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警官雖然拿出了文件夾,卻沒有在上麵寫什麽東西,隻是做了個姿勢而已,此刻又放下筆道:“丁老師,您的反饋意見就是拒絕諒解,也不撤迴投訴?假如是這樣,我也可以給你透露一點內部消息,他會被開除公職的。
孫達警官從警校畢業後就加入了幹警隊伍,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二十年,也沒有什麽別的專業技能,假如被開除公職,您讓他怎麽生活呢?處理決定其實已經出來了,隻是文件還沒有正式下發,因為流程沒有走完。
這些話不是代表領導,也不是代表公安督查部門,就是我個人說的。如今唯一還能幫孫達警官求情的,就是丁老師您了。如果你願意諒解,撤迴投訴並幫他說話,他雖然會被降職處分、調到另一個清水部門去,但至少還能保住飯碗。”
從小程的角度,這番話是他必須要說的,哪怕不是說給丁齊和領導聽,也要說給係統內的同事們聽,至少顯示丁齊的決定不是他慫恿與暗示的。李青花此刻臉上也沒有表情,而且不再插話了。
其實對孫達而言,丁齊在派出所裏的第一次投訴,並不能真正將他怎樣,大不了就是一個通報批評,恐怕連降職都不會,頂多隻會影響到此次提拔所長。他本有機會去挽救自己的職業生涯,被批評之餘,弄不好還真會立功受獎。
可是丁齊的第二次內部舉報,卻讓孫達再難翻身了,因為事情的性質過於惡劣,而且證據確鑿不容辯駁。鑒於上次事件的相關消息已經在網上發酵,就算有心想袒護孫達的人都不好再為他說話了,誰都擔心連自己也被牽連進去、順帶著出個名。
如今能為他求情的人,恐怕隻有丁齊了,丁齊歎了口氣道:“我不是沒給過他機會,但是對這世上唯一能為他說話的人,他都是那個態度,那麽我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他說到這裏,語氣又頓了頓道:“被開除公職也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人生的結束。別人這麽說也許隻是便宜話,但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難道你們忘了嗎,我就是被境湖大學開除的,不僅丟了大學老師的公職,博士學位也沒拿到。
原因你們都很清楚,小程警官還是現場的見證人,就是去年那起事件。我知道我會被處分的,從安康醫院出來的時候就清楚,我的確違反了學校和醫院的紀律。但我既然做出了那種選擇,那就是我應該付出的代價,我沒有抱怨和責怪任何人,而且仍然在積極生活。”
假如換個人表達這種觀點,可能會被認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丁齊本人說出這種話,別人還真不好反駁。
話談到這裏,氣氛有些僵住了,好像變成了俗話說的尬聊。現在就告辭嗎?好像有點不合適啊。小程和李青花是代表警方來表示道歉和感謝的,要和人民群眾深入交流、打成一片,首先就要聯絡感情、融洽氣氛,這才剛坐下沒說幾句話啊!
冷場了幾秒鍾,李青花看著丁齊開口道:“丁老師,你剛提到了去年的那件事,難道你是有預謀的嗎?在和那個變態殺人狂談話之前,你就知道他會死嗎?”
怎麽突然間畫風就變了?李所長這話很有攻擊性啊,讓丁齊很不好迴答。一旁的小程有些不敢說話了,想到去年在安康醫院發生的那件事,他又不禁打了個冷戰。
丁齊的臉上倒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的表情,很平靜地答道:“我沒有殺人的預謀,那次我去的目的有散個,一是搞清楚發生了什麽事,二是看清楚那是個什麽人,三是為了配合與協助警方的調查工作。
現場發生了什麽意外狀況,就不用我多說了,這位小程警官就是當時的見證人。我從醫院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會被學校處分的。當然了,處分比我預想的重了一些。原因嘛,是有人將內部監控記錄發了出去,還有人請了水軍在推動輿論,影響太大了。
怎麽說呢?孫達警官上次來找我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將會被開除公職,談不上有什麽預謀。而我那次去找田老板的兒子田琦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被學校開除,更談不上有什麽預謀。”
李青花居然露出了一絲笑意,她似笑非笑地追問道:“丁老師拿孫達舉例子,那麽你和他又有什麽區別呢?”
丁齊也笑了,笑著反問道:“你說呢?”
李青花嘴角微翹,神情有些俏皮道:“你們的經曆似乎很像啊,都是做錯了事情,然後受了處分丟掉了公職。”
丁齊卻搖頭道:“我承認我違反了紀律,也應該受到處分,但我不認為我不該那麽做。”
李青花的言辭很犀利,隨即追問道:“孫達警官的內心中,恐怕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否則他來找你的時候就不會是那個態度。這麽說,你和他好像沒什麽兩樣啊?”
丁齊居然又笑了:“不同的,當然不同了。孫達警官假如知道今天的結果,那天他就絕不會是哪個態度。他現在一定很恨我,但恐怕腸子都要悔青了吧?
至於我去年出的那件事,我曾經失落了很長時間,但是每次仔細迴想,也問過自己,假如明知道後來的結果,我還會不會去?
答案是肯定的,我還是迴去的,然後承擔代價,哪怕是被學校開除。當然了,假如有所預見,我或許會設法做得更聰明一些、對自己保護得更好一些……”
沒等他說完,李青花便接著追問道:“哪怕知道自己會被開除?”
丁齊:“嗯,我當時就沒有為自己辯解過,因為我很清楚自己違反了紀律、應該受到處分。至於處分得那麽重也是有原因的,田老板把事情鬧大了,這是我無法控製的。”
李青花又問了個更犀利的問題:“哪怕明知道你去了田琦就會死,還是會去?”
“是的。”丁齊迴答得很平靜,也很幹淨。
屋中的氣溫似在這一瞬間陡然下降了好幾度,至少小程警官的感覺如此。就這樣又安靜了好幾秒鍾,李青花忽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她饒有興致地看著丁齊道:“丁老師,你這個人有時候確實挺帶人恨的!”
丁齊也笑了,點頭道:“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小程警官有些目瞪口呆,麵前這兩人好像是對上榫子了,而他則被撇在了一旁插不上話,感覺智商好像該充值了,否則完全跟不上節奏啊!
李青花話鋒一轉道“程穎警官是我在警校的師弟,而我和丁老師也算是同學啊!我也聽過劉豐教授的課,是公安係統的內部培訓,到現在有五、六年了吧,但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程穎這個名字,好像有點女性化啊。小程警官突然聽見李師姐提到自己,為了刷一下存在感,趕緊接話道:“劉教授講的是什麽課呀,師姐過了這麽久還印象深刻?”
李青花:“當然是犯罪心理學了,是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一線幹警的培訓。我們在警校也學過犯罪心理學,但劉教授講的是實踐應用。他著重強調,一線幹警的工作,那怕是刑警,絕大部分時間也不僅是在犯罪分子打交道。
在很多場合,剛開始你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犯罪分子。警察因為工作的關係,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就是看見調查對象時,總是在想對方是不是、像不像犯罪分子?但實際的工作而且也包括在生活中,首先是要判斷自己是在和什麽樣的人打交道……”
丁齊插話道:“的確應該是導師講的課。”
李青花接著說道:“劉教授的培訓內容,就是怎麽從一個人行為特征中看到心理特征,進而大致推斷對方的行為企圖、社會背景甚至是成長經曆……”
說道這裏,她又扭頭問小程警官道:“程穎,丁老師和孫達都違反了紀律,而且都被單位開除了。不談事情,就說人,他們兩人有什麽不一樣?”
小程感覺有些突然,下意識地答道:“當然不一樣了,剛才丁老師不是已經說了嗎?”
他還想繼續組織語言,李青花已經接著說道:“我之所以想起來劉教授的課,就是因為他當時講到了這個問題。類似的事件、類似的經曆,怎麽看出人的區別?我們以什麽標準去判斷,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
小程有些發愣,道德標準社會自古就有,但是具體到個人,怎麽評價其道德水平?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好像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標準,隻能籠統而言。
丁齊在一旁道:“這不是犯罪心理學的內容,而是發展心理學的內容。”
李青花:“我記得很清楚,劉教授講了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兩難故事,叫‘海因茲偷藥’。丁老師,您是專業的,就給小程講講唄。”
丁齊趕緊擺手道:“我看李所長也很專業啊!既然是你聽的課,還是你來介紹吧。”
李青花倒沒推辭,便介紹了一番。當時是在一次課堂討論中,其實劉豐是講跑題了。也許真正有學問的人總喜歡“跑題”吧,因為他們會隨手引用課件之外的各種知識。
海因茲偷藥的故事,是說海因茲的妻子病危,他卻沒錢買藥,藥商又不肯賒賬或降價。為了救妻子的性命,海因茲破門而入偷了藥。
這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講的故事,僅從這個故事本身,並不能判斷出海因茲的道德水平,因為在現實中,王老四、孫達、丁齊甚至李青花都有可能幹出這種事。
這實際上是一道測試題,讓每個人去迴答海因茲應不應該那樣做、又為什麽會這樣認為?通過判斷理由、分析其認知結構,柯爾伯格劃分出道德發展的三個水平。每個水平又包含兩個階段,總共是六個階段。
首先是“前習俗水平”,是通過後果來判斷行為,而非依照內心中已有的道德標準。假如自己是海因茲,究竟偷不偷藥,要視後果能否接受而定。
第一階段是懲罰與服從取向,以盡量避免受到懲罰為標準,不認為其中有價值觀的衝突,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
第二階段是功利取向,以盡量滿足個人需要為標準,首先從個人利益考慮,要看能否逃脫處罰並得到好處。比如若能利用輿論同情避免處罰,就可以做,假如避免不了,就不做。
其次是“習俗水平”,以遵守社會規範、法律製度為標準。偷不偷藥,要看這種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
其中第三階段是好孩子取向,也就是俗話說的“聽話”,行為目的是要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不能違反已製定好的社會準則與秩序規章。
第四階段是好公民取向,行為目的就是遵守社會規範,進而自覺維護社會規章秩序,並提倡他人一起遵守。
道德發展的這兩個水平與四個階段,其實已經涵蓋了大部分人,大多數普通人基本都處於這四個階段中。再往上,還有一個“後習俗水平”,就是道德標準已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成為內在的準則與修養。它也包含兩個階段。
第五階段是社會契約取向,清醒地認識到社會規範背後所服務的公眾利益與權利。假如其符合公眾需要,便須遵守與維護;假如不符合,便須按照公眾意願去修改。
這種人不會去偷藥,因為竊取他人財物不符合社會公眾利益與權利。但他們可能首先會唿籲社會救助與輿論幫助,並致力於建立相應的救助製度。
第六階段是道德原則取向,個體的道德操守已超越了社會規範要求之上。這種人很清楚自己的道德責任,也清醒地認識到行為中包含的價值觀衝突,從而做出選擇。
這種人有可能去偷藥,首先完成救助妻子的責任,但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可能承擔的後果與應該付出的代價,願意去麵對它。
大致介紹了這個理論之後,李青花又說道:“劉教授告訴我們,這最後一個階段,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絕大部分人做不到的,很多人頂多是放放嘴炮而已。劉教授還說了,柯爾伯格舉的這個例子並不太合適,因為它太極端了,又太明顯了。
小程啊,今天我覺得,其實丁老師這個例子更合適。因為丁老師當時不那麽做,沒有任何人會指責他,他並不會承擔社會道德壓力;而他那麽做了,大部分人不會真正明白,他卻會付出個人的代價。
再說孫達吧,你覺得孫達該用那種態度嗎?丁老師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假如知道後果,孫達是絕對不會那樣做的,但是不知道後果,他就能那樣做嗎?而丁老師去年的事呢,難道那個田琦不該死嗎?多少人都盼著他死呢!可是誰為此付出代價了?”
她最後這番話是對小程說的。假如按照剛才說的道德水平階段,僅就兩人“違紀”的經曆而言,丁齊好像應處於最高的第六階段,而孫達處於第二階段,兩人之間差了四個檔次呢。
小程感覺自己的智商被充值了,因為大致的意思是聽懂了。而丁齊笑著問道:“李所長,你去年也打算考心理諮詢師嗎?”
李青花:“你是怎麽知道的?”
丁齊不緊不慢道:“五、六年前我的導師講課的內容,令你印象深刻、至今還能記得,這我不意外。但是你能記得這麽清楚,還能複述得這麽詳細、一點都沒有錯,這就不太可能了。除非你天賦異稟,過目不忘、過耳能詳,還能把短期記憶輕鬆轉化為長期記憶。
所以隻有一種解釋,你反複背過。其實你剛才介紹理論的時候,已經不像是在複述導師講的課,而就是在背書。你背的書我也背過,就是心理諮詢師考試教材上的。你背這種書幹什麽?當然是打算考心理諮詢師了。”
李青花挑大拇指讚道:“丁老師果然厲害!我去年是打算考心理諮詢師來著,結果國家把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給取消了。”
丁齊歎了口氣道:“李警官都不想再幹了,辭職不成結果卻被提拔當所長了,這也是領導在挽留你吧?”
李青花這下是真被驚到了,趕緊擺手道:“丁老師,咱今天不說這些!我是陪小程來完成工作的,我們說的話,小程那裏都有記錄呢。”
小程警官感覺剛剛充了值的智商又有些不夠用了,李青花什麽時候辭過職,他怎麽一點消息都不知道?剛才李青花也半句都沒提到這些,怎麽丁齊就看出來了?而且看李青花的反應,丁齊說的應該都是事實。
丁齊又說道:“孫達想留下卻得走,李警官想走卻留下來當所長了,這是好事。轄區內的居民,當然希望留下的都是李所長這樣的警官,而不是孫達那種人。”
孫達警官從警校畢業後就加入了幹警隊伍,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二十年,也沒有什麽別的專業技能,假如被開除公職,您讓他怎麽生活呢?處理決定其實已經出來了,隻是文件還沒有正式下發,因為流程沒有走完。
這些話不是代表領導,也不是代表公安督查部門,就是我個人說的。如今唯一還能幫孫達警官求情的,就是丁老師您了。如果你願意諒解,撤迴投訴並幫他說話,他雖然會被降職處分、調到另一個清水部門去,但至少還能保住飯碗。”
從小程的角度,這番話是他必須要說的,哪怕不是說給丁齊和領導聽,也要說給係統內的同事們聽,至少顯示丁齊的決定不是他慫恿與暗示的。李青花此刻臉上也沒有表情,而且不再插話了。
其實對孫達而言,丁齊在派出所裏的第一次投訴,並不能真正將他怎樣,大不了就是一個通報批評,恐怕連降職都不會,頂多隻會影響到此次提拔所長。他本有機會去挽救自己的職業生涯,被批評之餘,弄不好還真會立功受獎。
可是丁齊的第二次內部舉報,卻讓孫達再難翻身了,因為事情的性質過於惡劣,而且證據確鑿不容辯駁。鑒於上次事件的相關消息已經在網上發酵,就算有心想袒護孫達的人都不好再為他說話了,誰都擔心連自己也被牽連進去、順帶著出個名。
如今能為他求情的人,恐怕隻有丁齊了,丁齊歎了口氣道:“我不是沒給過他機會,但是對這世上唯一能為他說話的人,他都是那個態度,那麽我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他說到這裏,語氣又頓了頓道:“被開除公職也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人生的結束。別人這麽說也許隻是便宜話,但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難道你們忘了嗎,我就是被境湖大學開除的,不僅丟了大學老師的公職,博士學位也沒拿到。
原因你們都很清楚,小程警官還是現場的見證人,就是去年那起事件。我知道我會被處分的,從安康醫院出來的時候就清楚,我的確違反了學校和醫院的紀律。但我既然做出了那種選擇,那就是我應該付出的代價,我沒有抱怨和責怪任何人,而且仍然在積極生活。”
假如換個人表達這種觀點,可能會被認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丁齊本人說出這種話,別人還真不好反駁。
話談到這裏,氣氛有些僵住了,好像變成了俗話說的尬聊。現在就告辭嗎?好像有點不合適啊。小程和李青花是代表警方來表示道歉和感謝的,要和人民群眾深入交流、打成一片,首先就要聯絡感情、融洽氣氛,這才剛坐下沒說幾句話啊!
冷場了幾秒鍾,李青花看著丁齊開口道:“丁老師,你剛提到了去年的那件事,難道你是有預謀的嗎?在和那個變態殺人狂談話之前,你就知道他會死嗎?”
怎麽突然間畫風就變了?李所長這話很有攻擊性啊,讓丁齊很不好迴答。一旁的小程有些不敢說話了,想到去年在安康醫院發生的那件事,他又不禁打了個冷戰。
丁齊的臉上倒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的表情,很平靜地答道:“我沒有殺人的預謀,那次我去的目的有散個,一是搞清楚發生了什麽事,二是看清楚那是個什麽人,三是為了配合與協助警方的調查工作。
現場發生了什麽意外狀況,就不用我多說了,這位小程警官就是當時的見證人。我從醫院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會被學校處分的。當然了,處分比我預想的重了一些。原因嘛,是有人將內部監控記錄發了出去,還有人請了水軍在推動輿論,影響太大了。
怎麽說呢?孫達警官上次來找我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將會被開除公職,談不上有什麽預謀。而我那次去找田老板的兒子田琦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被學校開除,更談不上有什麽預謀。”
李青花居然露出了一絲笑意,她似笑非笑地追問道:“丁老師拿孫達舉例子,那麽你和他又有什麽區別呢?”
丁齊也笑了,笑著反問道:“你說呢?”
李青花嘴角微翹,神情有些俏皮道:“你們的經曆似乎很像啊,都是做錯了事情,然後受了處分丟掉了公職。”
丁齊卻搖頭道:“我承認我違反了紀律,也應該受到處分,但我不認為我不該那麽做。”
李青花的言辭很犀利,隨即追問道:“孫達警官的內心中,恐怕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否則他來找你的時候就不會是那個態度。這麽說,你和他好像沒什麽兩樣啊?”
丁齊居然又笑了:“不同的,當然不同了。孫達警官假如知道今天的結果,那天他就絕不會是哪個態度。他現在一定很恨我,但恐怕腸子都要悔青了吧?
至於我去年出的那件事,我曾經失落了很長時間,但是每次仔細迴想,也問過自己,假如明知道後來的結果,我還會不會去?
答案是肯定的,我還是迴去的,然後承擔代價,哪怕是被學校開除。當然了,假如有所預見,我或許會設法做得更聰明一些、對自己保護得更好一些……”
沒等他說完,李青花便接著追問道:“哪怕知道自己會被開除?”
丁齊:“嗯,我當時就沒有為自己辯解過,因為我很清楚自己違反了紀律、應該受到處分。至於處分得那麽重也是有原因的,田老板把事情鬧大了,這是我無法控製的。”
李青花又問了個更犀利的問題:“哪怕明知道你去了田琦就會死,還是會去?”
“是的。”丁齊迴答得很平靜,也很幹淨。
屋中的氣溫似在這一瞬間陡然下降了好幾度,至少小程警官的感覺如此。就這樣又安靜了好幾秒鍾,李青花忽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她饒有興致地看著丁齊道:“丁老師,你這個人有時候確實挺帶人恨的!”
丁齊也笑了,點頭道:“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小程警官有些目瞪口呆,麵前這兩人好像是對上榫子了,而他則被撇在了一旁插不上話,感覺智商好像該充值了,否則完全跟不上節奏啊!
李青花話鋒一轉道“程穎警官是我在警校的師弟,而我和丁老師也算是同學啊!我也聽過劉豐教授的課,是公安係統的內部培訓,到現在有五、六年了吧,但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程穎這個名字,好像有點女性化啊。小程警官突然聽見李師姐提到自己,為了刷一下存在感,趕緊接話道:“劉教授講的是什麽課呀,師姐過了這麽久還印象深刻?”
李青花:“當然是犯罪心理學了,是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一線幹警的培訓。我們在警校也學過犯罪心理學,但劉教授講的是實踐應用。他著重強調,一線幹警的工作,那怕是刑警,絕大部分時間也不僅是在犯罪分子打交道。
在很多場合,剛開始你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犯罪分子。警察因為工作的關係,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就是看見調查對象時,總是在想對方是不是、像不像犯罪分子?但實際的工作而且也包括在生活中,首先是要判斷自己是在和什麽樣的人打交道……”
丁齊插話道:“的確應該是導師講的課。”
李青花接著說道:“劉教授的培訓內容,就是怎麽從一個人行為特征中看到心理特征,進而大致推斷對方的行為企圖、社會背景甚至是成長經曆……”
說道這裏,她又扭頭問小程警官道:“程穎,丁老師和孫達都違反了紀律,而且都被單位開除了。不談事情,就說人,他們兩人有什麽不一樣?”
小程感覺有些突然,下意識地答道:“當然不一樣了,剛才丁老師不是已經說了嗎?”
他還想繼續組織語言,李青花已經接著說道:“我之所以想起來劉教授的課,就是因為他當時講到了這個問題。類似的事件、類似的經曆,怎麽看出人的區別?我們以什麽標準去判斷,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
小程有些發愣,道德標準社會自古就有,但是具體到個人,怎麽評價其道德水平?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好像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標準,隻能籠統而言。
丁齊在一旁道:“這不是犯罪心理學的內容,而是發展心理學的內容。”
李青花:“我記得很清楚,劉教授講了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兩難故事,叫‘海因茲偷藥’。丁老師,您是專業的,就給小程講講唄。”
丁齊趕緊擺手道:“我看李所長也很專業啊!既然是你聽的課,還是你來介紹吧。”
李青花倒沒推辭,便介紹了一番。當時是在一次課堂討論中,其實劉豐是講跑題了。也許真正有學問的人總喜歡“跑題”吧,因為他們會隨手引用課件之外的各種知識。
海因茲偷藥的故事,是說海因茲的妻子病危,他卻沒錢買藥,藥商又不肯賒賬或降價。為了救妻子的性命,海因茲破門而入偷了藥。
這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講的故事,僅從這個故事本身,並不能判斷出海因茲的道德水平,因為在現實中,王老四、孫達、丁齊甚至李青花都有可能幹出這種事。
這實際上是一道測試題,讓每個人去迴答海因茲應不應該那樣做、又為什麽會這樣認為?通過判斷理由、分析其認知結構,柯爾伯格劃分出道德發展的三個水平。每個水平又包含兩個階段,總共是六個階段。
首先是“前習俗水平”,是通過後果來判斷行為,而非依照內心中已有的道德標準。假如自己是海因茲,究竟偷不偷藥,要視後果能否接受而定。
第一階段是懲罰與服從取向,以盡量避免受到懲罰為標準,不認為其中有價值觀的衝突,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
第二階段是功利取向,以盡量滿足個人需要為標準,首先從個人利益考慮,要看能否逃脫處罰並得到好處。比如若能利用輿論同情避免處罰,就可以做,假如避免不了,就不做。
其次是“習俗水平”,以遵守社會規範、法律製度為標準。偷不偷藥,要看這種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
其中第三階段是好孩子取向,也就是俗話說的“聽話”,行為目的是要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不能違反已製定好的社會準則與秩序規章。
第四階段是好公民取向,行為目的就是遵守社會規範,進而自覺維護社會規章秩序,並提倡他人一起遵守。
道德發展的這兩個水平與四個階段,其實已經涵蓋了大部分人,大多數普通人基本都處於這四個階段中。再往上,還有一個“後習俗水平”,就是道德標準已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成為內在的準則與修養。它也包含兩個階段。
第五階段是社會契約取向,清醒地認識到社會規範背後所服務的公眾利益與權利。假如其符合公眾需要,便須遵守與維護;假如不符合,便須按照公眾意願去修改。
這種人不會去偷藥,因為竊取他人財物不符合社會公眾利益與權利。但他們可能首先會唿籲社會救助與輿論幫助,並致力於建立相應的救助製度。
第六階段是道德原則取向,個體的道德操守已超越了社會規範要求之上。這種人很清楚自己的道德責任,也清醒地認識到行為中包含的價值觀衝突,從而做出選擇。
這種人有可能去偷藥,首先完成救助妻子的責任,但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可能承擔的後果與應該付出的代價,願意去麵對它。
大致介紹了這個理論之後,李青花又說道:“劉教授告訴我們,這最後一個階段,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絕大部分人做不到的,很多人頂多是放放嘴炮而已。劉教授還說了,柯爾伯格舉的這個例子並不太合適,因為它太極端了,又太明顯了。
小程啊,今天我覺得,其實丁老師這個例子更合適。因為丁老師當時不那麽做,沒有任何人會指責他,他並不會承擔社會道德壓力;而他那麽做了,大部分人不會真正明白,他卻會付出個人的代價。
再說孫達吧,你覺得孫達該用那種態度嗎?丁老師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假如知道後果,孫達是絕對不會那樣做的,但是不知道後果,他就能那樣做嗎?而丁老師去年的事呢,難道那個田琦不該死嗎?多少人都盼著他死呢!可是誰為此付出代價了?”
她最後這番話是對小程說的。假如按照剛才說的道德水平階段,僅就兩人“違紀”的經曆而言,丁齊好像應處於最高的第六階段,而孫達處於第二階段,兩人之間差了四個檔次呢。
小程感覺自己的智商被充值了,因為大致的意思是聽懂了。而丁齊笑著問道:“李所長,你去年也打算考心理諮詢師嗎?”
李青花:“你是怎麽知道的?”
丁齊不緊不慢道:“五、六年前我的導師講課的內容,令你印象深刻、至今還能記得,這我不意外。但是你能記得這麽清楚,還能複述得這麽詳細、一點都沒有錯,這就不太可能了。除非你天賦異稟,過目不忘、過耳能詳,還能把短期記憶輕鬆轉化為長期記憶。
所以隻有一種解釋,你反複背過。其實你剛才介紹理論的時候,已經不像是在複述導師講的課,而就是在背書。你背的書我也背過,就是心理諮詢師考試教材上的。你背這種書幹什麽?當然是打算考心理諮詢師了。”
李青花挑大拇指讚道:“丁老師果然厲害!我去年是打算考心理諮詢師來著,結果國家把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給取消了。”
丁齊歎了口氣道:“李警官都不想再幹了,辭職不成結果卻被提拔當所長了,這也是領導在挽留你吧?”
李青花這下是真被驚到了,趕緊擺手道:“丁老師,咱今天不說這些!我是陪小程來完成工作的,我們說的話,小程那裏都有記錄呢。”
小程警官感覺剛剛充了值的智商又有些不夠用了,李青花什麽時候辭過職,他怎麽一點消息都不知道?剛才李青花也半句都沒提到這些,怎麽丁齊就看出來了?而且看李青花的反應,丁齊說的應該都是事實。
丁齊又說道:“孫達想留下卻得走,李警官想走卻留下來當所長了,這是好事。轄區內的居民,當然希望留下的都是李所長這樣的警官,而不是孫達那種人。”