礦。
讓西突厥的俘虜幫著大唐修路都已經引起不少非議了,李恪不希望當時候朝中再爭論一次。
躊躇半晌,李恪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
是不是可以讓突厥人幫著抓更西邊和北邊的部落俘虜,賣到大唐當奴隸,用來開礦或者修路?
李恪也不知道這個想法到底有沒有效,但總歸是條路子,還可以招來馮盎,借助已經臣服了的西南夷,往更南方的林邑等地抓捕俘虜。
這應該都是可行的操作,李恪心中有些躊躇不定,隻是這樣一來,會不會造成國中的外族降將們不安?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也有幾名青史留名的突厥降將,也不知道他們會怎麽看待這樣的事。
李恪有些拿不準主意了,想了想索性跑去找李世民,他之前的做法固然不行,太過寬容了,可若是驟然改成李恪打算用的辦法,會不會讓大唐變得不夠包容,致使邊疆叛亂常發?
要知道大唐的疆域實在太大了,要是不想終年征戰,就必須接納部分願意投降的蠻夷。
要不然恐怕大唐會四麵樹敵,四麵打仗,這實在不利於國內的民生。
“兩位愛卿可是有什麽要事?”
兩人對視一眼,躬身說道。
“自延津州金礦的消息傳來之後,整個長安人心思動,附近的龍首鄉等地,也多有百姓自發往饒樂都督府去,接下來恐怕會更多。”
“臣等有些擔心,關中人口過少,會不會動搖國本。”
這事不怪他們兩個著急,天子腳下,隔兩天就有人跑到遼東,這也和大唐想要鞏固關中的醫意願並不一致。
剛巧了,他們兩個作為長安的知縣,是最直接的負責人,要是有人拿這事來說他們,他們還找不到好的理由反駁。
李恪鬆了口氣,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呢,笑著揮了揮手說道。
“就由他們去吧,此事朝廷不用管,隻要出關的百姓並無罪行,就大可不必理會,任由他們出去就是了。”
“可是……”
沒等他們把話說完,李恪就似笑非笑的說著。
“難道兩位不覺得這些家中餘子、遊俠盜匪出城是好事嗎?”
這兩位縣令不敢接話茬了,誰都知道這事是好事,可這不是在和朝中的勳貴們還有世家們搶飯吃嗎。
這……
他們兩個已經被不少世家提醒了,不能任由這些泥腿子跑到遼東,他們也是迫不得已,才來找李恪的。
可是看著李恪那犀利的眼神,他們就覺得腿軟,李恪這名天子肯定是知道事情的原委的,難道要在李恪麵前承認自己受不了世家大族們的壓力?
那妥妥的就是一個無能的標簽,甚至還要被打上不可信任的標簽,自李恪登基以來,他的作為大家也都看在眼裏。
加強科舉,派魏征和十萬大軍遊弋河北道,整治士族,這都是針對世家們的手段。
若是自己還在李恪麵前說這點,那簡直就是自己找死。
唯唯諾諾半晌,兩名縣令還是退了出去。
李恪心中當然明白,這事裏這兩名縣令也隻是犧牲品。
這段時間李恪看似沒什麽大動作,可不要忘了,關中、長安可是有很多他的軍隊的。
這民間的動靜,李恪比他們兩個更清楚。
那些勳貴們半推半就的和世家聯合,希望掩蓋延津州金礦的消息,可不止是不希望百姓去喝湯。
關鍵是他們手下也是缺人的,特別是勳貴們,他們有不少都是從本朝才剛發家的,不像那些積累了千年的世家,家中佃戶、奴仆無數。
不缺人跑到遼東開礦,勳貴們就不行了,隻能從民間招攬勞動力,前往遼東淘金。
而就算是關隴的世家們,其實也看的明白,李恪是鐵了心了要拆分世家了。
這段時間無數人在向李恪上奏,希望在河北道停下魏征弄得政策,潛台詞就是陛下已經可以了。
可是李恪卻視若無睹,依舊在不停的加大對河北道的清算力度。
有人因此棄官歸隱,李恪也絲毫不懼,不知道從哪扒出來一堆粗通文字的人,就被他打發去當官了。
還有曆年明算、明法科的士子,這類人本應該苦熬十年,都不一定能等來吏部的栓選,卻被李恪直接從角落裏抬出來,往官場上丟。
本來世家的人還想看李恪的笑話,可李恪就憑著這些人,硬生生沒讓各地出現什麽亂子。
這時候,這些世家們是真的慌了,朝廷治民完全可以拋開世家,那他們世家存在的意義何在呢?
單純靠幾百年、上千年積累的土地嗎?還是那點名聲?
這些統統在李恪麵前不管用了,李恪用最兇狠的態度,直接撕開了世家們身上蒙著的那層文化皮。
也讓將領們看到了,這群世家也不過如此,他們能幹的,我們這群人一樣能幹。
一時間,軍中的士氣甚至還提高了,不少人都盼著等自己退伍後,轉任地方當官。
這也算是李恪的種種行為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吧。
也正是看到了這點,裴律師才會果斷的把自家的西眷房分家了,響應李恪的號召。
為此,還有不少世家就把目光放在了現在的遼東,那邊出了金礦,饒樂都督府的土地也還算不錯。
大不了就把家業往那邊搬,李恪對於他們的這些作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算他們不惜用借貸的方式,引誘遊俠和市井無賴和他們簽契約,李恪也並不在乎。
隻要人去了饒樂都督府,都會為饒樂都督府的繁榮添磚加瓦,為後續的攻打高句麗的軍事行動,做出一份貢獻。
總不能隻允許他這個皇帝出麵,組織屯墾軍團,不允許勳貴們玩些花活吧?
隻要不過線,李恪都不當迴事。
隻是去黑水流域開礦也好,還是到高句麗開礦也罷,都是很容易死人的。
李恪可不願意把如今人丁稀少的漢人往這裏麵填,但之前大唐的一貫政策,讓李恪很難將現在的突厥人、高句麗人變成奴隸,用來開礦。
讓西突厥的俘虜幫著大唐修路都已經引起不少非議了,李恪不希望當時候朝中再爭論一次。
躊躇半晌,李恪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
是不是可以讓突厥人幫著抓更西邊和北邊的部落俘虜,賣到大唐當奴隸,用來開礦或者修路?
李恪也不知道這個想法到底有沒有效,但總歸是條路子,還可以招來馮盎,借助已經臣服了的西南夷,往更南方的林邑等地抓捕俘虜。
這應該都是可行的操作,李恪心中有些躊躇不定,隻是這樣一來,會不會造成國中的外族降將們不安?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也有幾名青史留名的突厥降將,也不知道他們會怎麽看待這樣的事。
李恪有些拿不準主意了,想了想索性跑去找李世民,他之前的做法固然不行,太過寬容了,可若是驟然改成李恪打算用的辦法,會不會讓大唐變得不夠包容,致使邊疆叛亂常發?
要知道大唐的疆域實在太大了,要是不想終年征戰,就必須接納部分願意投降的蠻夷。
要不然恐怕大唐會四麵樹敵,四麵打仗,這實在不利於國內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